現實中,到底存不存在完全沒有「顏值焦慮」的女生?

2022-10-15   木匠說劇

原標題:現實中,到底存不存在完全沒有「顏值焦慮」的女生?

前幾天我有篇文章,提了一筆脫口秀女演員楊笠,在節目裡面調侃男人「那麼普通,卻還那麼自信」。

沒過多久,有個叫儲殷的男教授跳出來反駁她,說了一句很難聽的話:

「我們普通男人可能不好看,但你卸了妝,是真的丑。」

這段發言別說女生,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男人都聽不下去。

我一直認為,一個男人,用外貌去攻擊女生,不僅low,而且非常傷人,因為女生的「顏值焦慮」,已經非常嚴重了。

顏值焦慮的字面意義,覺得自己長得不夠好看,從而產生焦慮。

雖然我有時候開玩笑說,幾乎所有女生都覺得自己「顏值中上」,但同時,我跟很多女生聊過,她們也經常說,對長相,身材,她們或多或少都還是有些不滿。

她們依然孜孜不倦地,想要追求「更漂亮」。

舉個最好理解的例子,體重,或者說身材上的焦慮。

我看過一個調查,說中國女性眼中的肥胖標準是bmi指數不能超過20.5,也就是說,一個身高163cm的女生,體重如果到了110斤,她就會覺得自己是個胖子。

很多20來歲的年輕人更苛刻,她們對bmi的要求是20以下——163cm的女生,不能超過106斤。

知乎更是有層出不窮的,這樣的問題。

這還只是身材焦慮,不包括五官,皮膚等方面,女生對自己的苛刻要求。

在這樣的高壓下,女生不得不花很多的時間精力錢,在穿搭,化妝,甚至整形上。

就在兩個多月前,高考剛結束,就有一大批高中畢業的女生走進整形醫院,這還算好的,至少成年了,初高中生整容的也越來越多。

目前已知最小的整容女生,只有8歲。

我一向尊重,甚至鼓勵女生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變美,但看到這兒我都覺得,這個焦慮也太離譜了。

為什麼這麼多的女生會有「顏值焦慮」?

看起來這是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誰不喜歡好看的人?誰不希望自己漂亮一點?

人的本能決定了,好看的人多少會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優待和讚許,很多公司的HR表示,連面試的時候,長得好看都算加分項。

如果說偏好高顏值只作為一種感性的本能倒也罷了,從古至今,「貪好美色」都不是什麼政治正確的事兒。

但更重要的是,在當下的語境,「看臉」和「看身材」,逐漸變得正確了起來。

我們說一個人纖瘦苗條,不再僅僅讚美她身材好,而要說,她能控制體重,她「自律」。

我們說一個人漂亮,也不再僅僅讚美她的那張臉,而要說,她懂得怎麼美麗和打扮自己,她「精緻」。

「美貌」和「美德」逐漸聯繫在了一起,反過來,「丑」和「胖」,就逐漸變成了「懶散」,「邋遢」,甚至「放縱」。

女生對顏值的焦慮和渴求,不再局限於需要一副皮囊,她們真正需要的,是因為擁有美貌,而得到優待和讚許,或者至少,避免攻擊和歧視。

同時,還有繞不開的兩性領域。

漂亮女生和普通女生,談戀愛的時候可能面對的壓根就不是一個世界。

這件事情,可能從青春期就已經開始明晰了。

有句話說,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普通人只有讀書考試,這在女生的認知里更加明顯——我們的文化決定了男生相對主動,不管長什麼樣,都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歡的女生。

而長相普通的女生從十幾歲就會意識到,自己很難得到異性的好感,甚至可能因為顏值缺陷而被欺負和冷落。

這無異於在女生們人格成長的階段,就告訴她們,熱鬧都是美女的,長得不好看,什麼都輪不到你。

她能不焦慮嗎?

就像每個男人在遇到自己喜歡的女生時,都會希望自己更成功,更強大一點一樣,或許每個女生,只要有一點點對愛情的期待,都會渴求自己擁有一張更完美的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點是,最近這些年,「高顏值」似乎在人們的視線中,出現得越來越普遍了。

往前推一二十年,人們也愛美,但不會為了顏值焦慮成這個樣子,因為那個時代,「美貌」是非常稀缺的,想看帥哥美女,基本只能打開電視看明星。

當時,很多人的認知里,明星和普通人基本就不是同一類人,普通人就算再怎麼打扮,也不可能擦得上明星的邊。

現在不一樣了。

想看美女,打開微博,抖音,一刷全是「網紅臉」,照片的精緻程度可能完全不亞於曾經的明星。

退一步講,在大城市的街頭多留意一下,也很容易看到走在街上打扮入時的帥哥美女,「高顏值」變得隨處可見,好像就在我們身邊一樣。

這毫無疑問會加重一部分普通人的焦慮和自卑——既然好看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就不能是我?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很容易看透。

無論是「顏值即正義」的文化傾向,無孔不入的服飾美妝,醫美整形宣傳,還是滿大街越來越多的帥哥美女,背後的力量,都是資本和商業。

高顏值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常見?

因為化妝和整容也越來越常見了,在網絡世界裡,美顏和P圖更是越來越常見了,這一切都讓「美」變成了一件可以後天擁有的東西。

而這個「變美」的過程,蘊藏著無數個巨大的商機,和難以想像的高額利潤。

你有顏值焦慮嗎?

有,就對了。

這就是無數的商家,聯合在一起精心為消費者「製造」出的焦慮。

有了焦慮,才有需求,有了需求,他們才有可趁之機。

這甚至會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

整個社會越是宣傳顏值的重要性,以服裝美妝整容為主的「顏值經濟」就越發達,被打造出的美人越多,普通人也就更加焦慮……

我們都在這個圈裡。

我也不是在抨擊什麼。

因為坦白說,我們普通人就是沒辦法免俗,我再怎麼清晰地明白「顏值焦慮」背後都是商家的套路,我本人同樣忍不住希望女生更美,也希望自己更帥。

沒錯,「顏值焦慮」已經不僅僅是女生的專利了,我看過一項調查說,其實有超過四成的男性同樣對自己的外表不滿。

整容醫院給出的數據是,前來消費的顧客,男女比例接近1:3——男人也不在少數。

我自己同樣會花很多精力和錢,在「提升顏值」上面。

所以,「顏值焦慮」到底應該怎麼破?

這個問題背後的核心是,你認為,你對顏值的焦慮,應該如何緩解?

有一部分女生是真的相信,只要變得好看一點,就會更開心,會擁有更多的機會,得到更多人的善待。

那就去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改變——漂亮,化妝,整容,只要你能接受的事情,都可以嘗試。

不必過度糾結這到底是「取悅別人」還是「取悅自己」,我們活在人群當中,這二者就很難被徹底拆分。

你是一個漂亮女生,異性被你的顏值吸引,對你好,那麼這個時候,你的「漂亮」,到底是取悅了他還是取悅了你?大概很難定論。

但最後受益和開心的人是你,就夠了。

或者,你就是不願意對這套審美體系,以及「以貌取人」的評價標準妥協,覺得自己有很多優點,不靠臉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愛。

同樣沒問題。

我們從來不缺乏相貌並不驚艷,但因為能力過人而得到認可的女性。

即使是出了名「最看臉」的演藝圈,也一樣有外形一般,靠專業素養獲得大把觀眾緣的女明星。

只要一個女生能清楚,自己「不靠臉」,可以「靠」其他的能力和資源,那顏值確實不是至關重要的部分。

有這種信念和能力的女性,也完全沒必要過度地「顏值焦慮」。

這是個看臉的世界嗎?或許是的。

這是個只看臉的世界嗎?當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