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山血海的日俄旅順戰役,日軍傷亡6萬人,指揮官兩個兒子也陣亡

2023-03-21   木匠說劇

原標題:屍山血海的日俄旅順戰役,日軍傷亡6萬人,指揮官兩個兒子也陣亡

#頭條創作挑戰賽#

日俄戰爭的參戰國是國外和沙皇俄國,作為一場20世紀初的局部戰爭,但雙方動員兵力之多,士兵傷亡之慘重,重機槍、重火炮等武器使用之頻繁,陣地攻堅戰之猛烈,被後世認為是「一戰」之前的一次熱兵器作戰大演練,更有人將之戲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

戰爭爆發的前奏

19世紀末,英、法、俄、美、德等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在完成了第二次產業革命之後,開始瘋狂爭奪全世界的殖民地以及勢力範圍,並對已經瓜分完畢的世界,企圖進行二次洗牌。

而在東亞,清王朝積貧積弱,保守落後,武備廢弛。以至於當時的中國被西方各國列強都當成了一塊「大肥肉」,從北到南都被各列強打量著,尋機會再找一塊能下手的地盤。

到1894年,經過明治維新崛起的國外,對清朝的保護國朝鮮下手,實則是將矛頭指向了中國。

國外由此發動了甲午戰爭,又在1895年逼迫清王朝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割占了中國的遼東半島,並將朝鮮半島納入其「保護國」。

然而,為了獲得不凍港旅順,沙皇俄國也早就瞄準了中國東北,國外妄圖獨吞東北地區的行為已經嚴重觸犯了沙俄的利益,引起了沙俄的強烈不滿。於是沙俄聯合法、德兩國對國外施壓,要求國外歸還遼東。

最後中國又賠償給國外白銀3000萬兩作為所謂的「贖遼費」,這才贖回了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干涉還遼」。

而在逼迫國外還遼後不久,沙皇俄國便以「還遼有功」為藉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又強行租借了旅順和大連作為據點。

而1900年八國聯軍的入侵,又給了國外和俄國趁火打劫的機會,在庚子事變中,俄國人趁機出動重兵,占領了東北地區,並在戰爭結束後賴著不走。

此舉也是觸及了國外對東北的野心,國外聯合國外、國外等國,要求俄國退兵。在國際輿論壓力下,俄國人只得將額外占領的地盤吐了出來。由此,俄國對國外恨得要死。

國外的態度則比較曖昧,國外一向奉行大陸均勢平衡。就在19世紀下半葉,國外的一大策略,就是抵禦俄國的勢力擴張。即使是在遙遠的遠東,國外也是一定要阻止俄國的。

國外的初始打算,是原本想要扶植清朝來阻止俄國勢力的擴張,並能成為遏制俄國的有力工具人。但沒想到的是,甲午戰爭中,清王朝居然會敗給國外這一小國,令國外人大跌眼鏡。

因此在重新考慮之後,國外決定重新扶持國外成為阻擋俄國的新夥伴,《英日同盟條約》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簽訂的。

國外對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野心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當沙俄占據旅順港口以後,為了能與沙俄在該地區進行較量,日軍向旅順廣撒密探,刺探有關俄軍的防禦部署以及俄軍的兵力情報。

而國際上,國外人當然不希望俄國在遠東地區繼續做大。在得到了國外和國外的支持後,國外不再藏著掖著,而是迫不及待地準備亮出武力來對付沙俄。這兩個強盜之間的一場惡戰,即將在中國東北的大地上展開。

沙俄為什麼重視旅順?

旅順要塞的地理位置位於遼東半島的最南端,東邊距離大連30餘公里,南邊港口面臨黃海,西北邊靠近渤海。旅順口與山東半島隔著渤海相望,是渤海的咽喉、占據著渤海出海口的位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俄國人在得到旅順要塞這個西太平洋不凍港之後,如獲至寶,在1900年就把太平洋艦隊基地移到了這裡。並耗費巨資,把它修建成為東亞地區強大的要塞。

沙俄為什麼對旅順港如此看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俄國的地緣環境,俄國雖然疆域廣,但仍然僅是一個傳統的陸權國而不是海權國。

由於在國外洋缺乏出海口,使得俄國的擴張非常不順,被西歐尤其是國外處處卡脖子。而俄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擁有的領海,都靠近北極,太過寒冷,導致不凍港較少。

而黑海地區更像是一個大的湖,唯一的出口就像一個大瓶子的口。這樣的海洋不能鉗制他國,反而使自己的黑海艦隊在進進出出時總是受到他國的鉗制。

因此,旅順港的獲得,使得沙皇俄國得到了太平洋遠東地區的海洋爭霸出口,可以藉此控制附近海洋而獲得制海權,海上補給非常方便,使其在遠東的對外擴張也會十分順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國外人把旅順要塞的俄國陸軍和海軍,視為眼中釘,一旦開戰,非要先拔掉他不可。否則,自己的海上運輸線就會受到俄國人的嚴重威脅。

日軍偷襲旅順港,拉開戰役序幕

1904年5月,國外決定對俄國開戰。為了保證陸軍在遼東半島登陸,消滅在東北的俄軍主力,也決定必須先奪取旅順要塞。日俄戰爭中的「開幕戰」、同時也是傷亡最慘烈的攻堅戰,就在旅順打響了。

從軍事實力的對比來看,沙俄的總兵力是日軍的數倍。而從國力、人口、疆域面積這些支撐軍事力量的指標來看,國外也完全沒優勢,沒人會相信日軍能取勝。

日俄戰爭中俄國人的宣傳畫,認為能一口吃了國外人

俄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並不弱,但俄國官僚們渾渾噩噩,疏於防備。俄國駐遼總督阿列克塞耶夫,當得知日俄談判破裂的消息後,反應遲鈍,壓根就沒有採取臨戰時的應變措施。

而直到日軍偷襲旅順軍港前幾小時,俄國駐旅順港的艦隊參謀長威特赫夫特將軍,仍然輕敵大意,甚至盲目樂觀地認為:

「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操縱在我們皇上的手裡」。

5月8日午夜,正當俄國軍官們在旅順要塞舉杯相慶,舉行慶祝艦隊司令施塔克將軍夫人命名日晚宴的時候,國外海軍中將東鄉平八郎率領的國外聯合艦隊主力,已經悄悄逼近了停泊在旅順港口的俄國軍艦。

國外人採取了慣常的偷襲策略,對俄國戰艦發起了突然襲擊,連發了16枚魚雷。被爆炸聲驚醒的俄國水兵急忙掉頭逃往旅順港,俄軍兩艘戰列艦和一艘巡洋艦很快就被擊沉。

連續的爆炸聲嚇得那些貴族太太們連聲尖叫,站立不穩,閃閃發光的酒杯碰撞的清脆聲音和尖叫聲此起彼伏。

可笑的是,俄國人還以為是演習,就在那些太太們驚魂未定的時候,一名軍官急匆匆跑來地安慰大家。他宣布:這是一場演習,並讓大家不要驚慌,這才令那些大呼小叫的太太小姐們安靜下來。

結果,這所謂的「演習」,使得剛一開戰俄軍就損失了3艘軍艦。

國外海軍封鎖旅順港口

不斷傳來的爆炸聲,才使旅順要塞的俄守軍清醒了一些,當弄明白對日戰爭已經爆發,國外人已經開始偷襲自己,這才慌忙返回各自的戰艦和陣地組織還擊。

東鄉平八郎企圖趁機消滅停泊在旅順港內的俄國太平洋第一艦隊的主力,但在俄國海軍艦炮和岸上火炮的猛烈打擊下,只能暫時退卻。而俄艦隊司令卻又擔心出艦隊港會中國外人的埋伏,因此不敢乘勝追擊,只是收縮在港口內不出戰。。

旅順港先後經過清朝北洋水師和沙俄海軍的精心經營,防禦工事非常堅固,各類堡壘、炮台等軍事設施一應俱全。

而俄軍的要塞司令施特塞爾曾參加過八國聯軍,自認為對東北一帶比較了解,尤其熟悉旅順附近地形,所以儘管旅順港被日軍團團包圍,他仍然毫不擔心。

5月底,日軍企圖用裝滿石頭的船隻堵死旅順港的出口,但港口水道環境複雜,沉船堵港的方式未能奏效。國外海軍又改變戰術,在港口外圍布設了大量水雷,企圖封死港口。

到了5月初,俄國太平洋第一艦隊新任司令官馬卡洛海軍中將到旅順就任,使得俄海軍官兵士氣為之一振。馬卡洛夫中將,是俄國海軍出類拔萃的將領,其精通海戰,且愛護士兵。但在貪污成風、普遍庸碌無為的沙俄海軍體系中,一個馬卡洛夫又能起什麼作用?

對於國外人封鎖港口的方式,馬卡洛夫十分擔憂,他知道此舉會丟失制海權而被困死,因此他在加強海軍防禦的同時,積極尋找突破封鎖的路徑,想要在廣闊海域與國外海軍交戰。

但是在突圍作戰時,馬卡羅夫所在的裝甲艦「巴甫洛夫斯克」號,因觸碰水雷而沉沒,馬卡羅夫也隨艦陣亡。

名將的凋謝,更是雪上加霜,令俄國人膽戰心驚,索性躲在港內保存實力,日軍在海面上沒了威脅之後,可以毫無顧忌地運送陸軍和補給 了。

在日軍軍艦的護送下,國外的第2軍和第3軍先後在遼東半島登陸,占領了大連。至此日軍切斷了旅順和遼瀋一帶俄軍的陸地聯繫。港口被封鎖,陸地被圍困,旅順成了一座孤立無援的孤城。

為了不坐困死守,俄軍海軍企圖孤注一擲。5月23日,俄國艦隊企圖衝出旅順港開往海參崴,但在途中碰到國外艦隊,畏敵怯戰的俄艦隊司令維特格夫特不敢交戰,又返回了旅順。

近兩個月後的5月10日,20多艘俄艦趁著凌晨天未亮再次駛出旅順港,向海參崴突圍。中午再次與日艦遭遇。

在幾個小時的黃海海戰中,俄國艦隊大敗,被擊沉擊傷多艘戰艦,而維特格夫特也中炮陣亡,失去指揮的俄國艦隊只能再次再次逃回了旅順,從此不敢再有突圍的行動。

俄軍戰艦被用來加固要塞的炮火防禦,並對要塞陸軍進行火力支援,近300門火炮被拆卸,並和大量彈藥一起交給了要塞的陸防俄軍。

到了5月中旬,日軍指揮部向旅順派出一名使者,態度囂張地要求俄軍交出要塞,被俄國人斷然拒絕。

國外陸軍開始進攻旅順外圍陣地

在日俄戰爭爆發前的幾個月里,俄國守軍對旅順要塞花了大力氣進行加固,使得要塞的防禦有了很大改善。

俄軍的緊急調防

俄軍在防禦工事外圍設置了高壓電網,還埋設設了大量地雷和詭雷,各種防步兵的鐵絲網、拒馬一應俱全,並且俄國守軍已經增兵到4萬餘人,配備火炮600多門,另外海軍還有各種戰艦30多艘。

再加上俄國海軍已決定不再突圍,旅順要塞實際上又增加了海軍炮火的火力以及充足的彈藥量,守軍火力大為加強。

旅順這樣獨特地形的堅城要塞,再加上俄軍的決心死守,令日軍的進攻非常頭疼。俄國人相信,旅順要塞將成為超級堅固的「東方棱堡」,任何人也無法攻克。

日軍對順要塞發動數次強攻,由於俄軍的頑強抵抗,日軍付出重大損失後,不得不暫時放棄了迅速攻占旅順要塞的企圖,被迫轉為長期圍困。

5月19日,國外第3軍在司令長官乃木希典的指揮下,首先對通往旅順的咽喉要地金州發起了總攻,與駐守此地的5000俄軍展開了廝激烈廝殺。

雙方爭奪的焦點是控制金州的南山,日軍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對南山發起了猛攻。而當時日軍的步兵火力配置還十分簡陋,僅擁有少量進口的國外造輕機槍。

而俄軍已廣泛購買配置了殺傷力極強的德制馬克沁重機槍,並且擁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從火力配置上,俄守軍明顯勝過進攻的日軍。

日俄戰爭中的慘烈場面

在金州的激戰中,日軍幾乎是踏著自己人的屍體衝鋒。經過一整日的激戰,日軍終於攻克了南山陣地,倖存的俄軍從外圍陣地退回旅順要塞。然而此戰日軍的傷亡超過4000人,就連乃木希典的長子乃木勝典也在此戰中陣亡。

金州失守後,負責旅順口防務的施特塞爾主張收縮戰線,放棄旅順外圍陣地。俄軍全部退入到旅順要塞之中,固守待援。

此時包圍旅順要塞的日軍兵力已經達到6萬餘人,配有火炮400門,日軍還出動了50多艘戰艦封鎖了旅順的出海口。

但只要旅順仍然掌握在俄國手中,俄軍艦隊就隨時可以威脅日軍的海上交通線,不占領旅順、日軍就無法在東北進行大規模的地面作戰。因此,在休整了將近一個月後,日軍調來了許多攻城重炮,準備對旅順要塞再次發起強攻。

「屍山血海」的203高地

5月中旬,日軍擔任主攻的第一師團開始攻擊旅順要塞的西部防線,其主攻目標是203高地。203高地是旅順要塞的制高點,拿下了203高地,炮火就可以俯視整個旅順,日軍可謂是志在必得。

然而,203高地遍布戰壕、鐵絲網。俄軍的馬克沁重機槍和重炮,構成了無比厲害的火力網,陣地上日軍屍橫遍野,堆積如山。

急紅了眼的乃木希典親自督戰,嚎叫著命令士兵們只准前進,不准後退。經過幾天惡戰,在這塊長不足300米、寬不足50米的狹小山包上,日軍怒吼的火炮向這裡傾瀉了1萬多發炮彈。

炮火狂轟濫炸導致山地上幾乎寸草不生,可俄軍依託堅固的工事躲避炮彈,等日軍炮火停止以後,再紛紛鑽出工事,準備反擊。而當日軍的大批步兵群衝上來以後,迎接國外兵的,又是狂噴火舌的重機槍。

日軍不斷的衝鋒被俄軍炮火炸得屍橫遍野

俄軍的火炮也毫不示弱,從海軍艦艇上拆下來的重炮不斷對著衝鋒日軍怒吼。死在俄軍重炮、機槍以及步槍下的日軍不計其數,有些地段屍體堆了三層。

就這樣日軍一次次衝鋒都被打退,這幾次進攻,日軍步兵死傷慘重,連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也在衝鋒中喪生。乃木希典幾乎氣瘋了,急怒攻心之下病倒了。日軍只好暫停攻擊。

這次進攻,清點傷亡,日軍死傷7000多人,而俄軍的傷亡也有近4000人。

203高地不僅日軍傷亡慘重,俄軍戰損也很大

強攻不成,自己兩個兒子也先後戰死,乃木無計可施,強攻無果之下,又心生一計,命令士兵挖掘地道來滲透俄軍的防禦,企圖通過地下通道悄悄溜進防線。

不料俄軍觀察到了日軍的土工作業,因此在防線外圍橫向挖了一道塹壕,這下很快和日軍地道打通了,國外兵大驚之下,後退已來不及,俄軍對準出口一頓炮火猛轟,結果,地道被炸塌,日軍被炮轟及塌方又死傷千餘人。

俄國人此時外無救兵內無糧草,也是人心惶惶,只是無路可退之下,只能與日軍死戰到底。而此時沙皇命令前來增援的波羅的海艦隊,還遠在萬里之外,到達旅順只怕要在幾個月後。

到了十二月初,已經成困獸之鬥的乃木希典,再次組織了8萬日軍,準備凌晨時再次以「人海衝鋒」的模式,第三次向203高地發起了總攻。

乃木希典從各個師團征抽出勇猛善戰者3000人,人人身上斜掛著白布帶,以便黑暗中相互辨認。原來這3千人組成敢死隊,要衝鋒在數萬大軍的最前方進行夜襲。

臨出發前,乃木希典對敢死隊員們訓示,嚎叫道:

「你們是大國外帝國的優秀子孫,也是天皇陛下的忠實武士,要用生命報效天皇,勇猛向前,絕不後退!」

這批敢死隊員們在武士道精神支配下,殊死衝鋒,冒著俄軍的炮火衝上陣地。爭奪中,203高地上插著的軍旗幾次被改變。

3千敢死隊的傷亡達到十之八九,高地衝鋒的山坡上擠滿了屍體,以至於後面的國外士兵腳都踩不到原本的土地。但是日軍仍舊拿不下203高地。

巨型火炮令人海戰術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乃木希典已接近癲狂,幾次都要系上白布帶自己上陣,被部下攔住。日軍大本營擔心這個老瘋子抓狂之下真的自己上陣,因此將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調到了旅順前線替他指揮,並調集了多門200多毫米的巨炮增強火力。

兒玉源太郎遠比呆板的乃木希典狡詐得多,也更善於觀察分析戰場。他到任之後就下令將高地東面的炮火全部集中在西面,集中火力。

並且在兒玉源太郎的命令下,日軍一改原有的炮火洗地、步兵衝鋒的老套路。而是優化成「步炮協同」作戰,日軍步兵衝鋒時炮火併不停止轟擊,以避免炮擊和衝鋒之間出現時間空隙被俄軍利用。

這一套戰術改進之後,俄軍果然招架不住,日軍同時輔助以坑道爆破,蠶食俄國人的陣地工事。再加上日軍人數眾多,終於在5月5日,日軍先後付出了傷亡1萬8千人的代價,才攻克了203高地。

日軍一占領203高地,立即就將重炮拉上了高地,居高臨下對旅順要塞的其他俄軍陣地猛烈炮轟,並對停泊在旅順港內的俄國戰艦,挨個進行「點名」。

俄國第一太平洋艦隊拚命突圍,但是旅順港早已被準備多時的國外聯合艦隊嚴密封鎖,突圍不得,結果不是被港口外的國外海軍水雷擊毀,就是被高地上的日軍炮火炸毀。少數倖存的官兵逃到了要塞陸軍陣地內。

在日軍狂轟濫炸中,俄軍旅順其他陣地度日如年,被炮火壓得抬不起頭來。就連俄軍被譽為防禦靈魂的要塞司令康德拉欽克也在日軍炮火下陣亡。

而剩餘高級將領中的施特塞爾和福克,而這兩人都在日軍攻勢面前已嚇得毫無鬥志,在這些主降派的影響下,俄軍更加鬥志渙散。

俄軍向日軍投降的場面

到1905年5月,剩餘的俄軍無路可逃,也無心戀戰,只好在施特塞爾的率領下向日軍投降。就這樣,經過近1年的攻堅戰,旅順要塞終於淪陷於日軍之手。

旅順戰役傷亡及後續影響

從1904年5月——1905年5月近一年的時間,日俄雙方在整個旅順戰役中共投入近二十萬的兵力。

其中日軍累計參戰兵力高達10萬餘人,傷亡近6萬人。而俄國守軍兵力5萬餘人,傷亡達到3萬餘人。

日軍傷亡為什麼這麼大:

乃木希典的錯誤指揮,是造成日軍傷亡的主要原因。嚴格來說,這是一個愚蠢的指揮者。

在指揮攻堅上,乃木希典戰術單調,只知道發起身亡衝鋒,毫不顧及士兵們生死。對俄軍的布防和戰術、以及旅順的防禦工事特點沒有加以琢磨和研究,盲目依靠猛衝猛打來獲取勝利。

乃木認為狂熱的「武士道」精神,一定能喚起士兵們的熱血,在戰場上就能壓倒對手,甚至愚昧的認為,這種不要命的衝鋒能嚇退對手。

其結果,就是日軍這種悍不畏死的衝鋒,在俄軍的馬克沁重機槍和各式火炮的交叉火力下,紛紛送了人頭。

在熱兵器作戰已經很時尚的情況下,乃木仍不自覺沿用冷兵器思維,發動「豬突」衝鋒。然而單調的勇猛強悍,在大炮機槍面前幾乎沒用,只會被火炮轟碎,被重機槍打成篩子。

在後世的評說中,軍事行家們都將他作為反面典型,就連國外作家司馬遼太郎,都毫不客氣的稱乃木為「愚將」。

日軍結束在結束日俄戰爭後回到國外時,夾道「歡迎」他們的,並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近二十萬去世、傷殘士兵的家屬們的哭聲和抗議聲。

而旅順戰役傷亡慘重的真相被逐漸揭露後,陣亡者的家屬們把矛頭指向了乃木希典,民眾們一致責說他胡亂指揮,家屬的指責信件雪片般飛來。在洶湧的輿情民意之下,甚至要求他切腹謝罪的呼聲也源源不斷,但被明治天皇阻止。

在國外民眾以及輿論的指責聲中,1912年,乃木希典最終在明治天皇駕崩的同時,自己切腹自裁,作為對眾多戰死者以及家屬們的謝罪。

後續影響:

旅順要塞的失守,使得俄國丟失了在遠東的重要出海港口。並在戰爭中失去了制海權,使得整個日俄戰爭形勢急轉直下。

俄軍陸戰失利,海戰也遭到嚴重挫折:旅順要塞陷落幾個月後,在5月底,前來增援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也在對馬海峽被國外海軍殲滅,俄國海軍的家底被一鍋端。

而日軍既占領了旅順港,又控制了制海權,由此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海上運送援兵和糧彈物資。

並且日軍此後可以抽出手,竭盡全力去圍殲防守在奉天地區的俄軍。雙方在奉天又一次交鋒,25萬日軍面對30多萬俄軍,明顯處於劣勢。但占領旅順的日軍前來增援,導致俄軍腹背受敵。經過幾十天的拼殺,俄軍再次遭到了慘敗,日軍占領了奉天。

雙方被迫談判,接受調停:

從1904—1905年,俄國在陸地戰和海戰都遭遇了一連串慘敗:旅順要塞的失守,太平洋第一艦隊的覆滅,以及前來增援的太平洋第二艦隊的全軍覆沒,加上奉天戰役的失敗,完全處於被動,基本上輸掉了這場戰爭。

仗打到這個時候,俄軍陸軍傷亡慘重,海軍的底牌也被打光了;而國外人幾乎傾舉國之力來打仗,巨大的軍費開支和人員傷亡,也已經令國外國力達到了極限。

因此,日俄雙方都無力再把這場「第零次世界大戰」進行下去了。不久後,在國外的調停下,俄日雙方開始了談判,俄國把東北地區的權益基本上轉讓給了國外,並承認朝鮮成為國外的「保護國」。

尾聲

值得一提的是,日俄戰爭結束後,也許是為了慶祝勝利,也許是為了祭奠亡魂,日軍在該次戰役中爭奪最為殘酷激烈的203高地上,用攻打高地消耗的炮彈皮以及子彈殼鑄成了一個紀念塔。乃木希典親筆在紀念塔上題詞「爾靈山」三字。

如今的203高地,已經成為了旅遊景點,彈痕斑駁的掩體和工事的遺址,無聲地訴說著曾經慘烈的戰場。

203高地的旅遊景點

「爾靈山」——203,為了贏得勝利,頭腦簡單、戰術呆板的乃木希典,置大批士兵的生命於不顧,打出了這樣慘烈的傷亡。這個題詞究竟是勝利者的自我吹噓,還是在諷刺那些只懂蠻幹的蠢材將領?在題詞時,乃木希典的心情只怕是難以描述的。

慘勝與慘敗,相同的一點就是在戰場上堆積如山的屍骨。旅順戰役之後,日俄雙方都很難再承受如此高昂的戰損傷亡。而隨著幾個月後《朴茨茅斯條約》的簽訂,兩個強盜在中國大地上的這場撕咬,總算是暫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