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戰國時期,魏國太子魏擊有一天外出,路上遇到了當時的大知識分子田子方。
魏擊很有禮貌,停車、下車、行大禮,向先生問好。
但田子方就杵在那裡看著,很沒禮貌。
貴為太子,這怎麼能忍,就問田子方:「以我太子的身份,高貴無比,本來是有資格擺譜的,但我對你畢恭畢敬,給了你天大的面子。可你呢,既沒有高貴的血統,也無權無勢,如果我想為難你,你根本沒招。你不好好巴結我都算沒天理了,現在倒好,我給你行大禮,你還一臉傲慢的樣子,你說你憑啥?」
田子方來了一番大道理:「富貴人家是沒資格擺譜的,只有貧賤的人才有這資格,你想啊,如果國君看不起人,就會失去自己的國,大夫看不起人,就會失去家。至於貧賤的人,反正本來就是啥都沒有,我說的建議,你不聽,我離開魏國就是了,去哪裡不能過我貧賤生活?」
魏擊聽完這番道理,深以為然,向先生道歉。
當然,也有另外的史書說,魏擊氣哼哼地走了。
02
魏擊的態度我們先不說。
田子方說的這番道理,其實還是蠻實在的。
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你魏國太子對我不恭敬,我離開魏國就是了,反正哪裡都是過窮日子,但你太子不行,你一身榮華富貴,要是我離開魏國去幫其他國家滅了你的國,你就失去了一切。
不僅人至賤則無敵,人至窮也無敵,反正沒什麼可以失去,就什麼都不怕了,再怎麼樣也不會讓現在的境況更差。
那富貴人家可不一樣,很害怕失去。
所以,當富人和窮人相遇時,富人真的是應該把禮數做足,而窮人呢,看心情,心情好就點點頭回禮,心情不好,鳥都不鳥你。
如果富人仗勢欺人,萬一窮人一不做二不休,跟富人來個你死我活,吃虧的不會是窮人,是富人。
對於窮人來說,除了內心的尊嚴,啥物質都沒有,如果富人還繼續傷害窮人的尊嚴,就不要怪窮人做個狠人了。
電影《大人物》里,農民工帶著兒子去開發商的大廈討工錢,開發商的太子看到了,招呼他們進辦公室,本來嘛,這太子給錢就完事了,但他傲氣啊,硬是給十倍的錢,還打了他一頓。
你這不是踐踏窮人的自尊嗎?這農民工就死給你看。
這樁命案,引起了有正義感的警察注意,警察就死盯著這公司和太子,最後當然是壞人落網。
中國古代,自漢起,都禁止商人炫富,比如出門的馬匹數啊、轎子的大小啊、衣服的華麗啊,都有規定。
我們一般認為,這是重農抑商的表現,讓這些有錢人賺錢了也沒地方花。
但我們發現,這兩年,我們國家也在禁止炫富,但中國沒有重農抑商啊,反而大力發展商業,推動國內大循環不就是要大家消費麼,這就是商業經濟呀。
你看,禁止炫富,讓有錢人夾著尾巴做人,不是重農抑商,而是為了社會穩定,讓有錢人給窮人行禮,保住窮人僅剩的那點尊嚴。
有錢人老是炫富,窮人的戾氣就會越積越多,不利於社會穩定。
從這方面說,禁止炫富,何嘗不是在保護富人。
懂得這個道理,富人們真要感謝國家的良苦用心,那些還在炫富的人,就真心傻x了,哪天死了都不知道。
03
人如此,國也是如此。
北宋時期,北宋面臨兩個大敵,北方的遼國,西邊的西夏。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和平許久。
就是西夏老是折騰。
當時北宋朝堂有主戰派和主和派,司馬光是主和的。
司馬光就說,我們北宋富裕,西夏窮得要死,我們跟西夏打仗,打輸了,自然不好,打贏了,也沒什麼好處啊,西夏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窮人,你跟他較什麼勁。
司馬光的主張是,「待至以禮,結之以恩,高其牆垣,威其刑法」。
意思是,對西夏要以禮相待,不能擺譜讓人家不高興;還有就是給西夏點好處,花錢買平安;當然,邊防也不能放鬆,要做好防禦準備;如果西夏打過來,那就打回去,讓他們知道疼。不過趕跑他們就好,別去占領,西夏那麼窮,你占領他們有啥用。
這就是司馬光的,富國對待鄰居窮國的外交之道。
你看,和富人對窮人相處之道,是不是也有點相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9c40e91826e0bd159d40dde42b5c5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