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隱士交不起房租紛紛離去,沒賺到錢還有臉隱居?

2024-01-01     張桃子

原標題:終南山隱士交不起房租紛紛離去,沒賺到錢還有臉隱居?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寥寥十字,道不盡諸人對於田園生活的嚮往。東晉時期,陶淵明忍受不了官場的黑暗,選擇了清苦的田園生活。在這裡他以苦為樂,寫下了多少流傳千古的名篇。

千年以後,迫於生活的巨大壓力,有一少部分人來到了陝西終南山,開始隱居生活。

但隨著隱居的人越來越多,房價也水漲船高。這些交不起房租的隱士們,只得紛紛離去。對於這種現象,有些網友犀利地評論沒賺到錢還有臉隱居?隱士逃離終南山的背後,是人們心底最後凈土的消失。

終南山的前世今生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從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由於仕途的不順,選擇歸隱田園。在這裡沒有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有的只是平靜與美好。

在現實生活中,終南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郊外山區。這裡重巒疊嶂,風景宜人,恍若人間仙境一般。看到這裡的美好景致,人們心中不由得湧起隱居的衝動。

而著名詩人陶淵明筆下的南山,應該位於如今的江西省。但名字上的巧合,也給終南山帶來了更加響亮的知名度。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人們熟悉的壽比南山,指的便是如今陝西西安的終南山。早在古代,這裡便是無數文人騷客嚮往的人間仙境。

在《左傳》當中,便有對於終南山險峻地勢的記載。當地屬於半濕潤溫帶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再加上眾多文明古蹟交錯其間,使得這裡成為一個難得的世外桃源。選在這裡隱居,不光可以遠離世俗的困擾,還能夠擁有很好的生活體驗。

從古至今,人們若想過上隱居的生活,終南山變成了他們的首選。在歷史記載中,歷朝歷代前往終南山的隱士約有五千餘人。

像人們熟知的道教創始人老子,便在這裡隱居過很長一段時間。而願者上鉤的姜子牙,在入仕之前也隱居在這裡。

著名詩人王維隱居在這裡,更是寫出了「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樣的千古名篇。

如今,終南山已經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來到這裡,希望在喧囂的日常生活之餘找到一片難得的凈土。

但隨著人們蜂擁而至,終南山也不復往日的寧靜,變得世俗而喧囂。

因此如今若是有人想要來到這裡隱居,恐怕並不是真正想過上平靜的生活,只不過是為了逃避現實罷了。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裡給他們的壓力也並不小。

隱士來此原因各不相同

隨著終南山的名氣越來越大,許許多多的人懷著不同的目的來到這裡。據不完全統計,如今終南山的隱士竟有5萬人之多。

最開始來到終南山的隱士,往往對道教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這些人由於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選擇來到老子生活過的地方,靜靜思考困擾自己的種種難題。他們大多不與人交往,獨自過著清貧的日子。

但還有一部分則是迫於無奈來到這裡。他們之中有的欠了大筆的債務無力償還,面對家人的指責和討債者的恐嚇,選擇逃到這裡度過自己的餘生。

終南山清幽的環境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有些人在這裡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又重拾了生活的勇氣,選擇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當中。

終南山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臨時的避風港,但絕不是永遠的幸福港灣。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大批網紅也來到這裡。他們渴望模擬出古代隱士的生活模式,以此來吸引網友的注意。

這樣的隱士並不會在終南山長住,他們每隔一段時間來這裡一次,拍攝了足夠的素材後就迅速回到自己的家中。

還有些人則抱著投機取巧的心態,希望在這裡找到賺錢的機會,實現自己一夜暴富的美夢。

隱居生活實際並不容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際上隱居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古代沒有如今便利的水電,在山野之中搭上一個草屋就可以居住。而在城市中生活慣了的人們,根本無法接受沒有電和網絡的生活。

早年間終南山有不少廢棄的房子,一些隱士便選擇住在這裡。他們靠當地村民的接濟為生,過得彷佛乞丐一般。而其他隱士,則會選擇租住一個便宜的房子,用很少的錢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

一年200元左右的房租,絕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負擔的起。因此終南山也成了逃避世俗之人的一片樂土,在這裡他們用幾千元就能生活一年。而這短暫的幸福,也隨著當地的迅速發展悄然消失。

很快,當地的居民看出了民俗的商機。他們修建了大量的房子,並做了基礎的裝修,希望能夠接待更多的遊客。一時之間,終南山的房租從幾百元飆升到上萬元。和小城市相比,這樣的房租一點也不便宜。

於是迫於房租的壓力,不少終南山的隱士再一次選擇逃離。自此這些人也知道,世外桃源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之中。

不少網友得知隱士離開終南山的消息,表現出了明顯的嘲諷態度。沒賺到錢還有臉隱居?短短的一句話說中了無數隱居者的心事。

他們很難想到,自己本就是在生活中遭受了慘痛的打擊,這才來到終南山隱居。而現在,自己連隱居的資格都沒有。

消極避世很難獲得幸福

但終南山隱士的逃離,並不僅僅是因為當地旅遊業的飛速發展,而是與隱士們的性格有著很大的聯繫。

在古時候,文人志士由於才華得不到別人的賞識,萬般無奈之下才選擇來到終南山隱居。他們的選擇既有著對外界的濃濃失望,又有著對自己內心追求的執著。他們並非不願意積極努力的生活,而是當時的國家沒有給予他們任何機會。

可如今的終南山隱士們卻並非如此。他們中大多是好吃懶做不勞而獲者。為了逃避自己往日犯下的種種錯誤,他們才來到終南山生活。

懷著逃避的心態來到這裡,自己也便不會得到任何的提升。而沒有一個積極面對未來生活的態度,逃離終南山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這樣的隱士,並不值得其他人的同情。

在如今的社會,各種機會層出不窮。如果一個人選擇積極地面對生活,那麼他很難走到絕望的地步。

相反,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未來規劃,那麼面對種種考驗也只能選擇放棄,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可是面對這些逃離終南山的隱士們,身邊的人還是應該再給他們一個機會,一個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若負債纍纍那就努力工作償還,債務遲早有還清的那一天。若一事無成那就從小事做起,自己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成功的表現。

隱居,求得是一種心情上的平靜。若是思想真的到了這一境界,那麼即便身處鬧市也能獲得同樣的感悟。

逃離終南山之後,那些隱士們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責任是無法逃避的。即便在遠離世俗的終南山,每一個人也不得不面對房租帶來的經濟壓力。

人的一生不僅僅擁有許多快樂,也有許多壓力和痛苦。如果一個人拒絕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那麼他也很難擁有幸福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73dd2a355ba4c43901cf54ce3fa52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