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退休金的父母,晚年可能面臨三種結局,有一類父母多半要吃苦

2023-01-09     母嬰參考

原標題:沒有退休金的父母,晚年可能面臨三種結局,有一類父母多半要吃苦

沒有退休金的父母,晚年可能面臨三種結局,有一類父母多半要吃苦

人都是現實的生物,父母養育子女一場,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苦著自己,把所有好的都留給子女。

可沒想到晚年的時候,孩子們未必能反哺回去,父母的養老成了難題,如果你們一沒有積蓄,二無退休金,晚年生活可能就會悽慘孤苦。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沒有退休金,兒子不願意養老」

老李是一名建築工人,家有兩個兒子,為了支撐起這個家庭,老李長期在外務工,一年幾乎回不了一次家,而且在外省吃儉用,大部分錢都寄回家給孩子念書。

多年的辛苦工作,讓老李落下了一身病,直到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他才稍微能喘上一口氣,安心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可沒高興幾年,老李便發現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自己沒有退休金,早年的積蓄全用在了兩個兒子身上,如今晚年經常三天兩頭犯病,每次去醫院都要用錢,可兩個兒子都互相推脫,不願意養老。

他們都認為父親如今成了累贅,身體素質太差,每年生病住院的開銷都很大,又身無分文,退休金也沒有,自己養家的負擔已經很重,不願意再找事。

有一次老李腰傷犯了,在病床躺了幾天,可沒有一個孩子過來看他,這令老李異常失望,他經常跟同伴感慨,到了晚年要多為自己打算,手裡有錢才能真本事,不要指望兒女能全心全力地給你養老。

細品老李的話,其實頗有同感,如今的很多年輕人從來就被父母寵愛著長大,他們習慣了索取,父母年輕時可以給他們提供價值,可到了晚年如果手裡沒有底牌,不能給孩子們任何「好處」,他們可能就會心有怨念。

沒有退休金的老人,晚年可能面臨三種結局

退休金就是很多老人晚年手中的「底牌」,是你們享受舒適晚年生活的底氣。

一旦失去這張強而有力的底牌,你們的晚年生活可能就會面臨以下幾種結局:

1、難以應對晚年的變故

俗話說得好:「手裡有糧,心中不慌。」人到晚年,往往容易經歷各種變故,例如生病住院,或者是孩子遇上急事需要錢。

這時你如果手中無積蓄,又沒有退休金這張底牌,你就得手心向上,看著孩子們的臉色過日子,需要用錢又沒有賺錢的渠道,心中著急不安卻又無計可施,這種感覺著實不好受。

如果說子女孝順,而且有房有車不愁吃穿,尚且有多餘的錢來讓你過一個舒適的晚年,可如果孩子也沒有太多積蓄,你們但凡生一場大病,就可能讓這個家庭變得岌岌可危,全家人都陷入困境之中。

因此,為了避免這些意外的發生,父母能做的只有年輕時多存錢多攢錢,早日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規劃。

2、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哪怕父母和孩子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可在現實面前,還是不堪一擊。

很多時候,掌握了家庭經濟大權,相當於掌控了說話主導權。如果父母們晚年有足夠的錢能養活自己,在子女面前也更有底氣,能夠自主選擇晚年生活怎麼過。

可如果手裡沒錢,往往是需要看著孩子們的臉色過日子,每天如履薄冰,在家庭里說話做事小心翼翼,生怕惹子女不高興,對方不願意給自己養老。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從小就討好、偏愛兒子,給他們最好的生活環境,等他成家立業以後,又主動幫著帶孩子、做家務,目的可能就是為了自己的晚年做謀劃。

不過如果沒有把握好尺度,這類「討好型」父母其實容易吃苦,因為你們從小的溺愛,可能容易導致兒子變得自私自利,未來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不過如果沒有把握好尺度,這類「討好型」父母其實容易吃苦,因為你們從小的溺愛,可能容易導致兒子變得自私自利,未來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你待他們再好,等到他們成年以後,也未必就能乖乖替父母著想,一旦他壓榨完你們的剩餘價值,可能就會棄之不理,就像老李的遭遇一樣。

3、生活幸福指數降低

也有一類父母,他們雖然沒有退休金,可是子女孝順,願意幫著養老,但從現實的角度去考慮,養老並非是一件容易事,跟育兒一樣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可如今年輕人的生活成本太高,普通人能養活自己一家已經十分不易,多一筆養老費對他們而言就多了一筆負擔。

有些父母可能也會顧及這一層面,儘量不給自己添麻煩,生病也不願意治,一拖再拖,日常生活過得異常拮据,幸福指數大幅降低,令人看著就倍覺心酸。

【最後總結】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話題「沒有退休金的父母,是不是在子女面前活得很卑微」,很多人都認為,答案為「是」。

大家心裡都清楚,失去了經濟大權,都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異常被動,所以我們應該從年輕時就多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做好財產管理,未來才能活得更有底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6c7765a1c04e13c71c8c7db16a177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