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人工智慧等各行各業的加速,都需要高寬頻和高算力的晶片才能驅動,而我們所知道的頭部晶片企業包括了高通、蘋果、英特爾、AMD還有國內的華為等。比如在晶片領域,華為已經研發出了技術非常成熟的5nm工藝晶片,同時,在封裝測試領域,我國也有常電科技、通富微電等非常成熟的生產基地。但是在晶片製造領域,卻是我們的短板。
然而,華為這家民營企業過快的發展速度,卻引起了美國的「頻頻照顧」,在打壓5G無果後,美國發起了對華為核心供應鏈—晶片的打擊:禁止採用美國技術的企業與華為進行合作。面對一個超級大國對一加民營企業的重重打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連續走出了「三步好棋」,開啟了華為的「晶片破冰」行動!
其一、招納晶片賢才
在晶片製造環節,單靠技術的積累還是不行,還需要人才的長期積累!光刻機巨頭ASML曾公開表示,即便將圖紙公開,其他人也無法打造出高端光刻機,這足以證明了人才在晶片製造環節的重要性,為此也有了任正非三天訪問四所高校,少年天才計劃,此外,華為還準備在2021年將優秀人才的招聘人數提升至8000人,相信,憑藉著華為在業內的影響力和待遇,肯定會有不少人才湧入。
其二、全面紮根,自建工廠
晶片製造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難度非常大,不僅要招納專業人才,還要全面扎半導體的研發,打造一條不含西方技術的晶片產業鏈,從45nm起步,向28nm、14nm進軍,不僅要發揮「南泥灣精神」,實現晶片的自給自足,同時還可以在45nm等市場提供高質量晶片,提升國產晶片自給率的問題。
其三、加大晶片設計軟體的自主研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製造出晶片,必須設計出晶片,而設計晶片所使用的EDA設計軟體。長期以來,國內晶片企業的設計軟體一直依賴於美國的Synopsys、Cadence和西門子的Mentor,三大巨頭壟斷了全球90%多的市場份額,為了在EDA軟體領域進行破冰,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了國內專注IC設計的EDA軟體實力廠商—湖北九同方微電子,旨在提前實現國產EDA軟體的對三大巨頭的突圍。
在美國實施禁令之前,華為高管徐直軍就曾公開表示,美國的晶片禁令,必然會打開潘多拉魔盒,比爾蓋茨也發出「警告」,如果強迫中國自己造晶片,等實現晶片的自給自足,美國將會失去很多高薪工作。
而華為走出的這三步好棋,預示著自救行動已經全面啟動,看來比爾蓋茨又一次說對了!相信在華為「熱刀切牛肉」的研發實力上,必然會一步步實現成功!
關於這三步,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