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出的國產電視劇《親愛的小孩》,
收視率可謂再創新高,話題度也是一直居高不下,
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關注到這部作品。
當然,《親愛的小孩》整個故事是有原型的,
可能因為有了這種現實的基礎,《親愛的小孩》才顯得特別的真實,
而這個真實背後,也是無數真實細節的疊加,
《親愛的小孩》也引起了坊間的熱烈討論,也有了關於「販賣焦慮」的一些反對聲音。
《親愛的小孩》的一大看點就是:
它把婚姻生活中的雞飛狗跳、雞毛蒜皮放在了鏡頭前,看得人心驚肉跳,引發共鳴,
比如劇中方一諾生孩子那場戲,任素汐全素顏出鏡,一臉的黃褐斑,
在產床上痛得青筋暴起,汗流浹背,死去活來,
比以往任何影視劇都更真實地展現出生育對女性精神和身體上的摧殘。
又諸如新手媽媽正上著課,羊水破了,
在痛苦分娩期間,老公要不是忙著加班,要不就是在家躺著休息,
甚至連妻子從手術室出來,第一眼看到的也不是翹首以待的丈夫。
而產婦累得連拿水的力氣都沒有,
除了產婦的母親,卻無一人在乎,大家都歡天喜地地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這種沉重卻又真實感拉滿的情境,讓無數經歷過分娩的女性感同身受,
而那些尚未生育的女性則因為如此的畫面,而心有餘悸,
但《親愛的小孩》真的帶來的只是焦慮嗎?
或許不是,而是每一個女性,每一對夫婦在決定生育前的一堂預備課。
什麼時候該要孩子,夫妻雙方對生育知識是否準備充足,
是否能夠應對新生兒出生後的各種狀況,
以及兩個家庭的老一輩在這場育兒大典中擔任了什麼角色,是否起到的都是正面作用?
生孩子不光是一場關於身體的拉鋸戰,更是一場心靈的拉鋸戰,
而且它不僅僅關乎生育者本人,更是關乎一整個家庭的。
圍繞產婦一彤所展開的一個圍繞孩子的生活全貌,其實不總是喘不過氣的,
新手媽媽無法應對新生兒降生所帶來的種種危機,
新手媽媽對於孩子的緊張,以及對應的初為人父的男士所展現的不稱職和不適應,有著真實的肌理。
但《親愛的小孩》並不是在批判某一個人,或者某一類人,
反而極端負責地覆蓋了生育的全貌:
——孩子,父母,朋友,月嫂以及周遭社會的看法。
而整部戲最讓人稱道的,自然是任素汐平實有力的演技,
任素汐算是30+女演員的異類,長得不是靚麗的美,成名也晚,
出演的作品極少有少女感突出的類型,幾乎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留下印記的女性形象。
任素汐此次的飾演,幾乎是一看到開頭就被擊中了,
任素汐扮演的方一諾出現在鏡中,她妝容精緻,神采奕奕,一位典型的都市麗人,
直到她拿起卸妝棉開始卸妝,卸掉粉底之後,顴骨上的黃褐斑顯露無疑,
再卸掉口紅,她的氣色變得黯淡,皮膚泛黃,透著一股疲憊的神色。
她再對鏡緩緩脫下外衣,鏡頭下移,
在瘦出了鎖骨和肋骨的上身下面,突兀地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孕肚,
孕肚兩邊出現了大片紫紅色的妊娠紋,像是將肚皮撐裂了一般觸目驚心。
這一段長鏡頭一下子把一個女人最為隱秘的一面展示出來,
從女孩到母親需要犧牲些什麼,一句台詞都沒有,就讓觀眾感受到了這種巨大的變化。
而她在產房裡生孩子的一幕更是讓無數人直呼扎心,
一開始為了孩子,她堅持自然生產,後來疼的被子都捏皺了,想到孩子依然堅持,
去了產房,也不是以往影視作品中所展現的聲嘶力竭地哭喊,而是儘量壓著聲音,
因為產婦是不能把力氣用在哭喊上的,要存著力氣用勁兒生孩子,只能用內力發力,
這段表演的難度並不是外化的用力,反而是如何把這種更貼近真實環境的情緒表現出來,才更考驗功力。
任素汐自《驢得水》成名以後,一直都是以演技被大家所認可,
而此次對手戲演員都是實力派——聶遠,秦昊等,
所謂對手越強,表演所展現出的火花就越強。
除了任素汐以外,
一直表演上更加鬆弛的秦昊,也把一個從始至終不在狀態的父親詮釋得非常到位,
這個角色最關鍵的不是壞,而是不自知。
秦昊所展現出來的鬆弛感更貼近這個角色,
一個初為人父的人,似乎並不知道生女兒之後所需要承擔的責任,
而是依然希望可以像生孩子之前一樣輕鬆的生活,
獨自一人吃外賣,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的,不想要老婆太緊張,
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反而讓觀眾更加出離憤怒。
《親愛的孩子》劇情往後所要展現的並不單是孩子降生後,新婚夫妻生活的裂變,
而是講述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那種更深層次的糾纏,
隨著後續劇情展開,孩子患白血病,夫妻倆離異重組,
又因為孩子生病,需要依靠再生一個孩子來挽救第一個孩子,
這所產生的生活上的震動,絲毫不比老公是個甩手掌柜要小。
《親愛的孩子》以生孩子為原點,
從而展現出圍繞生育所展現的一代人或者說代際關係的共性,
究竟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又如何自處,
又如何去處理諸如夫妻,朋友,親人之間這種複雜多變的關係網,
這才是《親愛的孩子》所探討的問題。
藉由《親愛的孩子》我們能看到生活中的種種,
而不僅僅說是販賣焦慮,反而通過這種張弛有度的日常,
讓更多的人看清了生活的真相,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親人,
對於那些面臨生育的夫妻們,對於如何對待妻子,如何平衡好家庭生活和工作,
似乎有了一個更好的參照。
《親愛的孩子》不是販賣焦慮,而是化焦慮為動力,
讓真實呈現出它本來的樣子,這也正是近年來國產劇較為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