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一次治癒中產家庭的改善焦慮

2022-06-01     光華樓評

原標題:在這裡,一次治癒中產家庭的改善焦慮

5月22日之前,王倩沒有再買房的打算。

她與先生在老漢口有兩套房,一套是王倩夫妻二人與兩個孩子,一家四口住的140平米四房,另一套是父母給的 「老破小」,用來出租,月租金三四千。

按照武漢之前的限購規定,王倩一家手裡沒有「房票」,他們也不打算「賣一買一」來回折騰。最近兩年,小兩口的收入,都轉成了銀行的大額存單。

5月22日那天,她從朋友圈看到一張消息截圖,像她家這樣的二孩家庭,還能在漢口再買一套房。

01

像王倩一樣,今年有很多武漢中產家庭突然多了一張房票。

5月22日,一個普通的周日,是今年武漢樓市的一道分界線。

《長江日報》的2版右下角發布一條消息,「父母來漢投靠子女或子女來漢投靠父母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限購區域可新購買1套住房;二孩或三孩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限購區域可新購買 1 套住房。」

這兩條措施,雖談不上「重磅」,但也預示著武漢改善買房的春天來了。

新政出台後的一周,城市中心的改善項目,看房人明顯增多。特別是周末,售樓部里到訪客戶不停歇。一改善項目的看房車司機說,「每到周末,看樣板間的客戶一趟接一趟」。

根據2021年武漢新房成交數據顯示,120-140平米(25.3%)與140平米以上(15.5%)戶型,累計占比40.8%(2020年占比38.8%),改善戶型的占比正逐漸擴大,但與市場需求差距較大。

直到5月底,支持改善購房的政策細則還未出台,購房者還在觀望最新的政策動向。

6月1日,武漢有銀行發布第三套房貸款細則:

客戶房查名下僅2套房產,住房貸款不超過1筆;房產取得備案,符合武漢購買第三套房的政策;名下無貸,貸款利率4.8%。名下有一筆房貸,貸款利率5.05%;第三套144平米以下住宅,至少首付5成。第三套超過144平米,至少首付7成。

同時,中心區域的改善項目(特別是江漢區與武昌區),新盤選擇少,這批改善客戶更糾結。6月初,漢口中心區域暫無新盤入市。

我的一位朋友,也是二胎家庭,父母過來照顧, 140平米左右的四房,對一家6口人來說實在有些緊湊,但如果要往160平米考慮,月供不是問題,但七成首付450萬。目前還沒有哪個項目有足夠的吸引力,讓他狠下心砸出這筆首付。

最近5年,武漢二孩家庭增加,預計新增20多萬個家庭。這些家庭對140平米以上戶型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一邊是改善買房需求批量釋放,另一邊是二環內有品質的改善項目短缺。

這是當前武漢改善市場上最大的結構性失衡。

02

「二七濱江,太貴買不起;漢口老城的樓盤,兩三棟樓的,看不上」。王倩和我的朋友,基本可以代表大多數的改善一族,無不抱怨著漢口買房的難處。

他們總結了一套「四不買」底線原則,「不買老破小,不買二環外,不買小開發商,不買小項目。」再篩選下去,能看能買的樓盤,屈指可數。

王倩打了一個比方,「開三四十萬車的人,換車時,不會再換一輛同等價位的車。」

「買三四百萬的房子,和自己現在住的品質差不多,沒有換的必要;1000多萬的豪宅,超過總預算太多,貸款有壓力;戶型面積至少160平米起步」。

他們倆夫妻的打算是,礄口、後湖,不在考慮範圍。最好能留在老漢口的中心,離花園道、國廣要近一點,還要是品牌開發商的樓盤,不考慮雜牌、小牌開發商。

作為女主人的王倩,對未來的生活抱有更多想像:「我們現在住的小區,物業只會收錢,不干事。電梯經常壞,維修很慢。我們想買的小區物業,要好。小區的鄰居圈層,要高端,小區里不能有還建房。」

「孩子今後上學,周邊要有好學校。今後,我在小區周邊有地方逛街買東西。」

她的買房需求很多很具體,屬於那種「既要,又要,還要」的客戶。總預算不上不下,但要求特別多,什麼都想要。

當然,這是大多數改善家庭買房的新標準,至少包括改善地段、改善品牌、改善圈層、改善戶型、改善物業、改善家庭財富配置等全方位改善。

對照著一系列標準,漢口能有幾個項目能讓王倩們徹底滿意?

03

漢口的地域很大,新盤少,全面改善的新盤更少。

二三環間,有一批三百萬左右的新項目。總價較低,卻不在王倩這批改善客戶的考慮範圍內。二七濱江的千萬級豪宅,屬於跳起來也夠不到,直接被他們pass。

今年1-5月份,江岸區備案的新盤9個,其中4個單價超過4.4萬元,另外5個項目,最大戶型143平米;江漢區備案的新盤3個,其中兩個最大戶型面積127平米。

如果按照4萬單價、143平米戶型折算,總價600萬左右,對於王倩一家來說,可以承受。

但是在漢口老城,再買一套143平米的戶型,沒有一點吸引力。在二七濱江,花600萬左右,最多買一套120平米的小房子。

即使多了一張「房票」,這兩種「平行改善」的選擇,都是她不願意的。

繞著漢口二環內,逛遍在售的各大樓盤,王倩一家越逛越糾結。

直到,她看到一個項目:

漢口1.5環、170平米的大平層,總價600萬左右。

大品牌、物業好,高層區全部是大戶型,還有低密墅區。

高層的外立面,至少是5萬多豪宅才有的。

風雨連廊、泳池等豪宅的公區配置。

這個項目就是綠城·武漢湖畔雲廬。

去年年底,武漢的富豪們看著疊墅的戶型圖與模型,多是兩套一起買。如今,這裡的疊墅,一房難求。

更神奇的是,今年5月份,該項目沒有打廣告,很低調推出一棟172平米的大平層。

綠城的鐵粉、周邊的金融企業高管、泛海的老業主以及同濟醫院的醫生都慕名而來。一兩周時間,推出的房源,所剩無幾。

雲廬系,是綠城的頂尖產品系之一。在杭州,綠城西溪雲廬的二手房單價最貴賣到18-20萬。

綠城武漢湖畔雲廬,城市甲板、中央車站、未來社區等規劃,在華中是首次出現。

在靠近湖面一側的項目主入口,整體抬高約3-4米,地勢高差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社區露台(城市甲板),業主在此可私享度假般體驗。在項目入口處下方的地下空間,規劃有「中央車站」,外來車輛不進入園區即可在此落客,同時它也是快遞、外賣等接駁場所,完美解決了外來人流、車流、物流對業主的干擾影響,形成小區的核心樞紐。

這些創新,王倩在武漢沒有見過,也令她很滿意。

在整個漢口,很難看到容積率2.09的低密度項目,還是綠城的。市中心的項目,容積率一般在4-7之間。

在「雲廬」,高層區與疊墅區,共享園區配套。園區大堂、下沉式泳池、風雨連廊等生活配置,均是區域的高配。

王倩很喜歡高層區的外立面,大面採用全玻璃+鋁線條的類幕牆門窗體系,呈現一種高級藍灰色(高級灰與珍珠藍)。這種外立面的視覺,之前在綠城武漢黃浦灣、融創武漢壹號院等豪宅里出現過。

大片的玻璃幕牆、超尺度的窗牆比和極簡的鋁合金金屬線條,對橫向線條的偏執,呈現出綠城對美的執著,外立面上拋棄豎向線條,避免立柱對室內空間的破壞。

04

此次綠城·武漢湖畔雲廬推出的4號樓,兩種172平米戶型,內部細節略有不同,多了一種選擇。

這兩種172平米戶型,是漢口大平層里的斷層式躍遷級戶型,四房產品,四開間朝南;窗牆比較大,室內採光更好;玄關處,配置超大的收納儲存空間。大到兒童車、行李箱,小到水杯、鑰匙扣、鞋子、圍巾都能在「800庫」妥善收納;

超大的主臥套房,其中包括L型衣帽間、梳妝檯、淋浴間、浴缸等;超長超寬的大陽台;室內超薄剪力牆,增大了套內的使用空間。

其中一套是大橫廳的中間戶,另一套是大邊廳的邊戶。一層樓,兩梯兩戶。每戶獨享獨立電梯廳,尊享私密歸家體驗。兩家之間,有一個大玻璃窗的公共走道,適合孩子跳繩打卡,或家人遠眺休憩。

王倩第一次走進中間戶,看到大橫廳,就走不動了。再到主臥套房,看了一圈,就準備買下來。這才是她夢想中的大房子。

上周末,她又拉著閨蜜一起看172的實景樣板間,準備兩家在同一層各買一套做鄰居。

除了有好產品,還能獲得地段與品牌上的「躍級」改善。

在漢口核心,毗鄰46.8公頃的夢澤湖公園。項目一側是輔仁小學,一路之隔。

這裡更有綠城與綠城服務,雙好品牌。前不久,上海一個綠城的老項目,一隻流浪貓掉入會所大堂的柱子裡。如果砸開石材柱子,會所的門面很難修復。情急之下,業主聯繫上綠城創始人宋衛平。

宋總回復,「盡力救助這隻貓」。最後,物業切割石材,拯救了貓,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整整用了40多分鐘,因為質量實在紮實。這個故事,足見綠城的品質和綠城的服務理念。

[後記]

很多武漢中產家庭,為改善生活環境發愁。

或為了孩子讀書,或為了換一個好物業,或住一個有檔次的小區。

改善客戶,是武漢樓市中最尷尬的一群人。他們手裡有錢,也有房票,更有換房需求。

但他們不能像剛需那樣只看總價,也不能看豪宅買家那樣一擲千金。他們既要有品質的小區,又要有好的戶型與好的裝修。

這樣的「夾心客戶」,綠城最懂。

在漢口,建議看看「雲廬」,再謀改善。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16e3f5d6258209ec1ac9583c3bb12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