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長期以來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和弘揚。我國傳統飲食以植物性食品為主,即以粗糧和豆類為主食。食物中70%的熱量和67%的蛋白質來自基本穀物。
副食多為新鮮天然食物,富含蔬菜,同時吃一些水果、蘑菇、藻類和少量肉類。國際營養界認為,這是預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營養結構。
中醫認為,同樣的種子,數量越多,能量越大,滋補力越強。故自然界萬物皆富含五穀,而五穀之中又以黍為最佳。玉米又稱黍、黍、黍。小米春季播種,秋季收穫。達到了天地之氣的完整和地氣的厚重。它是脾之果,滋補脾胃。小米味甘、咸,性涼。其味甘、色黃入脾、胃經,其味咸入腎經。其功效:健脾和心,治療消化不良、腹瀉、四肢無力等症狀。 滋陰清熱,治療胃陰虛熱所致的口渴、口渴、飢餓、糖尿病等。 疏腎助眠,治療腎濕熱所致的小便不竭等症狀。陳小米性味苦寒,具有止痢、止煩渴的功效。
小米粥上一層「米油」,可以滋陰強身,用於治療腎陰虛。中醫認為,米油能強發開竅,使人發胖,滋陰壯元,生津填精,其滋陰功效比熟地更佳。
小米以粒粒飽滿、飽滿、色澤鮮亮為佳。如果發霉、變質,則不宜食用。小米與杏仁同食會引起嘔吐、腹瀉。體質虛弱、體質寒涼、小便清清者不宜多食。
小米為五穀之首。不僅補脾胃這個先天之本,而且還補腎這個營養之本。確實是保健的好產品。小米是深受大眾喜愛的食品,而不使用化肥農藥的有機小米是飲食治療的最佳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03ecaf4bd8cd70b412bc3263def2f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