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到底要不要治療?

2023-11-23     愛上體育

原標題: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到底要不要治療?

隨著幽門螺桿菌檢測的普及,看著體檢單上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結果,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微需氧、對生長環境十分苛刻的革蘭氏陰性桿菌,1983年首次從胃黏膜組織中分離出來,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粘膜相關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2.幽門螺桿菌有傳染性嗎?傳播途徑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是有一定傳染性的,其傳染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正因為這種圍餐方式,幽門螺桿菌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點,所以一家人中有一個感染了,除了本人注意飲食生活的隔離外,也建議其他人去做檢查,並按照醫囑決定是否根除。

糞便中存活的幽門螺桿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可令飲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門螺桿菌,所以,飯前便後洗手,保持清潔水源、堅持不喝生水、不生吃蔬菜或未洗凈的瓜果等非常重要。

是指幽門螺桿菌經感染者的嘔吐物等傳給健康者。

這種情況不多見,主要發生託兒所、幼兒園或小兒的兄弟姐妹中。

包括不清潔的哺乳,口對口喂食,咀嚼後喂食,親吻嬰兒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

接觸寵物後,要記得洗手,居住環境要清潔,避免蚊蠅騷擾。

侵入式檢查如胃、喉鏡,口腔、牙科、鼻腔治療等,是造成醫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檢查和就醫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

3.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有哪些?怎麼選擇?

目前可通過醫學檢查來明確自己是否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目前常用診斷Hp的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大類:

需依賴胃鏡取材,但胃鏡並不能直接看到Hp,需胃鏡下鉗取1-2塊胃黏膜組織進行檢查。主要包括:

特異性高達100%,是診斷幽門螺桿菌的「金標準」。最大的優點可進行藥敏試驗。

但是操作複雜、耗時,需要一定實驗室條件。

病理科醫生對胃黏膜活檢標本切片、染色,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有無Hp。同時,可對胃黏膜病變進行診斷。不同染色方法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免疫組化染色是一種高敏感和特異的染色方法,它是組織學檢測的「金標準」。

把胃黏膜組織置入含尿素試液中,數分鐘後如變為紅色則證明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否則無。檢測快速、方便、價廉,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在90%~95%之間。但檢測結果受試劑、取材部位、組織大小、細菌量、觀察時間、環境溫度等影響。

優點是不依賴胃鏡檢查,可反映全胃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但缺點是不能明確胃病的情況。主要包括:

口服13C或14C標記的尿素膠囊後,經胃黏膜中幽門螺桿菌的尿素酶分解,產生NH4+和HCO3-,HCO3-經腸道吸收後進入血液循環,在肺中以CO2形式呼出。收集受試者服藥後呼出的氣體,檢測呼出氣體中同位素標記的CO2,就可以判斷是否感染了Hp,操作簡便。

Hp定植於胃黏膜上皮,隨著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快速更新而脫落,隨糞便排出,可通過糞便檢測幽門螺桿菌。該法敏感性90%~98%,特異性75%~100%;方法簡便,無需口服任何試劑,只需留取糞便標本。適宜所有人群,包括嬰幼兒和精神障礙的患者。

檢測的抗體是IgG,幽門螺桿菌感染後約1~3個月才產生抗體,根除後血清中抗體會存在數月至數年。

只能反映一段時間內Hp感染情況,陽性者只能說有過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能明確現在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但幽門螺桿菌感染後一般不能自行消失,如果未經抗幽門螺桿菌治療者,其抗體陽性提示很可能存在幽門螺桿菌現症感染的情況。

其實很簡單,主要取決於患者是否接受過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和有無胃鏡檢查。

4.幽門螺桿菌該不該根除?哪些人需要根除?

根據我國最新的防治幽門螺桿菌的權威醫學共識:

5.如何根治幽門螺桿菌

總療程為10到14天的

在我國Hp感染率高達59%,部分地區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甚至高達90%左右。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我國居高不下,導致胃癌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防治幽門螺桿菌感染一直是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工作重點之一。但是,隨著抗生素的廣泛大量使用,幽門螺桿菌耐藥情況日益嚴重,想要根除有耐藥性的幽門螺桿菌變得越來越棘手,根除成功率受到很大的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ef51f6d70d4b2e6ef83811e219456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