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荒野茶概念是什麼意思?荒茶野茶有什麼區別?

2024-01-22   宜君美食分享

原標題:茶葉的荒野茶概念是什麼意思?荒茶野茶有什麼區別?

常聽說這是荒野茶,荒茶,野茶。

那麼茶葉的荒野茶概念又是什麼意思呢?荒茶與野茶是不是一樣呢?

這可能是一篇比較枯燥無味的文字。

簡單的說,荒茶就是經歷過人工管理後來被荒棄的茶園。比如原來的林場,茶廠。

野茶就是天然長出來的茶樹。茶籽被自然環境傳播生長成樹。

荒:廢棄物。

野:不是人工馴養或栽培的(動物或植物)。

荒野茶不完全等同於大樹茶(喬木)。

現在的種植茶園與荒野茶有什麼區別呢?

現在的茶園,在品種選擇上,大部分選用無性繁殖的優良茶樹品種。延續母樹植株的優良品質,如鐵觀音,龍井43,櫧葉齊,軟枝烏龍,梅占,白葉一號(安吉白茶茶樹品種)等等,在各地常年種植後變成適應當地環境的品種,也會發生一些植株變異。

即再原始荒野茶里選出優良品質的植株,進行人工干預,改良出適合環境,產量均衡,品質優良的新品種,有時只是篩選出原始優良品種。比如從武夷岩茶的原始品種中分離出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品種。有時會進行人為優良雜交出新品種,比如金觀音等品種。他們是綜合品質與產量的經濟作物。

野茶便是茶樹有性繁殖,未知父本與母本,茶樹品質尚不明確。每一棵野生茶樹的品性都有所不同。而長出來的茶樹植株,有可能是小葉種,中葉種,也可能是大葉種,特大葉種。可能是灌木,或者喬木。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野生茶樹最多的雲南,並不是所有的喬木長出來的都是大葉種,同時也可能是中葉種。

荒茶,在很多年前的茶樹人工圈養種植是用茶籽即原生群體種繁殖。這裡有進行人為干預管理過,後來被遺棄的茶樹們,在自然里適者生存,原來一行行的茶樹後來稀稀落落。產量更是極低。比如老家門口的那幾叢茶樹。

荒野茶對於當地環境的適應性極強,存活率抗病性極高。

綜上,荒野茶與人工種植茶園的區別你懂了嗎?

群體種:有性繁殖即用茶籽繁殖的植株,茶樹異花授粉,有父本和母本。比如武夷菜茶群體種,龍井群體種,君山種群體種等。

而無性繁殖的茶樹品種,品質穩定,母樹是人工干預下的優良品種,選用插扦等方式無性繁殖。

其實就像雜交水稻的培育過程。

高級評茶員,制茶師,茶藝師。

我不是一個傳承者,正在努力做一個傳播者。

以茶會友,茶語心聞。

有幸相識,見字如面。

生命里,總有一些你不願錯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