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量少並不是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多少影響一個人的形象、氣質。
頭髮少的人,想讓頭髮多起來,靠後天保養是否有效?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楊淑霞表示,每個人的毛囊數量出生前就已經固定了。先天發量少可能是毛囊數少,也可能是頭髮直徑小,想要通過保養增加發量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過改變髮型,使用一些使頭髮變粗硬的護髮產品,讓頭髮看起來多一些。因後天脫髮發量變少的,需要及時就醫。
發質的決定因素
楊淑霞解釋,人的發質好壞由三方面因素決定。1.先天因素;2.身體狀態,比如貧血、甲狀腺功能不好的人,頭髮質地就會差,體現在枯黃、容易斷、掉發等;3.日常護理,洗護燙染會傷到頭髮,使頭髮受損。控制損害因素,如治療、控制原發病,改善護理習慣等,能改善頭髮健康狀況,一定程度上「增加」發量。
日常頭髮如何護理?
日常護理,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1.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洗髮、護髮產品。細軟發質要顯得蓬鬆,就要多去掉一些油脂,有油膩感的護髮成分要少一些;油性發質要選擇去油清潔的成分更多、護髮成分相對較少的洗護產品;受損發質需要護髮成分較多。不要去油過度,否則頭髮顯得乾枯,頭皮受損。
2.少梳馬尾等牽扯頭皮的髮型。頭髮扎得太緊會受到慢性牽拉,發生牽拉性禿髮,常見前部和兩側髮際線處頭髮稀疏。長期如此,受累毛囊可能完全破壞,導致局部毛囊數目減少,出現永久性發量減少。多改變髮型可以避免這種情況,或使受損毛囊逐漸恢復,長出新發。如長期牽拉而沒有及時糾正,毛囊已經消失,再改變髮型就沒用了。
這些情況要警惕脫髮!
楊淑霞提醒,若發現掉落的頭髮有以下一些特徵,就要警惕脫髮。
1.掉發數量增加,但形態、粗細都正常。這是一些因素導致的一過性脫髮增加,可能是精神、情緒問題或睡眠不夠、營養不良,也有可能是甲亢、甲減等系統性疾病。這些病因發生後2~4個月才會出現脫髮增加,消除病因3~6個月後,頭髮才能完全長回來。
2.掉發數量正常,但有很多細、短頭髮,或頭頂區域頭髮變薄。這是雄激素性禿髮(舊稱脂溢性脫髮)的特點。男性常表現為「地中海」型脫髮、髮際線後退,女性多表現為頭頂的發縫越來越寬。不經治療會越來越重,藥物治療後可好轉。
3.出現禿髮斑或脫髮數量急劇增加,短時間內頭髮明顯減少。常見的是斑禿,也可能是一些少見的脫髮性皮膚病,如毛髮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頭癬、梅毒等,主要是免疫問題或感染引起的。若發現上述症狀,應及早就診,大部分可以得到改善和恢復。
正確洗髮姿勢
1、洗髮之前用梳子梳一梳頭髮,疏通頭皮毛孔,後續清潔更徹底。
2、用水沖洗過頭髮之後,再上充分發泡的洗髮水,防止因沖洗不幹凈,將洗髮水殘留在頭皮中。
3、使用常溫或略高於體溫的水洗頭髮,避免刺激頭皮分泌更多的油脂出來。
4、用護髮素前,一定要擦乾頭髮。多餘的水分只會讓護髮素的效果變得很差,而不會幫助我們的保養秀髮。
5、護髮素、發膜只用在發尾處,否則容易堵塞頭皮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