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說一下息風止痙藥的鉤藤。鉤藤,原名釣藤,古時候也有寫作「吊藤」的。根據李時珍的記載:「形狀像葡萄藤而有鉤,呈紫色,古方多用皮,後世多用鉤,是取其藥力強。」
鉤藤味甘,性涼,功效為清熱平肝,息風定驚。臨床用於治療肝火上攻或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現代藥理實驗還證明鉤藤有降壓作用 ,因此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也為息風止痙的常用藥物。
在紅樓夢的第八十四回,也記載了鉤藤治療肝氣上逆的故事。
紅樓夢裡說鉤藤
第八十四回原文摘錄:「卻說薛姨媽一時因被金桂這場氣慪得肝氣上逆,左肋作痛。寶釵明知是這個原故,也等不及醫生來看,先叫人去買了幾錢鉤藤來,濃濃的煎了一碗,給母親吃了。又和秋菱給薛姨媽捶腿揉胸,停了一會兒,略覺安頓。這薛姨媽只是又悲又氣,氣的是金桂撒潑,悲的是寶釵有涵養,倒覺可憐。寶釵又勸了一回,不知不覺睡了一覺,肝氣也漸漸平復了。」
這裡很好的表述了鉤藤的作用與使用方法,也告訴大家,鉤藤可以治療肝氣上逆。
鉤藤的來源和作用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鉤枝條。
產地:分布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甘,涼;歸肝、心包經。
功效:清熱平肝,息風止痙。
用法用量:煎服,3-12g;入湯劑宜後下。
鉤藤的服用
《本草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腹痛,發斑疹。」
因此,鉤藤可以治療:
1、頭痛、眩暈。
2、肝風內動,驚癇抽搐。
3、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及斑疹透發不暢。
執行編輯:竹心有天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