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黑龍江鶴崗男孩鍾美美,在網上發布了模仿老師的視頻,火得一塌糊塗,很多網友評論他太有表演天賦了。
沒想到5月29日鍾美美就下架了模仿老師的視頻,回應說怕網友看膩了,想拍其他類型的視頻。一時間鍾美美被「約談」上了熱搜,網友評論孩子天賦被扼殺。
當地教育局回應,跟鍾美美接觸過,希望能引導他拍正能量作品。6月4日,鍾美美媽媽吳瓊女士接受採訪時說,不存在所謂的約談,是她覺得評論里好壞摻雜,對孩子影響比較大,她就讓孩子把視頻隱藏了。
吳瓊還說,孩子喜歡拍視頻,只要學習不下降,她不會管太多。沒有約談,沒有強制下架,從教育局到學校到家庭,都沒有扼殺鍾美美的「天賦」,他依然可以拍視頻。
事情到了這裡,似乎到了歡天喜地大結局的時候。但我掐指一算,這事兒沒那麼簡單。
鍾美美模仿老師的作品,為啥這麼火?
鍾美美模仿的老師確實很有神韻,他模仿老師打電話的神態動作,看似漫不經心卻滿臉都是戲。他模仿老師的視頻下架後,又上傳了模仿小區志願者的視頻,並沒有那麼多好評,反而收穫了很多差評,說他模仿得沒有神韻。
如果鍾美美真的有天賦,模仿誰都是模仿,評價不應該這麼兩級分化。所以,答案只有一個——鍾美美模仿視頻的走紅,不是因為他模仿得多好,只是因為他模仿的是老師。
前不久發生的另一起熱門事件里,老師也是主人公。廣州一位媽媽「小島里的大海」在微博上發帖,控訴班主任明知自己孩子有哮喘還體罰孩子,導致孩子吐血,班主任還公開索賄6萬元。此帖一出引起軒然大波,對老師的指責鋪天蓋地而來。最終警方證實這位媽媽造謠,背後有幕後團隊運作,才暫時平息了事件。
這兩起事件都跟老師相關,事實上涉及到老師的負面信息,就很容易火起來。鍾美美自己也說,他視頻里模仿的並不是真實老師,有的是他小姨模仿過的,他覺得好玩就拍了視頻發到網上。結果卻引發了對整個教師行業的詆毀。
模仿老師自帶的熱度從哪裡來?
不能否認,每個行業都有人渣,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幼兒園確實存在虐待孩子的不合格幼師,學校里也有不負責任惡意懲罰傷害學生的老師。但人渣畢竟是少數,大部分老師都是好的。
可即使自家孩子從沒經歷過,關於老師的負面新聞同樣能激起家長的情緒引,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 第一個原因,跟為人父母的心有關。
古語說愛屋及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見別人的孩子被虐待,被欺負,作為父母很容易感同身受,擔心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家身上。所以會格外關注這些惡性事件,情緒也很容易被挑起來。
我有個同學,每次看到類似案件總是特別激動,即使還只是捕風捉影的標題,她也能滔滔不絕地發表感慨。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安全的地方,能移民趕緊移民。
- 第二個原因,父母對老師期望過高。
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她應該教書育人充滿愛心,她應該和顏悅色不吵不鬧,她應該像哆啦A夢一樣啥都會。這不是人,這是神。老師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火眼金睛,上課面對幾十名學生,她可能真看不到誰推了誰一下,誰踩了誰的書,誰拿了誰的本子。
學習跟吃飯不一樣。孩子吃沒吃飽,看吃進去多少飯剩多少飯就知道了。學習呢?孩子上課走神不聽課,老師也不能把知識變成神奇藥水讓孩子喝下去。
可很多家長覺得,我把孩子送到學校,老師就要為孩子負責,不管是學習還是心理健康,老師都是第一責任人。可現在,孩子的作業居然要我輔導,在學校沒學會的知識我還得親自教,老師也太不負責任了。
家長對孩子學業的額外付出,成為老師不負責任的表現,對老師的怨氣也越來越深。這也讓老師成為自帶流量的明星,有點負面新聞就能引起轟動。
鍾美美的走紅,有他模仿能力強的功勞,更有老師自帶流量的推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鐘美美說,他的夢想是考北京電影學院,從一二年級就有這個打算。鍾美美媽媽說不會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說實話,看到這段採訪的時候,我有點小小的擔憂。
13歲少年拍視頻,有助於他實現夢想嗎?
我想知道,鍾美美知道他為什麼火起來嗎?我不是表演老師,我不懂鍾美美所謂的「天賦」有多高。但我知道,評論他「有天賦」,「影帝影后」的網友里,也沒幾個專業老師。拍視頻,是助於他考北京電影學院的夢想嗎?
北京電影學院是很多年輕人藝考的首選,年少成名的藝人也不例外。公開消息顯示,北京電影學院的錄取率不足1%,足見競爭的激烈程度。
對鍾美美來說,如果成名前考北京電影學院只是個「幼稚」的夢想,一夜爆紅被無數網友稱讚「有天賦」「影帝」之後,他會不會坐實這個夢想?網友的話騙人的鬼,相信你就輸了。
媽媽說鍾美美10分鐘就能錄個視頻,如果媽媽所言非虛,那鍾美美確實挺厲害。錄個視頻又是構思又是文字的,10分鐘時間就當課間休息,也不會影響學習。
但如果媽媽也認為孩子「有天賦」,如果這10分鐘並不包含構思和後期處理,如果鍾美美運營帳號會耗費更多時間精力,媽媽就要好好想想了。
對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拍視頻運營帳號,會不會捨本逐末?對孩子的成長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如果孩子真想學表演,是讓孩子把時間放在低質量的模仿上,還是給孩子選擇更好的老師接受更專業的教育?
流量經濟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別說13歲的鐘美美,年近40的我也會迷茫。看到無底線的標題黨和捏造事實的文章獲得巨額流量,我也會想,或許我也應該學會迎合,以便在流量經濟中分得一杯羹。
對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他能做到寵辱不驚,不迎合不氣餒,只為提升自己發展興趣嗎?堅守本心很難,別給孩子太多考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FBEhHIBiuFnsJQVii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