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是高溫相關急症中最嚴重的情況(重症中暑),並不是普通中暑!它是可致命性的急症,發生後死亡率極高(70~80%)。
熱射病通常分為兩種類型,勞力型熱射病和經典型(非勞力型)熱射病。高溫天運動出現的熱射病就屬於「勞力型熱射病」。
主要說說高溫天運動的中暑防護,如何避免熱射病/主動提升身體的熱適應,運動前後應該怎樣注意——
為什麼會出現勞力型熱射病?
簡單來說,每個人的身體運動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而身體的散熱組織會把這些多餘的熱量通過出汗等方式排出。但高溫天氣下,當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時,中暑甚至熱射病就隨之出現了。 勞力型熱射病的常見症狀為:
勞力型熱射病可能會讓心臟、肺、腎臟、肝臟和腦發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的損害,體溫越高越危險。因而也需要第一時間救治。
——但很多出現熱射病前兆的人,反而可能會有否認自己中暑的情況。這時候已經比較危急,屬於患者錯誤意識給出的錯誤指令,觀察他/她的皮膚狀況及感觸體溫,有必要應該強行讓對方停止運動並轉移到陰涼處。
熱射病第一時間治療的步驟
儘快停止運動後,四步走:
有些治療會建議第一時間進行淋浴甚至冰浴,但這些應在體溫降低、身體狀態恢復後進行。最好還是用淋浴頭/橡膠軟管進行身體小部分的噴淋,如有冰袋也可在身體部位來回擦拭——而不是直接要求對方去泡冰水,這樣反而容易刺激心臟。
提高身體的熱適應能力
一昧要求所有人在夏季停止運動顯然不現實,作為恆溫+有遠超幾乎所有動物的散熱能力,其實人類對於熱環境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特別是在在有充足的飲水及避免陽光直射的前提下。
想在夏季也維持運動,便是提升自己的熱習服。即,人體在熱適應後,在較熱環境下進行運動,身體也能承受,運動後不但疲憊感會比熱適應前下降,運動表現也能維持在較高的水準。 當然也能避免熱射病之類的發生。
那想達到熱適應的效果,多數人會需要7-14天的時間——在夏季訓練正式開始前,最好先安排1-2周的時間,用來讓自己身體去適應較高的溫度(如體感溫度35+時的室外氣候)。
對比較嚴肅訓練的運動愛好者來說,熱適應可以分為三步:
三個階段後,你的身體就比較適應高溫天氣,高溫環境下身體機能的運轉就不太會出現問題。
不光運動,這種熱適應同樣可用在其它領域——
如果未來會去炎熱地帶開始較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比如軍訓、室外作業),那在出發前的1-2周,便可每日安排20-30分鐘的室外輕量運動。
相比一直呆在空調房,你的身體會對外界溫度感知更為明晰,也不會在強度忽然增加、或氣溫突然升高後失去行動能力,乃至發生中暑。
高溫天運動謹記這些
夏季最高溫通常發生在下午2-4點間,此時熱量和濕度都達到最高水準,也是污染最嚴重的時候,儘量避免這個時段的戶外運動;
曾經有跑者質疑過,諸如防曬霜之類的塗抹產品,是否會影響運動表現,比如皮膚的排汗散熱性?結論是使用防曬霜的運動員皮膚溫度、散熱並沒有什麼差異。然後在陰天/多雲天也要保持塗抹防曬的習慣;
輕裝上陣不意味著少穿即可。「物理防曬」永遠是值得考慮的——通過帽子等拒絕陽光直接照射皮膚很有必要。所以跑步帽、袖套都是值得考慮的運動裝備;
想只靠高溫天氣運動大量出汗來減脂,不太靠譜。減脂主要是增加運動消耗,以及適當降低攝入,而不是出汗量。高溫出汗屬於被動的受到環境刺激、進行體溫調節。運動出汗是主動的、散去產生的熱量。運動出的汗(水分),最終都應該補回去;
夏季運動對補水的要求更高。需要謹記一個原則,你補充的水分應該是身體流失水分的1.5倍。比如稱量運動前後體重,發現體重減輕了1公斤,則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喝1.5公斤的水分,來充分補充;
功能性飲料不一定是必需品。最關鍵還是運動前後的飲食+補水。通過吃水果、喝咖啡/牛奶、流質食品等也可以補充水分。運動後來根香蕉來個橙子,都是不錯的選擇,也能補充一定的水分。然而西瓜等含水量極高的水果顯然對補充水分的效果最大,但要注意它們同樣含有大量的糖分,如果流汗的目的是為了減重減脂,就需要注意攝入量了。
夏季運動遵循少量多次補水原則。運動前60分鐘左右可飲用300-400毫升的水,以跑步為例,每五公里可補充200-250毫升的水,讓身體始終保持水分充盈,身體散熱機能才會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