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貼牌小米、飛利浦,年入30億!德爾瑪上市在即

2023-03-24     閨蜜財經

原標題:代工貼牌小米、飛利浦,年入30億!德爾瑪上市在即

摘要:雷軍、薇婭夫婦為股東(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146篇原創

又一家貼牌代工廠走到了台前。

3月22日,廣東德爾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爾瑪」)創業板IPO註冊申請獲證監會同意批覆。

這意味著,代工貼牌小米、飛利浦的德爾瑪,在三次遞交招股書後,終於迎來了即將上市的好消息。

德爾瑪所在的廣東順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累計境內外上市(含過會)已有40家公司。

通過貼牌、代工年入超30億的德爾瑪,背後股東不乏雷軍、薇婭夫婦等商業「明星」加持。專注於小家電產品研、產、銷的德爾瑪有何過人之處?靠飛利浦撐起主營業務近6成毛利,德爾瑪是喜是憂?

在招股書中,財務數據給了我們一些有意思的答案。

01

德爾瑪是一家創新家電品牌企業,旗下品牌包括「德爾瑪」、「飛利浦1」、「薇新」等,主要產品類型包括家居環境類、水健康類、個護健康類以及生活衛浴類。

首先來看德爾瑪所處的小家電行業概況。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家電消費國。

據Euromonitor(歐睿信息諮詢公司)數據,2021年,我國小家電零售量為75,940.3萬台,在全球排名第一。

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消費升級需求的釋放,從市場規模和增長速度來看,我國的小家電市場需求優勢顯著。

Euromonitor數據顯示:我國小家電市場規模(不含凈水類)從2016 年的3,363.7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46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86%。

其中,吸塵類小家電和個人護理類小家電增速最快,位居小家電行業前列,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達20.8%和9.2%。

而國內凈水類家電市場增長更加強勁。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國內凈水類家電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295.1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 443.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54%。

除了消費市場前景不錯外,我國也逐步成為全球小家電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

在珠三角、長三角以及環渤海地區,形成了成熟的小家電產業鏈,有大量產品出口。

不過,因為小家電行業的技術壁壘不高,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德爾瑪面臨三方面的行業競爭壓力。

一是,傳統家電巨頭不斷切入,比如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

二是,蘇泊爾、九陽股份、小熊電器等品牌,已經在小家電領域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三是,新興小家電公司的進入,如石頭科技、科沃斯、雲米科技等。

02

德爾瑪衝擊上市的背後,是一位善於抓住商機的80後的創富故事。

1987年出生的蔡鐵強,2007年創立了佛山市飛魚廣告策劃設計有限公司。

2010年,蔡鐵強抓住國內電商爆髮式機遇,將業務重心轉向電商代運營。其公司先後為華帝、萬和、格蘭仕等知名品牌提供代運營服務。

2011年,蔡鐵強在積累了一定的電商代運營經驗後,決定創立自有品牌,成立了佛山市順德區德爾瑪電器有限公司,進軍小家電行業。

直到2014年,德爾瑪才組建了一隻10人左右的產品自研團隊,對吸塵器、加濕器等產品進行自主研發。

2014—2017年,德爾瑪重在提升自有的生產能力。

2018年至今,德爾瑪的發展較為迅速,先後收購了飛利浦水健康業務,並陸續獲得包括凈水器、熱水器、智能衛浴、移動按摩等產品在內的飛利浦品牌獨家授權。

此後,通過與小米集團合作,做米家ODM業務(俗稱「代工」),實現銷售收入快速增長。

抱上知名品牌們的「大腿」,德爾瑪的營收得以快速增長,但隱憂也就此埋下。

03

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德爾瑪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17億元、22.28億元和30.3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1.52%。

同期,其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占營收的比例為99.80%、99.81%和 99.85%。

從產品類型來看,德爾瑪的主營業務主要三大類:家居環境類,包括吸塵清潔類、加濕環境類和家居廚房類產品;包括凈水類等產品的水健康類;以及個人健康護理類。

德爾瑪的主營業務收入按品牌分類來看,業績就沒那麼漂亮了。

其自主研發品牌「德爾瑪」產品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從2019年的55%,逐年下滑,2022年上半年,占比僅為32%。

而品牌「飛利浦」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則從2019年的20%左右,一路攀升到2022上半年的48%,幾乎占據了其主營業務收入的半壁江山。

ODM代工業務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從2019年的8%左右,到2021年升至22%,2022上半年略有下滑,約為15%。

招股書解釋,德爾瑪的ODM 業務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自2019年開始與小米代工生產「米家」品牌小家電產品。

04

與飛利浦的合作,讓德爾瑪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營收都上了一個台階,其商標使用是有期限的。

招股書披露,2018年,德爾瑪收購飛利浦水健康業務,皇家飛利浦作為許可方向德爾瑪方授予獨占性的、不可分割的、不可轉讓的、無分許可權的在許可期限內,在特定地域內使用商標的許可,許可期限分為初始期限和延長期限。

這個許可期限為20年,其中,初始期限為2018年7月1日—2028年6月30日。到期後,德爾瑪滿足2項條件,商標許可自動續展10年。

然後20年到期後,德爾瑪僅進一步延長合作期限擁有與皇家飛利浦的優先磋商權。

如果存在競爭性提議的,在競爭性報價的基礎上,德爾瑪僅擁有以一定價格折扣與飛利浦優先達成續期許可協議的權利。

再來看與小米的代工業務,除了業務依賴外,還存在拉低毛利率的風險。此前石頭科技就遇到過類似的困境。

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德爾瑪與小米合作的米家ODM代工業務,收入分別為7,182.15萬元、27,113.33萬元、64,394.59萬元和21,985.83 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4.74%、12.19%、21.23%和14.52%。

由於小米的米家品牌主打性價比,加之與德爾瑪的合作主要採取利潤分成模式,其米家的代工業務毛利率明顯低於dermatology的自有/授權品牌產品毛利率。

2019—2021年,德爾瑪的主營業務毛利率逐漸下滑,分別為36.37%、32.26%、29.21%。直到2022上半年,才有所回升為29.33%。

其中,2019—2021年及2022上半年,德爾瑪代工的米家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7.53%、19.18%、12.57%和8.79%。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之後,該業務核算的毛利率還剔除了運雜費的影響。

招股書中也提示了相應風險。如果未來,德爾瑪的米家代工業務收入規模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進一步提高,或米家代工業務毛利率進一步下降,將可能拉低德爾瑪的整體毛利率,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2018年—至今,德爾瑪的戰略轉變為多品牌、多品類、全球化布局。

但從營收構成來看,主要是靠貼牌和代加工,自主品牌的收入占比持續下滑。

對於德爾瑪而言,上市後,真正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石頭科技上市後去「小米化」經歷的陣痛,未來德爾瑪如果要走自主品牌之路,或許也不得不經歷。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德爾瑪招股書,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15f6846190a53371765b1bd0bb0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