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氧運動是否會掉肌肉比較敏感的,通常都是寄望以健身實現增肌目的的人。
先說結論——
有氧運動確實會「掉」肌肉,或者說抑制肌肉的成長速度,但想出現這個情況,需要有氧運動維持極長的時間,絕大多數人壓根不用擔心這一點。
畢竟「主動消耗肌肉」已經是身體供能系統近乎竭盡、無路可走的最後辦法,多數人的有氧運動消耗外加維持有氧心率強度的時長都堅持不了這麼久。
並且除了有氧運動的量之外,每個個體的基因差異極大,身體快肌和慢肌的比例也不盡相同(且這個比例天生存在,後天再怎麼訓練也只能稍微改變肌肉特性、以接近另一部分肌肉,無法去改動比例)。
人體肌肉的類型,以及它們成長的方式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肌肉構成。
肌肉由肌肉纖維組成,肌肉纖維由很多「肌芽細胞」通過相互粘連融合的方式形成的,肌肉細胞多數是長條狀,有很多細胞核。
一般的細胞受損後都會死掉,但是肌肉細胞的機制不一樣,受損的肌肉細胞不是死掉,而是修復,並變得更粗。我們健身房一次次擼鐵,就是為了讓細胞受損,然後修復的細胞變得更粗。但是過量的損傷也會使得肌肉纖維死掉。
如果你知道有氧運動,基本也就知道肌肉也有快慢之分。對應快慢肌可以分為紅肌和白肌。也就是慢肌纖維(I型)和快肌纖維(IIa、IIb型)。
而快肌纖維里的IIa型,屬於萬能型肌肉,集力量、速度、耐力於一身。
紅白肌肉比例遺傳決定,這也是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健美,稍微加點兒重量就能長維度,而有的人天生適合長跑,看上去瘦瘦的,但是跑起來卻像永動機。舉個例子,體育隊來學校選人,有的同學被選走練長跑,有的同學被挑中練舉重,這就是在完全沒有任何訓練背景下,靠先天遺傳因素決定的,雖然也會在訓練過程中轉項,但類型大差不差,像長跑轉跳高,卻很少聽過練長跑的改練鉛球。
同為徑賽的跑步,短跑選手和長跑選手身型差異相當明顯。他們的肌肉類型就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
無論是紅肌還是白肌,用它們相應的特長來刺激,就會激發生長。
運動速度越快,刺激的白肌越多,速度越慢,刺激的紅肌越多。運動的時間短,刺激的更多是白肌,運動時間長,刺激更多的是紅肌。有氧運動刺激到的更多是紅肌,可以有非常好的耐力,但是不容易長維度。肌肉量也就不多了。
快肌纖維中的神經傳導更加敏銳,與爆發力也密切相關,彈跳等運動也可以有效刺激白肌。健身房中使用大重量也可以刺激白肌。幾乎各種無氧運動都與爆發或者力量有關,於是有大量的白肌存在。
健身人群口中的有氧掉肌肉,本質是拿出時間精力訓練小維度的慢肌纖維,就沒時間訓練大維度的快肌纖維了。
另一個事實是,如果肌肉非常多,即使不做有氧,只要缺乏必要的刺激,也會掉肌肉。
維持大維度的肌肉是奢侈的,肌肉的日常能耗非常大,這不符合人類基因中的節約能量的原則,身體總是會找一個適合生存的比例來構建身體。
過量的有氧運動才會分解肌肉
真實存在的「掉肌肉」的情況,就是過量的有氧運動。比如:連續跑馬拉松或者百公里以上的越野跑,在營養補給不恰當而活動又相對頻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掉肌肉的現象。主要原因是能量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分解肌肉供能。
身體里的能量使用有幾種:
實際上,不僅是有氧運動,過量的力量訓練也會出現損耗肌肉問題,比如健身朋友們也會常常聽到的「橫紋肌溶解」。很多健身玩家沒有控制好訓練量時往往容易出現這個現象。
運動時身體疲勞,肌肉纖維輕微撕裂損傷,會產生炎症反應,免疫系統會把受損的細胞打上標籤,然後白細胞去殺死這些被標註的受損細胞,來更新和修復(每一次有效訓練,肌肉纖維都會被撕裂,造成輕微損傷,修復後才更強大) 。
如果大面積肌肉疲勞,免疫系統標註就會比較多,比較粗。太多細胞被標註,白細胞就沒辦法完全按照標註識別,從而進行相似度高的無差別攻擊。恰巧橫紋肌的構造就和被標註的炎症反應細胞非常類似,在無差別攻擊下,一併被白細胞吃掉了。所以,橫紋肌溶解可以理解為:超級疲勞下,身體白細胞誤傷了身體的正常細胞。
無論是有氧運動時能量跟不上消耗肌肉,還是力量訓練太過疲勞,都有可能造成「掉肌肉」,一句話,過量使用身體才會掉肌肉。
在超長耐力跑比賽中,途中補充蛋白質或者胺基酸也成為了保護肌肉的方式,很多頂尖選手的比賽中使用胺基酸補劑,也是為了保護肌肉不被分解。身體里有游離的胺基酸,用來維繫免疫功能和供能,當身體能量供給嚴重不足的時候就要分解肌肉來維繫胺基酸池的穩定,運動途中口服補充胺基酸,就可以減少「掉肌肉」的可能。
合理的有氧運動同樣長肌肉
適當的有氧運動不會導致肌肉消耗,反而可以增加肌肉量。這是因為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肌肉細胞內的線粒體數量和功能,從而增加肌肉的氧氣利用能力和耐力。
此外,有氧運動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細胞的氧氣供應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有利於肌肉的生長和修復。
那些有氧耐力運動高手,比如馬拉松精英選手,肌肉含量其實也並不少,只不過都是維度很小的紅肌,和健身房裡的大塊頭相比顯得沒啥肌肉,但和一般人比,大腿都是很粗的。
總的來說,
進行有氧運動的時候身體不會消耗肌肉,反而可以增加肌肉量;
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質量和代謝能力,減少脂肪堆積和疾病風險;
過量的有氧運動,特別是得不到外部能量補充的情況下,可能導致肌肉消耗和疲勞,影響身體健康和運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