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獨家」綜合編輯;來源:中華全國總工會、總台之聲等
此次獲表彰名單中,共有3名廣電人和3個廣電集體。
4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公布關於表彰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的決定,正式授予200個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授予966名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授予956個集體全國工人先鋒號。
「廣電獨家」注意到,此次獲表彰名單中,共有3名廣電人和3個廣電集體。
其中,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3名廣電人分別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製片人、二級導演於蕾,北京廣播電視台新聞頻道中心記者、主任記者顏葵,山東廣播電視台製片人、主任播音員譚汗青。
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的3個廣電集體分別為——山東廣播電視台《問政山東》欄目組、西安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每日聚焦》欄目組、寧夏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3名廣電同仁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是全國總工會為獎勵在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職工而頒發的榮譽獎章,是中國工人階級最高獎項之一。
2021年,全國總工會重新設計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並將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一次性獎金標準提高到1萬元,進一步彰顯榮譽和獎勵層級。
此次公布的全國五一勞動獎表彰人選名單中,共有3名廣電人,且均為女性。她們分別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北京廣播電視台新聞頻道中心和山東廣播電視台。
其中,於蕾現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製片人、二級導演,是著名詩人、書法家於連勝之女。
於蕾目前擔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寶藏》節目總導演、《開門大吉》欄目製片人,與此同時,她曾多次以主創身份參與《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創作。
2012年,作為最早加盟哈文春晚創作團隊的成員,於蕾成為央視春晚史上第一位女性總撰稿,在變革的嘗試中,龍年春晚更是以7.7億觀眾收看的成績,被認定為「全球收看人數最多的晚會」,獲得金氏世界紀錄。
《國家寶藏》自2017年12月開播以來,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截至2022年4月,節目從電視端到新媒體端創造了40.9億的視頻點擊量,覆蓋了45億人次的受眾,獲得了104億的微博話題討論量,閱讀量破億話題14個。
除此之外,於蕾還作為最早調任到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導演團隊的13位核心主創成員之一,全程參與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的創作和執行。
於蕾(右一)在冬奧會開幕式彩排現場
配合張藝謀總導演的整體創意,作為文學總撰稿的於蕾擔負和完成了開閉幕式創作全程的文學構思、方案撰寫、文字彙報、執行腳本、環節潤色、現場播報、媒體手冊、開幕式主體環節以外的十城市互動和外場火炬點燃儀式流程設計等工作。
在參與冬奧開閉幕式創作的同時,於蕾雙軌並行,從作為國家工程的總台《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到文藝節目中心的重點創新項目《國家寶藏·展演季》,再到綜藝頻道周播常態節目《開門大吉》等,圓滿出色地完成了多項總台工作任務。
北京廣播電視台新聞頻道中心記者、主任記者顏葵曾多次參與重大新聞報道,被譽為「新聞鐵娘子」。
2020年1月,武漢暴發新冠疫情,她主動請纓,堅守武漢65天。在此期間,顏葵進入隔離病區拍攝,每天只睡兩個小時,天天工作到凌晨三四點,製作播出了300餘篇報道。
顏葵(右二)
顏葵還曾在汶川、玉樹等地報道。2008年5月汶川地震期間,她在受災最嚴重的北川縣一待就是10天;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她帶著攝像機孤身一人坐了14個小時長途汽車,輾轉到了玉樹投入報道。
顏葵始終把如何能幫百姓解決問題放在首位,正是如此,她的報道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她每年為幾十名患重大疾病和燙傷的孩子聯繫醫院、籌款,使得一個個原本要放棄治療的病患重獲新生。
顏葵常年奔忙在新聞一線,全年很少休息,每一個節日都是在崗位上度過。近30年的工作使她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胃炎等疾病,隨身攜帶緩解疼痛的藥物,而且有時候剛下手術台就進機房。她深知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群眾些許的認可,自己更要倍加努力,不負群眾的期望。
2020年9月,顏葵被授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山東廣播電視台製片人、主任播音員譚汗青曾擔任《打開你的心結》《和為貴》《零度訪問》《正午時光》《美麗山東》《旅遊新視界》《新聞女生組》《創富》等節目主持人,《順藤摸瓜》《眼見為實》《青年力量》《民生實驗室》《走進深藍》《工會新時空》等節目製片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間,譚汗青作為山東台新聞中心和公共頻道唯一派往前線的女記者,克服重重困難,第一時間發回最新採訪報道。同年,她獲得山東省委宣傳部嘉獎,山東省廣電局頒發廣播影視三等功,先進個人等榮譽。
2010年4月1日,雲南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災,譚汗青再次作為山東電視台唯一一位被派往重災區的女記者,在現場進行了採訪報道。
工作之餘,譚汗青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創建了「汗青助學基金」,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並向臨沂沂水縣高橋鎮榮仁小學捐助30萬元,修建校舍,改善教學設施。該校被當地政府命名為「汗青希望小學」。
▍3個廣電集體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
除了以上3名廣電人,此次公布的表彰名單中,有3個廣電集體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
全國工人先鋒號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下發的以「創一流工作、一流服務、一流業績、一流團隊」為活動內容的榮譽稱號。
此次獲得表彰的3個廣電集體中,有2個欄目組和1個融媒體新聞中心,分別來自於山東廣播電視台、西安廣播電視台和寧夏廣播電視台。
其中,入選集體之一為山東廣播電視台《問政山東》欄目組。
《問政山東》是一檔由山東廣播電視台融媒體資訊中心打造的大型問政節目。節目以問題為導向,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督導督促職能部門踐行承諾、狠抓落實。
節目每周邀請一個省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參與電視問政,公開向社會和群眾解答疑惑、作出答覆。
《問政山東》作為山東省級全媒體問政平台,一體化推進了「電視問政」「網絡問政」,形成「全媒體聯動問政+政府機關反饋答疑全媒體發布+省直部門工作社會公開打分評價」的監督機制。
2020年7月10日,《問政山東》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名單,獲得5萬元的資金扶持。
2020年11月2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揭曉,《病死豬田間亂丟知道嗎……<問政山東>現場局長被8連問後語無倫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第二家獲表彰的集體是西安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每日聚焦》欄目組。該欄目開播於2016年12月23日,欄目宗旨是「關注城市發展,聚焦民生熱點;用事實揭露問題,讓百姓看見變化」。
2016年,時任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市委宣傳部調研時提出:「廣播電視台作為直接面對群眾的重要宣傳媒介,要策劃一檔能夠聚焦民生問題,監督落實整改,為百姓說實話、講實效的輿論監督節目。新欄目應該能夠跟進城市管理問題,助推問題立行立改,提升各區縣、各開發區的管理水平,以整改效果讓群眾看到變化,獲得群眾的認可。」
在此背景下,電視輿論監督節目《每日聚焦》誕生。
作為日播欄目,《每日聚焦》每周一至周五晚在《西安新聞》前播出,欄目曝光的問題隨後在《西安新聞》節目中播出整改和問責情況。每期有反饋,有整改,有督辦,有問責。
緊扣西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階段性重點工作,《每日聚焦》通過新聞輿論監督,曝光工作推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節目中均為監督類報道,只批評不表揚。每期只針對一個事項進行曝光。
區別於以往純粹的新聞報道,《每日聚焦》欄目致力於形成一個新聞報道與市政府工作同步推進,新聞媒體與督查督辦相互聯動的新模式。
寧夏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是此次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的第三家廣電集體。
寧夏廣播電視台成立於2004年12月,是整合寧夏全區廣電資源,由原寧夏人民廣播電台、寧夏電視台、寧夏有線電視台等21家事業單位、寧夏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等3家產業公司整合組建成寧夏廣播電視總台。
2014年,寧夏廣播電視總台更名為寧夏廣播電視台,由黨委管理的事業單位劃轉為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新聞出版廣電局共同管理。
過去一年,寧夏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在台黨委的領導下,聚焦主題主線,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心開設《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欄目,組織實施慶祝建黨100周年特別策劃「囑託牢記心頭 再啟奮進征程」全媒體新聞採訪活動;策劃推出「共產黨好 黃河水甜」「回望脫貧路 感恩共產黨」「心裡話兒對黨說」等系列主題報道,全面展示全區各市、縣(區)經濟社會發展新面貌。
中心配合央視完成了「沿著高速看中國」「今日中國」「直播長城」寧夏篇章的直播報道,向全國講好寧夏故事;在重點新聞節目推出專欄報道、系列報道40多個,在紅枸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台推出專題專欄20多個。
2021年,由閩寧兩省區宣傳部、廣電局牽頭,寧夏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全程參與完成的大型高清紀錄片《閩寧紀事》榮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電視新聞專題一等獎。
在大小屏互動融合新聞報道方面,2021年,寧夏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通過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官方帳號共推送原創短視頻2000多條,累計瀏覽量超過4億人次,點贊數2000多萬,快手粉絲數42萬,抖音粉絲數32.1萬,新媒體短視頻在全年重大活動、突發、主題報道中多平台傳播,豐富了報道形式,探索了大小屏互動融合新聞報道新方式。
以上3名廣電人和3個廣電集體獲得表彰,既是對其專業和成績的認可,也代表了他們對廣播電視事業建設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人選(集體)完整名單可點左下角「閱讀原文」了解。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