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中國頻道總點擊量77.52億次!短視頻正推動中華文化「出海」

2022-07-08     廣電獨家

原標題:3個中國頻道總點擊量77.52億次!短視頻正推動中華文化「出海」

文|「廣電獨家」李盛楠

短視頻正逐步成為中國視聽內容走出去的重要載體,也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態之一。

怒江東岸山間,一碗熱氣騰騰的過橋米線令全球網友垂涎點贊;

新疆阿克蘇曠野上,手機鏡頭下,棉農們操作機械收割棉花引得世界圍觀;

從開水白菜到滿漢全席,在記錄製作中國傳統美食的過程中融入中國文化對食物的理解,引發海內外網友的關注;

以酸角糕、雲腿酥、竹筒飯等自耕自種、自養自產的雲南美食,搭配滇西鄉村風景,為海內外用戶送去別有風情的「雲南味道」;

身著傳統服飾,在水面迎風而舞,化身旦角,在赤水河畔一甩水袖,搭配旗袍,在漂流間隙呈現多樣造型,中國舞者楊柳將芭蕾和黔北民間絕技獨竹漂結合起來的視頻,在YouTube上獲得了幾十萬的播放量……

跟隨短視頻博主的鏡頭,這些植根於中國文化、呈現中國百姓生活日常的短視頻,以新穎的視角、獨特的個人風格,將真實、鮮活、立體、生動的中國生活畫卷展現在世界眼前。

新媒體時代下,隨著全球社交媒體的視頻化以及短視頻的蓬勃發展, 短視頻憑藉其豐富多元的內容呈現、高效的碎片化傳播形式,正逐步成為中國視聽內容走出去的重要載體,也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態之一。

▍ 紮根本土文化,展現中華文化魅力

從非遺到美景美食,從功夫絕技到民族音樂, 短視頻開啟了文化交流的全新模式,也成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工具。

規模龐大、題材多樣富有創意的優質短視頻,讓更多海外觀眾更為真切地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厚重感與時代感,從不同側面展現中華文化魅力。

美食類短視頻具有較強國際傳播力,深受海外觀眾的歡迎

「滇西小哥」在B站也是UP主。圖為《火腿,雲南菜的靈魂》截屏

截至2021年底,YouTube平台排名前100名的中國頻道中, 美食頻道有14個,其中用戶規模排名前三的頻道均為美食頻道, 總點擊量為77.52億次,平均每條點擊量1175萬次。

在YouTube擁有800多萬粉絲的「滇西小哥」是個地地道道的雲南妹子。起初一些中國留學生自發將「滇西小哥」的視頻字幕翻譯成多種語言,搬運到國外視頻網站。

從2018年底,她開始面向海外觀眾發布視頻,僅3個月便收穫上百萬關注。四季三餐,花草入食, 景頗舂菜、雲腿酥、蘸水辣等美食引發海外網友熱烈點贊,在YouTube上單期視頻播放量多達千萬次。

其中,以滇西方言演繹地方風土人情與美食文化的視頻《火腿,雲南菜的靈魂》,播放量超過3400萬次。這些雲南美食生活視頻讓滇西保山市大山深處的鄉村生活被世界看見,雲南獨特的地理風光、純樸的鄉村生活和家人間的溫情互動引發國外觀眾共情。

「日食記」「滇西小哥」等深耕美食文化的作品和網絡達人在國際上獲得的一貫良好反響,讓越來越多製作機構和自媒體創作者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在海外社交媒體傳播中所具有的獨特優勢, 以中國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短視頻創作有了更為豐富的內容範疇。

比如,中國舞者楊柳將 芭蕾和黔北民間絕技獨竹漂結合起來的視頻,在YouTube上獲得了幾十萬的播放量。她的走紅吸引了許多海外媒體報道,很多外國觀眾被這種讓足尖藝術在竹子上綻放的東方美韻所震撼。

阿木爺爺是一位地道的山東農民,從事木匠50餘年,因為在帶孫子的過程中為孫子製作手工玩具——竹撥浪鼓、會走路的小豬佩奇、會打架的小竹人、竹蜻蜓等,被兒子拍攝下來而意外走紅網絡。

「阿木爺爺」憑藉一雙巧手,不使用釘子、膠水,利用 卯榫技術把尋常的木頭變成精巧的工藝品,令外國網友驚嘆這是神奇的「中國功夫」,他也被譽為「當代魯班」。相關視頻讓國外網友見識到中國傳統技藝的神奇,在YouTube上其視頻總觀看量已超過2億。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成為短視頻創作的新領域,一批短視頻創作者創新題材類型,聚焦民族音樂,結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以時尚的方式激活傳統文化。

「二十四伎樂組合」的小姐姐們,模仿唐仕女圖,用國樂讓古畫活了起來,短短几分鐘的視頻,揉合了傳統與現代。

青年國風樂團「自得琴社」帳號的視頻里,宣紙一般的背景下,穿著古代服飾的樂師或撫古琴或吹笛蕭或擊大鼓,在網際網路上掀起「古畫音樂」風潮。其中靈感來源自中國古典民樂的《空山鳥語》,截至2022年4月播放量超過260萬次,甚至引發國外網友對中國民樂、中國服飾的追風。

這些草根網絡紅人的成功「出圈」,充分印證了中國多姿多彩的文化對全球網民的巨大吸引力。這些優質視頻內容在海外社交平台走紅,讓海外用戶感受到來自中國文化內部的深厚底蘊。

短視頻以民俗、飲食、音樂、茶藝、工藝為載體,把中華文化中的智慧、勤勞與深沉呈現出來,讓世界認識到中國之美。這些作品中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的展現,更通過個人化的細膩表達,更加充分、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 不斷拓展表達領域,塑造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

不只是民間網絡達人和市場化機構, 中國主流媒體也紛紛入場,充分發揮短視頻在傳播中國文化、塑造中國形象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中國日報》在Facebook最受喜愛的視頻創作者榜單中位列第十名,著力打造的「網紅」外籍記者通過戲劇化的方式介紹獨特的中國文化;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在推特上收穫大批粉絲,著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主題主線短視頻也實現了廣泛國際傳播。2021年,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多部主題主線短視頻在國際網際網路平台播出。

其中, 芒果TV製作的《閃耀的平凡:青春接力》在芒果TV國際APP、YouTube等平台播出,覆蓋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中國之歌》在英、美、加、澳等121個國家和地區播出,累計曝光8000萬次。

中國搜索「中國好故事」資料庫推出的 系列動畫短視頻《動畫里的中國》,在繼2020年發布《一杯咖啡里的脫貧故事》之後,2021年推出4部動畫短視頻——《餐桌上的「地標」故事》《接力》《下一站,2035》《生日·節日》。

截至目前,《動畫里的中國》系列動畫短視頻海內外 總瀏覽量突破13億。系列視頻發布之後,被海外600餘家媒體刊播,美聯社、法新社、塔斯社、日本共同社等通訊社對其進行了報道,受眾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

「動畫里的中國」系列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推出的《生日·節日》,將「慶祝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這一宏觀且極具歷史縱深感的主題,通過烘焙屋、蛋糕、一家三口圍坐在客廳等生活場景的巧妙代入,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傳播效果。

未來電視公司已聯合近200位創作者組成短視頻出海聯盟,深耕涉及 美食、動漫、手工、歷史、軍事、影視、旅行等豐富多元的各類垂直內容。

其依託YouTube、Facebook等海外媒體平台,對外傳播覆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柬埔寨、泰國、印度、菲律賓、紐西蘭、新加坡在內的十餘個國家,擁有超百萬的海外用戶群體。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最新策劃出品、 北京保利紫禁城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推出的系列短視頻 《京·粹》,既融合了北京代表性旅遊景點、新興文化地標,也包含各藝術領域有代表性的藝術家、藝術團體和青年藝術從業者,以文旅融合的全新視角,向世界展示北京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截至2022年2月24日,《京·粹》系列已完成4期視頻的製作發布,在海外社交媒體播出後3個月內,總觀看量超過230萬次,總曝光量將近630萬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創作者加強內容和形式創新,不斷拓展表達領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以人類所共通的情感層面策劃內容,在趣味性、故事化的內容中以小見大,向全世界展示既富有獨特傳統文化又不斷與時俱進的魅力中國,構建起立體生動的中國形象。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18f554f9aceda223e645e3ea94f9d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