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易忽視的隱蔽性高血壓
高血壓有形形色色的類型,其中常被忽視就是隱蔽性高血壓。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一些診室血壓正常而自測血壓升高,並伴有相關靶器官損壞的高血壓患者;2002年,國外學者將這種類型的高血壓稱為隱蔽性高血壓。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隱蔽性高血壓的診斷
隱蔽性高血壓最常見的表現是清晨高血壓,還有日間和夜間高血壓。
僅靠偶測血壓很可能漏診,錯過早期診治機會。2005年,南京報道一組患病率14.8%。因其表現與白大衣高血壓(診室測血壓升高,而在診室外測正常)相反,故又稱逆白大衣性或反白大衣性高血壓。
隱蔽性高血壓的發病機理
1.體位
偶測血壓在受試者休息10~15分鐘後坐位測血壓,而日常生活中體位變化等所造成「體位反射」,可引起直立時血壓升高。
2.血管活性物質失調
收縮性血管因子活性增高,舒張性血管因子活性降低。
3.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
若在運動試驗中血壓明顯升高,多提示可能為隱蔽性高血壓。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患者夜間反覆發生低氧血症,夜間血壓反覆升高,血壓變異性增加。若診室血壓>125/83毫米汞柱,應引起重視。
5.不良生活方式
隱蔽性高血壓與年齡、性別(男性多見)、吸煙、飲酒、服避孕藥、久坐和向心性肥胖等有關。常伴有血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糖升高,心律較快、左室肥厚、動脈硬化、頸動脈粥樣硬化,並多有高血壓家族史。
隱蔽性高血壓的防治對策
1.注意及早發現,定期體檢,注意規範測血壓,必要時做動態血壓監測,將動態、自測及診室測得血壓結果綜合分析。
2.注意藥原性高血壓在繼發性高血壓中呈上升趨勢,這部分人往往在一定時間處在隱蔽性高血壓階段。
3.對已出現靶器官損害的隱蔽性高血壓患者,應按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原則,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礎上,給予合理化個體治療。多採用長效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製劑等,必要時聯合應用,以提高治療效果。
隱蔽性高血壓的危害與高血壓相同,但由於其隱蔽性,更容易引發心腦血管事件和靶器官的損傷,因而綜合治療十分重要。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時用抗凝藥物阿司匹林及他汀類、抗動脈粥樣硬化、擴張血管的藥物等,以提高控制率,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
文/主任醫師 孫煥林 解放軍210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