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用藥,怎樣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損傷?

2023-04-06     家庭醫學

原標題:長期用藥,怎樣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損傷?

長期用藥,怎樣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損傷?

聽說過喝酒傷肝、熬夜傷肝,以及A肝、B肝、C肝等病毒性肝炎,但有一種藥物性肝損傷常因大眾對其認知不足而被忽略。藥物性肝損傷就是由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刺激肝臟而引發的肝功能異常,又被稱之為藥源性肝損傷,嚴重時會導致患者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致藥物性肝損傷主要因素

1.與藥物本身有關部分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對肝臟含有毒性,攝取劑量愈大,引發肝損害的風險也就愈高。

2.與用藥者個體有關 有人對一些藥物成分過敏,或者對藥物的代謝異於常人,亦易發生肝損傷。

3.與濫用藥物有關不遵照醫囑用藥,或僅憑自身經驗擅自用藥,增加了肝損傷的發生機率。錯誤的用藥方式亦可能傷害肝臟,比如吃藥不「忌口」、盲目相信偏方、讓小兒服用成人藥等。長期用藥的慢性病患者和原本存在肝臟病變的患者,作為藥物性肝損傷的易發人群,在用藥時應謹慎用藥。

較常見的幾類藥物肝損傷

1.退熱藥 以解熱鎮痛藥為例,包括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和美林可等,若用量過大,就可能加大肝損傷風險,嚴重的還會造成中毒性肝損害。

2.抗生素 最常見的為抗結核藥物,比如大環內酯類等。長時間使用會部分影響患者的肝臟,導致肝功能下降,增加肝臟的排毒壓力。所以,抗生素藥切勿亂用,應遵醫囑用藥。

3.降脂類藥物 此類藥物通常有3類,煙酸類降脂藥對肝臟的傷害不大,而貝特類降脂藥及他汀類降脂藥則對肝臟有較大傷害。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這類藥物前,切記先查看肝臟狀況,然後根據醫囑決定服用與否。

4.胃藥 部分可以改善胃部不適症狀的藥物,如雷尼替丁、西米替丁、嗎丁啉等,長時間服用或導致中毒性肝損害,甚至引發脂肪肝。

5.減肥藥 許多減肥藥內含有毒成分。如果長期且大量使用,即可能傷害肝臟,進而導致系列肝病。

6.中藥 大約有15%左右的藥物肝損傷是由於不當使用中藥導致的,這些中藥包括關木通、金不換、何首烏等中草藥,還有消核片、銀翹片、六神丸等中成藥。

以下症狀或是藥物性肝損傷

1.乾嘔、乏力、噁心 若患者有乾嘔、乏力和噁心之類的不適症狀,且長期服用上述易引發藥物性肝損傷的藥物,要馬上停止用藥。部分患者或在用藥階段感覺胃脹、消化不良,當成胃病來治,結果卻毫無改觀。其實,這也是肝損傷導致的。只是其症狀與胃病的某些症狀太相似。

2.尿色變深、面黃患者發現小便顏色忽然變深,且面部發黃,呈現黃疸症狀。若無其他疾病,即可判斷為藥物性肝損傷症狀。

3.傷口出血不止患者的傷口出血不止,比如鼻出血。這種症狀也可能是藥物性肝損傷,且病情業已經嚴重,應馬上前往醫院求治。這是因為肝臟既為代謝器官,亦為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肝臟在受到損傷後,就難以生成凝血因子,導致血流不止。

另外,許多藥物性肝損傷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惟有通過抽血化驗方可發現肝功能異常。主要採取2種檢驗指標。若體內轉氨酶指標高於正常值,即提示患者已經遭受藥物性肝損傷;在血清中發現膽紅素,或存在黃疸症狀,如果膽紅素上升愈高,則肝臟損傷的程度即愈發嚴重。

怎樣減少藥物對肝臟損傷

用藥前一定要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若提示肝腎不健全患者慎用,即說明此藥可能傷害肝臟與腎臟。這時要向醫生進行諮詢,由專業人士決定是否換用其他藥物。此外,說明書中還會交待該藥的服用次數、劑量等,一定要按要求服用,否則會增加肝臟負擔,傷害肝臟。

另外,部分藥物長時間服用或會傷害肝臟,導致肝壞死、肝硬化之類的後果。這時,即需和一些護肝藥一起服用。這同樣需要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以免兩類藥物發生不良反應,進而傷害自己身體。

文/趙明 單縣東大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6eb3bfdeced858b2310700b208b2b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