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處暑。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4個節氣,此時三伏剛過,還有些炎熱。處暑,「處」有止的意思,即為「出暑」、「止暑」,也就是暑熱炎熱離開的意思。
處暑的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到了尾聲,暑氣逐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不過由於受短期回熱天氣,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秋老虎影響,處暑過後仍要持續一段時間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後,也就是再等半個月左右,天氣就逐漸涼爽了。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即:處暑過後,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等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也就是說,要迎來一個農作物五穀豐登、金秋收穫的季節。
處暑這一段時間的氣候特點是早晚涼、白天熱,晝夜溫差比較大,氣溫逐漸下降,降水較少,空氣濕度低,空氣比較乾燥,人們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咽干唇焦的燥症。
季節交替之際,換季時節人們也該注意養生休息之道,處暑之後天氣逐漸轉涼,這個時候是鼻炎和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大家在飲食、起居、運動方面要多多注意。
飲食方面,應少食辣椒等辛熱食物,如果辛辣食物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還會傷及肝氣,因此,建議在做菜的時候,注意調料的用量,以清淡為主。我國西醫以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可以多吃些酸性食物。喜歡吃酸味者,如:葡萄、橘子和山楂這三種食物,保肝護肺。
今日處暑,我們找到八首與暑期有關的古代詩詞,與大家一起分享,讓我們在這些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人的夏季情懷。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長江二首其一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閒適
宋·陸遊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閒相期。
元宮詞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
貴穀子
天地乾坤始漸肅,鷹隼捕鳥稷乃登。
冷熱交換試拳腳,一場秋雨一場寒。
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