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采」昌寧縣審計局:積尺寸之功 累嚴實之效 文明創建譜新篇

2020-03-24     保山新聞網

昌寧縣審計局創成省級文明單位後,面對成績,局領導班子提出要戒驕戒躁,更上一層樓。通過分析形勢,明確了「昌寧審計再出發,爭創全國文明單位」新目標,並在這個宏偉目標的指引下,明確創建思路,抓實創建舉措,文明創建成效明顯,在當好「文明先鋒」和「經濟衛士」方面成為文明旗幟和行業標兵。2017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

一個創建思路

為實現「爭創全國文明單位」的宏偉目標,昌寧縣審計局確定了「黨建引領創建、創建促進審計、審計服務發展」的工作思路,結合審計工作實際,規劃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三個根本遵循

一是「黨建引領」龍頭作用統攬全程。充分發揮局黨組領導核心作用、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機關黨建、文明創建和審計業務工作相結合,切實做到統籌目標、統籌領導、統籌謀劃、統籌措施、統籌保障「五個統籌」,實現了機關黨建、文明創建、審計業務「三個同步」。

二是「向上向善」價值理念貫穿始終。始終倡導「向上向善」的價值理念,本職工作上創新爭優,力爭做得最好,又不忘感恩祖國,回報社會,做到用心用情,崇德向善。

三是「六個審計」服務本質落地生根。提出並努力踐行「依法、廉潔、陽光、效能、責任、和諧」六個審計工作理念,立足本職工作,忠誠履職盡責。

十項具體措施

一是健全一套保障體系。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文明辦」並抽調了創建工作人員,籌措了創建工作經費,切實做到領導保障、人員保障、經費保障。

二是培育一組特色文化。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本,積極培育宗旨文化、價值文化、清廉文化、制度文化、博愛文化、創新文化的「茶鄉審計六個文化」,遵循審計為黨為國為民的宗旨價值理念,守清廉,強制度,獻愛心,謀創新,時時處處展現茶鄉審計文明形象。

三是註冊一支志願隊伍。成立了「學雷鋒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楊善洲志願服務隊」和「青年志願服務隊」,幹部職工「志願者」註冊率達到100%。積極開展雷鋒精神學習研討和學雷鋒等志願服務活動,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廣泛傳遞愛心和正能量。

四是籌集一支愛心基金。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至今,在工會成立了「茶鄉審計愛心基金」,籌集資金80多萬元,專項用於扶貧濟困、敬老助殘、圓夢助學等愛心活動。其中,採取每年定額補助和假期到單位實習付報酬相結合的全程資助方式,幫助53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或即將順利完成學業。其他助學助殘、扶貧濟困1138人次。

五是加強一批硬體設施。新建了羽毛球場、健身房、黨員活動室和文明創建綜合展室,購置了移動投影儀等辦公設備,完善了辦公場所綠化美化,改善了工作環境和文化體育活動條件。

六是形成一種良好風尚。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承「忠、孝、仁、義、禮、智、信、廉」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抓手,成立了「茶鄉審計敏學讀書會」,依託「審計文化書屋」和「職工書屋」,積極開展以「四書五經」、愛國敬業、勸學勵志、經典古詩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活動76次,積極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良好的文明風尚。

七是開展一輪創建活動。在做好國家「經濟衛士」的同時,爭做文明風尚的踐行者和傳播者。積極開展敬老助殘等志願服務活動,參與500多人次;開展文明講堂和送審計財經法規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鄉鎮、進學校、進社區志願活動400多場次,參與13100多人次。

八是啟動一輪結對共建。與1個駐軍、2所學校、3 個部門和5個村(社區)結成「對子」,積極開展文明共建活動。2011年至今,籌集和協調資金1300多萬元,幫助基層建成了1個完小電教室、2個村衛生室、6個村組文化活動場所和一批水電路基礎設施,促成4個村創成了省級文明村。

九是規範一套台帳資料。按照《全國文明單位測評體系》要求,高度重視文明創建成效情況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了一套規範的文明創建成果展示台帳資料。

十是營造一種宣傳氛圍。利用微信群、公眾號、門戶網站等網上傳播平台上傳信息715條次,被人民網、中國文明網、雲南文明網、雲南日報、中國審計報、雲南電視台、保山日報等各級各類媒體和黨政信息採用492條次,關注閱讀量近800萬人次。做好國家「經濟衛士」的同時,爭做文明風尚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四個基本成效

一是履職盡責成績顯著,「經濟衛士」作用凸顯。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以來,共完成審計項目1156個,共查出違紀違規資金8.56億元,促進財政增收節支7.67億元(其中核減工程款6. 09億元、查補稅款和收繳財政1.58億元),移送案件63件163人,涉及金額4720萬元。完成的項目數、為財政增收節支金額、核減工程款、移送案件數分別是建局以來前26年總和的1.7倍、47倍、329倍、12.6倍。履行了審計職責,捍衛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基層治理作出了貢獻。

二是審計工作得到肯定,獲得各項表彰榮譽。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以來,單位共106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表彰,連續9年榮獲優秀領導班子和黨風廉政建設優秀單位,榮獲保山市「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先進單位,成為雲南省唯一獲得全國優秀審計項目、全國文明單位的縣級審計機關,2019年12月,榮獲全國審計機關先進集體。昌寧審計再次成為全省縣級審計機關的標杆。

三是隊伍素質明顯提升,文明形象更加彰顯。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以來,中、高級職稱從全省「光頭縣」增加到15人,幹部隊伍綜合素質大幅提升,職工個人共175人次受到各級表彰獎勵。幹部職工既當文明的踐行者,又當文明的傳播者,積極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文明講堂進校園、進社區、進村組活動贏得社會廣泛讚譽。機關工作場所標誌齊全、規範有序、環境優美,機關內部管理有序、文明和諧、群眾滿意。被列為市、縣級「廉政文化」、「感恩教育」、「機關黨建工作」示範點、「先進職工之家」和昌寧縣首批「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四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文明交流不斷拓展。昌寧審計工作被《人民網》《雲南日報》《中國審計》《中國審計報》《雲南電視台》《保山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和上級信息採用492條次,茶鄉審計影響擴大。昌寧縣審計局多次在省市縣相關會議上交流文明創建工作經驗,並作為縣級審計局代表向審計長彙報工作。2018年4月18日全省審計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在昌寧召開,與會代表到實地參觀學習文明創建工作經驗。省內100多家單位前來交流學習文明創建工作經驗,昌寧審計作為「文明先鋒」,正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斷拓展綿延。

一點啟示與思考

創建文明單位需要結合行業自身特點。審計行業創建文明單位既要當好「文明先鋒」又要當好「經濟衛士」,才能成為文明旗幟和行業標兵。昌寧縣審計局以「向上向善」的價值理念為根本遵循,通過踐行「向上」理念抓實本職工作,立足崗位忠誠履職,在捍衛國家利益,加強基層治理和全面從嚴治黨方面發揮了「經濟衛士」的重要作用。通過踐行「向善」理念傳播文明時尚,各項志願活動開展風生水起,愛心資助貧困學子善始善終,結對幫扶與文明共建用心用情。在「向上向善」理念的指引下,實現了審計業務和文明創建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共贏局面,該案例可以成為審計行業深化文明創建工作的經驗借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D6fC3EBnkjnB-0ziL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