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患者角度出發,什麼才是治療體驗?

2019-11-28   梅奧國際視野


近期,梅奧國際在輔導醫院期間,發現多家醫院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了病患體驗差、醫患糾紛頻發、醫院病患粘度低的情況,而醫院去不知道從哪個方面入手,如何改善醫院經營方式,讓病患願意來治療並且樂於傳播醫院。

那麼,我們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一次完整的治療體驗究竟分為哪些部分。

知道醫院

首先患者在未病期間,有意無意地關注了一家醫院的公眾號,該醫院定期會分享各類的健康類文章,讓她收穫了很多健康小知識,在一篇推文中了解到醫院的專業技術,後來感到身體不適,去到社區醫院就醫,社區醫院初診後為她推薦了一家專科醫院,她在回到家後,與朋友聊起這個病種的治療,朋友為她推薦了一家醫院。

知道醫院,是患者可能前來治療的第一步,新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醫院只是鑽研醫療的技術,只是在內部不停地進行發展,外界無法得知自己醫院的優勢,最終必然會導致無法經營下去。

所以醫院的傳播必不可少,也不能停止,醫院應該永遠在傳播的過程中,無論是營銷活動的傳播,還是病患的口口相傳,都是醫院生存與發展下去所必須擁有的先決條件。



治病體驗

她選定了一家醫院,挂號大廳的人很多,但好在醫院有自動取號機,取了一張號,在小賣部買了零食便坐在了大廳座位上。掛好了號,取得病歷卡,在一塊觸摸引路牌上找到了門診的路,一路上,牆上醫院專家的照片有很多,也有很多醫院攻克疑難雜症的報道,樓與樓之間還有醫院的發展史展覽,這讓她對醫院充滿了信心。門診人很多,大家都在門口等候醫生叫號,她在門口稍作探望,找了個位置坐下,一名護士前來確認了她的信息,為她遞上一杯水,並告知她預計時間。進入門診,醫生微笑示意請坐,經過檢查後為她細心解說病情,未來的發展,控制的方法,開藥的同時問清過敏源以及病史,說明藥品用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並指導日後生活的注意事項。她在藥房按照醫囑拿了藥品,並在手機上進行了結算,走出了醫院。

患者在醫院治病的過程中,所體驗到的絕不是醫院在某一方面的努力與建設,而是醫院綜合實力的展現,包括醫院設計、醫院文化、醫院服務、醫院管理、醫生的治療水平等的綜合體驗,醫院應當理解並運用好「木桶原理」,防止醫院出現致命短板,保障病患的綜合體驗。

患者治病體驗關係著醫院的病患粘度,關係著醫院病患是否還會再次選擇這家醫院,所以醫院在經營管理時應當保障病患體驗的平衡。



身體康復

再離開醫院後,她按醫囑按時服用藥物,並改善了生活的作息,期間,一名護士帶來電話,詢問了她身體恢復狀況,並囑咐她後續還需要注意的保養工作。身體恢復差不多後,不放心自己,在醫院做了一次復檢,醫生表示身體已無大礙,身體不適為藥物引起,已經可以停藥了,得知狀況後,停止服藥,身體恢復完全。

在患者出院、住院康復期間,醫院服務與關心,是給予患者最大的鼓勵,對患者的問題耐心解答,對於正在用藥的患者關心恢復狀況。尊重與關愛,正是身處疾病中的患者最需要的心理慰藉。

對於醫院而言,患者在身體康復期間給予患者關心與耐心,可以提高醫院的形象,幫助醫院樹立品牌,提高醫患粘度,所以在醫院經營過程中,也應該重視起來醫院在患者身體康復過程中的工作。

口碑傳播

結束了所有治療的她,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在於同事聊起生病的時候,她表示對這家醫院的印象很深,大家以後也可以去試試。在與家人團坐的時候,也會聊起醫院的各種服務,醫院的設計,慢慢的身邊的人,家裡的人都願意前往這家醫院治療。

當一位患者得到一次很滿意的醫療服務,會非常樂於對這次的服務體驗進行傳播的,所以醫院的綜合服務是否到位,最終就要做到患者在治療結束後,願意自發地進行醫院的正面口碑傳播。使患者願意向朋友介紹醫院的設計、治療、服務等,而不是在聊到這次醫療服務時以一句「就那樣吧」帶過。

所以在醫院經營過程中,如何打造醫院的品牌,如何使患者願意自發進行醫院的傳播,如何保障醫院服務的方方面面,在醫院這個龐大的體系當中,做好每一層之間的管理溝通,進行怎樣的基層建設,都是醫院管理者需要考慮的。



院長往往也是醫療團隊的一員,他們也肩負著醫院治病救人的義務,所以沒有太多的時間空出研究經營醫院,所以,很多醫院也開始選擇進行第三方的醫院經營輔導,梅奧國際專家巡診團已經出動,受到很多醫院的歡迎,並且為醫院解決了諸多的經營難題,並且諮詢0費用(需收報告費),讓醫院受益良多。


了解更多請點擊閱讀原文,歡迎致電梅奧國際,後台留言可與工作人員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