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錢學森曾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沒有哪一個學術成就,能和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
為何錢學森會有此感慨?當我無意間看到這冊民國老課本時,才知曉其中原因。
春風和暖,草與木,皆發芽放葉,青綠可愛。
秋日早起,至園中,見草上,有露點,如珍珠。
寥寥數語,生活的情趣和美意,卻如清泉在心田汨汨流淌。
蛤蟆叫著不歇,振華厭惡他,他的母親說:人說話太多,又沒意思,就和蛤蟆一樣。
仁愛、禮儀、為人、常識,都在這平白明凈的故事情節和寫人狀物中。
這些老課本,是蔡元培、張元濟、陶行知等一流學者、教育家,立志為中華民族未來謀福祉,而編寫的小學課本。
正是大師們的理想情懷,讓縱使兵荒馬亂的年代,也能哺育出冰心、楊絳先生等一代的著名學者。
不居高臨下、不繁文縟節,老課本有著力透紙背的溫潤、儒雅、篤定。
當今日的孩子撿起它,仿佛重回民國大師的課堂,從簡明詩意的課文中,雕刻語言心智。
大人讀一讀,感受純粹的漢語之美,也能得半點閒趣在心頭。
如果說老課本是大師們絞盡腦汁,留給後代的文化寶藏。
那麼這套由讀庫出品的《日課》,也是一群做書人,本著對文化的熱愛一點點修復出來的珍品。
它收錄了中國最早全套修復完整、暢銷百萬的民國《共和國教科書》,及其他民間流傳的老課本精華。
《共和國教科書》,張濟元編輯出版的民國新式教科書,亦是最早由由讀庫修復出版。
自2013年問世,便收穫了央視記者柴靜、姚晨的稱讚。每年一版,迄今已是第七年,影響了無數大人孩子。
「一頁書,缺了幾個字便從別處找相似的挖過來,圖片模糊就對著電腦一點點修復清晰」,半年時間,編輯們便已翻閱了兩千多本老課本,精選的內容涉及國文、國語、修身、常識、音樂、美術等多個科目,讓孩子一套就能培養德、智、體、美。
含市面上罕見的珍稀課文、彩圖頁面。家中珍藏一冊,既滿足大人的文學收藏愛好。傳於後代,讓大師思想成為生命中的一束光,伴其一生。
翻開日課,每讀一頁,如同在上蔡元培、張元濟、陶行知等鼎鼎有名的國學大師課。
凡讀過老課本的人,都會被它平白明凈的語言所觸動。
「夏日晴明,采果庭前,黃梅解渴,桃李清甘」,朗朗上口的四言詩,既有夏日之景,又科普了此時正值黃梅與桃李茂盛之時,你可以用黃梅解渴,品嘗桃李的清甜。
「引泉成池,種荷其中,先後開花,或紅或白,荷梗直立,高二三尺,葉上承水,流動如珠,莖橫泥中,其名曰藕,藕有節,中有孔,斷之有絲「,寥寥數字,既寫荷塘之美、又闡釋了藕斷絲連之義,從植物升華到精神,境界一下子開闊了起來。
在網絡語言泛濫的時代,老課本的文字顯得雋永有味。
孩子每天讀一讀,保持善良本性與淳樸情懷,擁有好的語言習慣。
大人們也可靠它,消遣煩悶,感受傳統文化優美且治癒人心的力量。
不止識字寫作,如何行事、說話、經營家庭,公共場合是否得體……都藏在這一幅幅簡明詩意的圖文里。
「子出門,告父母,子回家,見父母」,一個家庭除了有愛,還應有尊重,篇幅簡短,蘊意卻足夠孩子慢慢領悟。
「我在室內行走,常常放輕了腳步,一些不擾亂他人,已經成習慣了」,公共場合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素養,一篇腳步放輕的課文既教規矩又教尊重。
內容純真充滿意趣,不刻意拔高,溫柔的就像大師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一樣。
為了將大師們的思想瑰寶,重新融入每個人的血脈與魂靈。
讀庫特意採用市面上第一個課本、日曆、筆記三合一形式。
一套書分「春、夏、秋、冬」四冊,以公曆月曆區分。左邊為課本,右邊留白可自由書寫。
白天朗讀簡明詩意的內容,養性啟智、返璞歸真。晚上關掉手機,用它記錄生活有趣或詩意的瞬間,內心豐盈。
也有家長用它給孩子當日記本、做塗鴉、學畫畫,或者自己記錄生活點滴。
如此貼心,難怪《日課》出版至第七年,仍有那麼多人愛它。
傅國涌曾說「小學教科書固然不能為一個民族提供文明的高度,但是它能夠為一個民族提供文明的底線。」
讀民國老課本,能讓稚嫩無知的生命產生敏感,懂得體諒與珍惜,一生嚮往光明。
用一頓下午茶的錢,就能在民國大師心中的星辰大海里遨遊。這,絕對是2020年到來之前,最大的驚喜。
現在下單,即贈:
限量共和國明信片
既可收藏,又能贈予親友以表心意
被譽為日本文庫之寶的《教養之託付》
讓萬千讀書人感動的出版社自白
限量讀庫精美禮袋
豐子愷彩色漫畫,贈禮更有意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AUoRW8BMH2_cNUgB7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