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坐著、走路、爬樓梯、跑步、睡覺……這大概是不少人一天中的所有行為。這些行為會對心臟健康產生什麼影響呢?
有研究還真就去探究了一下,結果發現: 要想心臟健康,任何運動都行,哪怕是睡覺,都比久坐強。
中等強度運動,對心臟最健康!
2023 年 11 月《歐洲心臟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評估了一天 24 小時中,不同運動模式和心臟健康的關係。結果發現: 中等強度運動對心臟最健康。
具體排序依次為:
1.中等強度的運動(跑步、快走、爬樓梯)
2.輕度運動
3.站立
4.睡眠
而久坐行為會對心臟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每天用 5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替代久坐,就能對心臟健康產生顯著影響。
什麼樣的運動是中等強度運動?
什麼樣的算中等強度運動?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一般常用最大心率百分數和運動中的實測心率監測體育運動強度。
最大心率(次/分)= 220 -年齡(歲)
體育健身活動時:
- 心率在 85% 或以上最大心率,相當於大強度運動;
- 心率控制在 60%~85% 最大心率範圍,相當於中等強度運動;
- 心率控制在 50%~60% 最大心率範圍,相當於小強度運動。
一般來說:
低強度運動:運動過程中心率一般不超過 100 次/分,如散步等。
中等強度運動:運動過程中心率一般在 100~140 次/分,如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網球雙打等。
高強度運動:運動心率超過 140 次/分,如跑步、快速騎自行車、快節奏的健身操和快速爬山、登樓梯、網球單打等。
另外,還可以用「最簡單的判斷法」:
如果運動時你微微喘氣,可以正常說話,但不能唱歌,說明此時的運動強度為中等;如果運動時你說幾句話就要停下來喘氣,說明此時的運動強度較大。
對心臟有益的7個習慣
1、均衡飲食,控制熱量攝入
首先,我們要明白,均衡的飲食是保持健康體重和心臟健康的基礎。
我強烈推薦大家多攝入蔬菜、水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質,同時減少高糖、高脂和高鹽食品的攝入。通過合理控制熱量攝入,我們可以有效減輕心臟的負擔,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2、規律運動,提高心肺功能
除了飲食,運動也是保持心臟健康的重要因素。
規律的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血液循環。建議大家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時,結合力量訓練,可以進一步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加速脂肪燃燒。
3、戒煙限酒,遠離有害物質
吸煙和過量飲酒對心臟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
吸煙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而過量飲酒則會導致心律失常、心肌損傷等問題。因此,建議大家儘量戒煙限酒,為自己和家人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4、保持健康體重,減輕心臟負擔
肥胖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過量的脂肪堆積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導致心臟功能下降。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對於心臟健康至關重要。大家可以尋求專業教練或醫生的幫助,提供專業的減肥指導,幫助大家科學減重,邁向更健康的生活。
5、充足睡眠,恢復身體機能
充足的睡眠對於心臟健康同樣重要。
睡眠不足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建議大家每晚保持7-9小時的睡眠時間,並儘量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此外,睡前避免過度興奮的活動和飲品,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6、管理壓力,保持心情愉悅
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對心臟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壓力過大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引發心臟病。因此,我們要學會管理壓力,保持心情愉悅。可以嘗試通過運動、冥想、聽音樂等方式來放鬆身心,減輕壓力。同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也有助於緩解壓力。
7、定期體檢,關注心臟健康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定期體檢的重要性。通過定期體檢,我們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對於心臟健康來說,心電圖、血壓、血脂等指標都是非常重要的監測指標。建議大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
來源:健康時報
編輯:韓書林
終審: 蔡興望
出品:雲夢縣融媒體中心
歡迎廣大市民朋友向雲夢縣融媒體中心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用,將予以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