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經策」,保持「投資定力」積極做多資本市場

2023-12-16     紅刊財經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經策」,保持「投資定力」積極做多資本市場

本刊特約丨周心鈺

本次會議提出「先立後破」,大大增加了市場的確定性,減少了市場價值投資風險。

12月11日至12日,備受關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指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同時強調「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會議還系統部署明年經濟工作任務。 為達成目標,會議要求「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這些都向市場發出了一系列重要且「積極」的信號。

那麼,本次會議有何看點?對資本市場有何影響?如何「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做多資本市場提振實體經濟?相關受益行業及板塊有哪些?筆者深入分析。

領悟「三個新提法」把握「投資定力」

「以進促穩」明年增速目標或為5%+

第一個新提法:「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筆者認為,這是統一全體思想、凝聚人心的政策宣示。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通稿里的首次,必須高度重視這個新提法。

會議進一步提出,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筆者認為,這是開宗明義地強調抓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並且以此統一思想認識。這是本次會議最大的宣示。深入理解這一點,才能挖掘出其中的投資主線。筆者預計會後或明年兩會後還會有促進經濟、狠抓經濟發展的政策及措施密集出台。投資者應該深刻領會並抓住其中的「政策蜜月期」龍頭標的「擇時」布局機會。

第二個新提法:「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筆者認為,這「12字」方針,其實是一套抓好經濟的方法論。這裡的「進」,固然主要指經濟增速。市場普遍預期,2024年最終設定的經濟增速目標可能為5%+。但也可以是指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的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穩」的方面則是指「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等中央一直強調的重點目標。

「先立後破」還是「先破後立」是方法論,也是策略問題。本次會議提出「先立後破」,顯然是對過去歷史經驗的深刻而科學的總結。這大大增加了市場的確定性,減少了市場價值投資風險。

第三個新提法:「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和「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在宏觀政策層面,筆者建議關注這兩個提法在資本市場上的作用。「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目的,在於加強直接的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性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性與價值取向的一致性,避免出現合成謬誤的情形。筆者認為,「一致性」意味著相關政策在出台之前需要會商甚至評估,出台的節奏與流程可能會比較審慎,決策層級也會比較高。投資者的確定性因此會增加,這是一個重大的隱形利好。

同時,「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的目的,在於引導各方科學理性看待我國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機會。筆者分析,為防止負面「羊群效應」在資本市場的擾動,對那些惡意唱衰中國經濟、唱衰資本市場的聲音,有關管理部門會主動研判並積極處置。投資者需保持「投資定力」並把握其中的投資機會。

投資布局可重點關注三大「白馬」板塊

促進「專精特新」發展持續活躍北交所

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會議做了九個方面的部署,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二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三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五是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六是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七是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八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九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投資者需長期跟蹤上述部署落地及影響。同時,筆者建議在以下三大「白馬」板塊進行中長線布局。

首先是重點領域改革板塊。改革開放是我們經濟大發展的重要法寶。筆者注意到,會議對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進行了全面部署。

關於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會議指出,要謀划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特別指出,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並且要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筆者認為,國有企業的改革會進一步擴大,兼并重組力度會加大,「專精特新」發展的中小企業將會在資本市場、稅收金融支持方面獲得更多支持,北交所還將持續活躍。

其次是擴大對外開放板塊。關於擴大對外開放,會議特別指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同時,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

這說明「外貿外資和出口」都是國家經濟要重點發力的方向。筆者認為,放寬電信、醫療等領域的市場准入,繼續釋放擴大開放的強力信號。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電信、醫療服務業的國內企業與外資合作的動向,並布局其中的投資機會。

然後是大農業板塊。無農不穩。會議指出,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還特別指出,要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筆者認為,除了鄉村全面振興外,糧食、肉類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農業現代化大產業均有較大安全投資邊際。建議投資者可關注具有種業優勢、土地優勢、效率優勢的大型上市農業企業。

留意「三大金融風險化解」反彈空間

關注城商行資本充足率壞帳率等指標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筆者認為,在「12字」經濟工作方針的指導下,明年化解處置三大金融風險——中小銀行風險、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風險時,相關部門將會依照會議精神落實落細各項決策執行。總體來看是一個不錯的正向利好,可積極留意其中的反彈機會和空間。

關於房地產方面,此次採用的「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相比去年「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的表述更加積極。筆者分析,優質民營房企融資環境將會加速改善。投資者可以進一步觀察銀行支持房企的白名單。

中小金融機構方面,預計中小金融機構之間重組步伐將會加快,以此實現「減量提質」。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城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壞帳率等指標。

展望2024年,一攬子化債也將繼續推進。近期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節奏較快,央行明確表示必要時對債務負擔較重地區提供應急流動性支持。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化債也是積極信號。投資機構風險得到緩釋,間接消弭二級市場擔憂。

(本文已刊發於12月16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7760641facfbda413be344838bcc8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