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長津湖》將上映,架空歷史,要表達什麼,想掩蓋什麼?

2022-06-15     納蘭澤

原標題:美國版《長津湖》將上映,架空歷史,要表達什麼,想掩蓋什麼?

美國版《長津湖》將上映,架空歷史,要表達什麼,想掩蓋什麼?

由吳京、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長津湖》在國內上映後,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無數的中國人都為這些志願軍革命先烈所打動,充滿敬意並為之鼓舞激勵。之後,《長津湖》還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發行上映,對外輸出著中國對於這場戰爭和戰役的理解。

面對這樣帶有明確中國價值觀的主題電影,美國在2021年下半年迅速上馬了針鋒相對的電影項目《忠誠》。這部電影耗資9000萬美元(約6億元人民幣),同樣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名黑人士兵和一名白人士兵面對志願軍的圍追堵截和狂轟亂炸,團結一致,逃出生天的故事。

《忠誠》由美國黑標傳媒製作並出資,索尼負責北美發行,Netflix負責在亞洲(中國)發行版權,於近日發布了預告片視頻,並定檔今年10月28日。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到底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

01

在此之前,我們先看看這部電影故事發生年代的時代背景。

美國這兩年上映了兩部很優秀的故事片,一部是黑人銀行家突破美國金融行業種族歧視與限制的《銀行家》,另一部則是拿下奧斯卡的公路故事電影《綠皮書》。

《銀行家》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由真實人物故事改編。那個年代,黑人不被允許進入白人銀行,更沒有資格經營銀行。黑人銀行家加勒特為了突破限制,選擇和合伙人僱傭一名白人代持公司股份,但最終事情敗露並被判入獄,還被沒收掉了全部財產。

《綠皮書》的故事背景則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講述的是知名黑人鋼琴家需要去全國巡演,卻被他僱傭的底層白人司機種族歧視,並在全國各地演出過程中被白人當作低等人種羞辱,最終與白人司機達成和解的故事。

還有一部正在國內上映的,由哈利波特的飾演者丹尼爾·雷德克里夫主演的《天才計劃》,講的則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南非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白人蒂姆·詹金與同伴被當作政治犯被捕入獄,他們精心策劃逃獄,最終成功並依然致力於打破種族隔離政策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原型人物正是蒂姆·詹金,也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蒂姆·詹金同一戰線的戰友,就包括在 1994年4月成功當選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的曼德拉。

當然,這類型的影片還有不少,但大致背景都表明至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仍長期存在著種族隔離與種族歧視。

但廢除美國種族隔離的法案卻在之前已經簽署。

二戰即將結束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任上逝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為美國總統。杜魯門是一名白人種族至上主義者。他所在的家族曾嚴厲反對廢除奴隸制度的總統林肯。他的祖父母還曾長期在密蘇里州擁有奴隸。杜魯門也長期接受白人至上的教育。

1911年,年僅27歲的杜魯門在密蘇里州國民警衛隊擔任下士,他給未來的妻子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認為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一樣好,只要他誠實體面,不是黑gui或中國人」。

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廢除了美國種族隔離制度。

在擔任美國總統不久後,杜魯門面臨了連任問題。他意識到,如果拿不到黑人選票,他就會輸掉競選。於是,他開始與黑人運動領袖溝通,嘗試參與並支持一些黑人政治活動,以獲得他們的選票支持。

1948年7月26日,杜魯門簽署了第9981號行政命令。他呼籲美國武裝部隊廢除種族隔離,提高黑人士兵地位。

但對於杜魯門這一決策,軍方並不認可。

1949年初,杜魯門直接要求軍方的四個部門進行種族融合。陸軍部長肯尼斯·羅亞爾明確表示反對。羅亞爾認為,軍隊不是社會進化的工具,結果他被杜魯門逼得退役。

儘管如此,美國也用了六年時間才逐步廢除軍隊種族隔離。1954年末,最後一支由全部黑人組成的工程營完成了種族融合改造。

但軍隊的改造完成並不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改造完成。

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他號召美國黑人與白人應該團結在一起,共同實現美國夢,但下場卻是被激進的美國白人槍殺。這次演講的內容也曾進入中國學生的語文和英語課本。

而直到今天,美國仍存在廣泛的、變相的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不僅針對黑人,也包括黃種人。

韓戰( 1950年6月-1953年7月)正是在美國軍隊種族隔離改造剛剛開始的時候打響的。

換句話說,韓戰的年代,仍然是美國黑人給白人當墊背奴才的年代。

這就是美國電影《忠誠》所存在的真實背景。

02

聊完了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讓我們看看這部電影在外宣時到底表達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根據《忠誠》官方發布的宣傳片和相關資料,電影改編自2015年出版的一部紀實小說《忠誠:英雄主義、友誼、犧牲的史詩故事》。

傑西·布朗是一名來自密西西比黑人家庭的普通士兵,憑藉出色的身體素質和對建功立業的需求,他成為了美國海軍首位黑人飛行員。

1950年11月,傑西·布朗參與了朝鮮戰場的長津湖戰役。那場戰役中,美國陸戰一師面對十個志願軍機械化步兵師,陷入恐怖的包圍圈並被瘋狂地狂轟亂炸。

為了救援陸戰一師,布朗所在海軍部隊奉命支援陸軍,布朗也被安排執行這次任務。但令布朗沒有想到的是,志願軍居然擁有鋪天蓋地的防空火力網,密密麻麻的遠程火炮,以及數量眾多的中國戰機。

面對壓力,布朗英勇作戰,卻仍然不幸被志願軍擊落,陷入了志願軍的陣地。

哈德勒是一名來自英格蘭家庭的白人富二代,他同樣報名參軍,並成為了布朗的戰友。面對布朗被擊落的事實,哈德勒心情悲憤,誓要將布朗從瘋狂的志願軍陣地中救出。

被包圍的布朗雖然有失落和害怕,但想到遠在家鄉的親人,想到軍人的使命與榮譽,想到還沒有實現的願望和未來,他決定拼盡一切也要逃出來。

為了救援自己的黑人兄弟,哈德勒心急如焚,卻依然英勇冷靜。他面對無數坦克、飛機、大炮的炮火威脅,想要和布朗一起逃出志願軍的圍捕,回歸祖國。

最後,布朗還是陣亡了,哈德勒回到了美國本土,並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還因此受到國家嘉獎(布朗到底有沒有陣亡,恐怕只有等完整影片上映後才能看到)

以上,就是能了解到的電影《忠誠》的大概劇情。

總結下,該片的中心思想就是美國為了世界的和平,戰士們為了使命與榮耀被迫踏上萬里征途,前往拯救朝鮮半島的人民,沒想到遇到邪惡瘋狂,武裝到牙齒的中國軍隊。為了和平,為了遠在美國的家人,他們忠誠於國家、軍隊和人民,勇敢作戰,至死不渝。

怎麼樣,是不是聽著就很刺激,很有戰爭戰場的畫面感,頗有《拯救大兵瑞恩》或《深入敵後》的感覺?

不過,作為任何有韓戰常識的中國人,恐怕都會邊看邊笑出聲吧。

有看過預告片或小說的網友笑稱:「志願軍有預告片里這家底的話,今天的朝鮮半島上沒有韓國;而日本現在屬於「中據年代」 ;李雲龍的孫子正在指導澳洲土著進行立國之戰;馬斯克正在找吳京商量能不能把火星的獨棟別墅安排他住一個晚上。」

布滿天空的防空炮火,現代化的炮兵陣地,機械化武裝的志願軍士兵,密密麻麻的空中戰機支援,這就是在電影中,或是在美國人的長期策劃與洗腦後中國軍隊在朝鮮的樣子。

也因為面對這樣的敵人,以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軍隊才會陷入下風,勉強同意和談。

結合前面的時代背景來看,可以說《忠誠》全片從題材到素材,從人物到劇情,基本採用了架空歷史的編劇方式。

03

在這個架空歷史的電影當中,除了那些武器裝備外,還有什麼荒誕無稽的虛擬設定以及明顯與事實不符的內容呢?

首先,在當時的實際歷史背景下,美國軍隊最開始是拒絕種族融合的,尤其是在不久之後就爆發的戰爭情況下。

所以,《忠誠》用以歌頌黑白人融合戰鬥的基礎設定是站不住腳的。

在當時的大多數白人眼裡,哪怕是和他們一起並肩作戰的黑人士兵也只是拿槍的賤民而已。再說得難聽點,黑人士兵絕大部分的作用除了當前方的肉人,就是後方的苦工。

整個電影故事以韓戰長津湖戰役為背景,大幅美化和歌頌黑人士兵和白人士兵之間的情感與精神認同,想構建一個共同的美國夢,毫無疑問是在用虛空的方式建立一種全新的歷史觀。

這就是最近幾十年來,在美國乃至歐洲社會典型的政治正確傾向。在政治正確面前,所有不合理的設定都會被強行加入,並用於對全球範圍內普通民眾的洗腦。

除了在《忠誠》中將黑白種族融合外,全球知名的電影公司迪士尼還嘗試用拉丁裔飾演白雪公主,黑人飾演灰姑娘來體現自己的政治傾向。

其次,黑人軍隊不僅戰鬥力堪憂,戰鬥意志也遠不是電影所描述的以命相搏。

在韓戰中,美國軍隊出現了唯一一支成建制向志願軍投降的部隊,那就是由90%以上的黑人士兵組成的美軍第25步兵師24團C連。

24團臭名昭著,曾參加19世紀對印第安人部隊的絞殺,還號稱是第一支攻進北京的八國聯軍軍隊。

不過,24團在後來變成了主要由黑人組成的炮灰團。黑人士兵們打仗衝鋒有份,邀功領賞無門。所以,這支部隊形成了鮮明的戰鬥特色——不打硬仗,隨時開溜。

長津湖戰役打響後,我志願軍39軍向雲山以南九洞地區的美軍第25師發起進攻。24團被分割成三段,C連倉皇逃入九龍江邊的一個樹林中。

天亮後,我116師347團4連偵察員發現對面美軍是黑人,且心神不寧、驚恐萬分。指導員周鳳鳴料定敵人已經動搖,於是派遣會英語的戰士向C連喊話,讓對方投降。

沒多久,兩個黑人士兵舉著一面白旗走出來投降。4班班長董永剛走過去招呼,沒想到忽然被打了冷槍,當場犧牲。同時,C連還安排兵力逼近志願軍左翼,企圖攻占高地。所幸,我軍英勇擊退敵人,並將對方包圍。

之後,志願軍戰士繼續喊話,並強調在我軍的俘虜政策中,黑人與白人為同等待遇,不會受到歧視,讓他們不要再當白人炮灰了。

不久之後,一個黑人士兵舉著畫著投降小人的白紙出來投降。志願軍後來才知道,之前策劃詐降的是C連的白人軍官,已經被他們「內部槍決」。

這也是志願軍唯一一次俘虜整個美軍連隊。

也因為這次戰鬥,美軍為了避免黑人部隊再次成建制投降,於是同意了杜魯門的種族融合政策,並取消了24團番號,將其所屬士兵與白人組合。

而這支黑人部隊進入戰俘營後,居然被我軍思想改造,和我軍戰士的相處可以說是其樂融融。

第三,《忠誠》虛構的戰爭場景讓其劇情自相矛盾。在預告片中,布朗和哈德勒的戰鬥機能在志願軍陣地上和我短兵相接,甚至緊貼在湖面上戰鬥,這是只有在空戰中占據絕對上風才會進行的騷操作。

在電影《長津湖》《金剛川》《我和我的父輩》中,美軍和日軍戰機都採用過這種低空俯衝射擊的攻擊方式。因此,這種戰鬥方式和我志願軍強大的空軍設定明顯不符。美國空軍在韓戰前期面對幾乎為零的防空火力,出任務被擊落的幾率幾乎可以忽略。

有網友表示,密布的高射炮所在環境很明顯是江河兩岸而非湖泊,因此可以判斷為鴨綠江上空。而萊特島號航母在1950年11月多次出動戰機攻擊了鴨綠江南岸新義州的地面目標:。所以,大家對志願軍防空火力密度存在誤讀。

但這種解釋會出現兩個BUG:一是中國在未參戰前跨邊境直接向美軍開火,相當於直接向美軍開戰,這完全違背了中國當時的國際政治軍事環境與外交策略;二是即便主動開火,我軍也還不具備在朝鮮布置如此密集炮火的能力。

該網友猜測,那有沒有可能是北韓自己的防空陣地呢?

顯然也不合理。因為北韓如果有這麼強大的火力,卻布置在中朝邊境而不是朝韓邊境,那不是腦子有病嗎?

那美國空軍有沒有黑人飛行員呢?從各種資料來看,確實是有的,只不過在長津湖戰役期間,並不是《忠誠》所描述的黑白種族融合的戰鬥組合方式。

這些黑人士兵在美國軍中也不會得到尊重,甚至飽受歧視,他們的戰鬥意志普遍薄弱,更談不上所謂的美國夢。

同樣的,不管是北韓還是中國,也遠匹配不上如此兇猛的火力配置與後勤補給。

直到現在,還有人宣揚志願軍15萬人沒有全部吃下美軍陸戰一師,靠的是人海戰術。如果按照美國人的拍法,中國到底是不是靠人海戰術呢?

根據相關資料,美國遠東空軍第五航空聯隊347聯隊、海軍陸戰隊第33航空大隊、第七艦隊均參與了作戰,海空軍兵力達92000人之多,其中,第七艦隊七艘航母共搭載了500架F-4U和F-9F艦載機參戰,第五航空聯隊在東線戰場投入戰機約500架。在長津湖戰役期間,美軍每天出動轟炸志願軍陣地與戰士的戰機多達3000架次,直接導致中國軍隊到現在仍然患有火力不足恐懼症。

這部分美國人不知道是算人,還是算什麼其它東西?

在這場美軍被推回三八線和談的戰爭中,美國人如此強化中國與北韓的軍事裝備,美化自己的種族融合狀態,到底想表達什麼,想掩蓋什麼,想讚揚什麼,又打了誰的臉呢?

當然,不管怎麼說,正如《忠誠》預告片里的字幕,美國一直在「MADE HISTORY」。

參考資料:

1、約瑟夫·古爾登,《韓戰:未曾透露的真相》

2、IMANNUEL曉宇,《韓戰中向志願軍投降的美國黑人連》

3、以史為鑑,《成建制投降志願軍的美國黑人連:被同僚挖苦,戰場多次開溜!》

4、HMS Javelin,《如何評價長津湖戰爭電影<忠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3f7d4211c1f8533a35ffe36293d03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