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曹操在忙什麼,為何不再次攻打荊州呢?

2022-07-04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赤壁之戰後,曹操在忙什麼,為何不再次攻打荊州呢?

說到漢末三國時期的戰役,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赤壁之戰。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公元208年在赤壁一帶擊敗曹操大軍的戰役。對於赤壁之戰來說,因為是古代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從而成為後人熱議的對象。此戰,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操大軍,曹操撤退之後,孫權和劉備各自奪取荊州的一部分,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從這一角度來看,荊州的得失,自然會對三國歷史的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赤壁之戰讓曹操損失慘重,但是,對於占據北方中原的曹操,在整體實力上依然超過了孫權、劉備之和。在赤壁之戰後,孫權一方主要還是占據揚州的全部和荊州的部分地區,至於劉備一方,儘管攻下了益州,卻也有1.5個州的地盤。與此相對應的是,東漢十三州,大部分都被曹操占據了。在此基礎上,曹操只需要重整旗鼓,完全有實力再次進攻荊州。那麼,問題來了,赤壁之戰後,曹操在幹什麼,為何不再次進攻荊州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赤壁之戰後,曹操之所以沒有再攻打荊州,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赤壁之戰的失敗,促使曹操面對內部不穩的問題。當然,因為曹操本來就打算取代東漢王朝,這促使他和漢獻帝所在勢力的衝突,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漢獻帝的伏皇后,就給自己的父親寫信,希望自己的父親可以討伐曹操。到了公元214年,曹操發覺這一情況後,不僅除掉了伏皇后,還將伏皇后所在的家族趕盡殺絕。

曹操派人捉拿伏皇后的時候,漢獻帝在外殿,郗慮坐在他身旁。伏皇后披髮赤腳徒步而行哭泣著經過漢獻帝面前告別說:「不能再救救我嗎?」漢獻帝說:「我也不知道我的性命還能延續到何時!」回頭望著郗慮說:「郗公!天下難道有這樣的事嗎?」。對此,在筆者看來,面對內部不穩的問題,曹操選擇了趕盡殺絕的態度。

當然,除了伏皇后,對於曹操來說,篡奪東漢朝廷大權的過程中,還有更多的阻礙。公元212年,曹操準備稱魏公,並在東漢朝廷之下建立魏國這一封國。得知這一消息後,心懷漢室的荀彧表達了反對意見。雖然曹操已經架空了漢獻帝劉協,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曹操麾下,還是存在荀彧等對漢室懷有感情的文臣武將。因此,在內部不穩的背景下,曹操如果再一次征討荊州,並吃到敗仗的話,很可能就要面臨更大的危機了。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赤壁戰敗後,曹操採取一些措施來穩定內部。公元210年,曹操下達《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在此基礎上,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目的是儘量把人才收羅到自己身邊,從而分化和削弱忠於漢室的力量。

另一方面,在赤壁之戰後,雖然荊州固然重要,但是,其他地區的叛亂,導致曹操分身乏術,無法南下荊州。公元211年,曹操計劃討伐漢中張魯,眾所周知,漢中和關中互相鄰近,曹操想要討伐漢中,這需要經過關中地區。彼時,關中地區被馬超、韓遂等諸侯所占據。

在馬超和韓遂看來,曹操此舉,或許是想順勢拿下關中之地,也即假途伐虢的計策。於是,出於先下手為強的考慮,馬超、韓遂等諸侯起兵反抗,並集結了10萬大軍,史稱「韓遂、馬超之亂」。得知這一消息後,曹操自然不敢怠慢,於是他親自進攻關中。雖然在公元211年的渭南之戰中,曹操擊敗了馬超、韓遂的聯軍。但是,這兩人逃到涼州之後,依然多次襲擾曹魏的疆域。直到公元214年,曹操才算徹底平定了馬超、韓遂之亂。

值得注意的是,馬超、韓遂雖然沒有擊敗曹操,但是,他們的叛亂,為劉備奪取益州,爭取了充分的時間。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聞曹操要率軍進取漢中,非常擔憂,張松建議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讓其攻打張魯,防衛益州。劉璋於是派遣法正、孟達領兵四千人迎接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建安十七年(212年),張松見劉備要回荊州,寫信勸劉備留下,但被哥哥張肅發現,張肅將張松舉報後,劉璋將張松處死,這促使益州之戰正式爆發。

公元214年,劉備拿下了益州之地,並對割據漢中郡的張魯虎視眈眈。對此,曹操不敢怠慢,於公元215年率軍征討張魯,搶在劉備之前奪取了漢中之地。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和門戶,劉備自然不會坐視曹操長期占據漢中之地。公元217年,劉備發動了漢中之戰。在漢中之戰的初期,曹操並沒有親自來到戰場。不過,在黃忠斬殺夏侯淵之後,曹操不得不親自來到漢中之地。但是,公元219年,在遲遲無法扭轉敗局的背景下,曹操選擇撤出漢中,這促使劉備成功奪取了漢中之地。

最後,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長期在關中、漢中之地用兵,導致曹操疲於奔命,不可能再攻打荊州。除此之外,公元218年,漢中之戰進行的時候,曹魏北部的烏桓趁機發起了叛亂。雖然當時的烏桓,不會對曹魏造成太大的威脅,但是,曹操依然不能掉以輕心。在烏桓襲擾曹魏邊境的時候,曹操派遣曹彰、田豫等人去平定叛亂。對此,在筆者看來,曹魏因為疆域遼闊,需要防守的範圍也相對較大,這促使曹操不能將目光再次集中到荊州之地。

公元219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之地撤出,劉備大將關羽就發起了襄樊之戰。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于禁率領七軍三萬人救援樊城,卻遭遇了因為暴雨而導致的的天災,以致於水淹七軍。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俘獲于禁等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

雖然關羽最終被東吳將士斬殺,但是,曹操也在公元220年就病逝了。綜上,赤壁之戰後,曹操因為內憂外患的情況,無法再次南下荊州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1ff1be332b7dff9a57d158e2b3da2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