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缺口推動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醫藥小眾血製品板塊有望「後來居上」

2023-12-21     紅刊財經

原標題:供需缺口推動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醫藥小眾血製品板塊有望「後來居上」

本刊特約 | 佐亨利

血製品公司的采漿量直接決定了盈利能力,投資上建議關注具有較強業績兌現能力、采漿量挖掘潛力大及產品布局豐富的血製品企業。

近期,多個省份發布「十四五」期間單采血漿站設置規劃,相關漿站的建成將有效推動國內采漿量提升。由於國內血製品行業頭部企業地位穩固,加之國內采漿政策嚴格以及原料血漿供應緊張,血製品市場供不應求。

2023年前三季度,六家血製品公司總營收181.7億元,同比增長17.6%,歸母凈利潤46.8億元,同比增長18.7%。具體到第三季度,單季度實現營收72.9億元,同比激增37.5%,歸母凈利潤17.8億元,同比增長30.0%。股市方面,12月4日至12月8日,醫藥板塊表現略遜於滬深300指數;然而在細分領域中,本周醫療設備和血製品等賽道在板塊中位列前茅。

批簽發規模普遍擴大

血製品賽道馬太效應凸顯

血液製品由健康人血漿或經特異免疫血漿提純、分離或重組DNA技術製成,包括血漿蛋白和血細胞成分。作為血液替代品,血製品保質期更長,在預防、治療重大疾病及醫療急救中應用廣泛並起到關鍵作用,屬於國家戰略資源。而國內對白蛋白需求最大,靜丙次之。近年來血製品行業快速發展,其中對原料血漿需求增加,行業普遍面臨供需失衡。

血製品行業技術門檻高、監管嚴格、資金需求大,形成高壁壘。血製品生產過程長、技術要求高,我國獻血漿檢測監測十分嚴格。從采漿到銷售需7-8個月,采漿量平穩,企業只有提高血漿利用率和產品收率,增強研發實力開發新品新工藝,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同時,由於關係公眾健康安全,國家在准入和經營等方面嚴密監管,審批覆雜、區域性強,形成政策壁壘。而作為高投入行業,血製品賽道格局穩定,參與者少。

截至2022年,天壇生物、上海萊士、華蘭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和衛光生物等六家企業的漿站數量占據全行業的72.48%,采漿量占據總體采漿量的61.50%,該比重仍呈上升趨勢。受血漿供應不足影響,國內血製品產量難滿足臨床需求,大量依賴進口彌補市場缺口。

疫情過後,血製品需求進一步提升,供需態勢向好。頭部企業銷量普遍提升,其中上海萊士和派林生物增速顯著。2022年,派林生物銷量達838萬瓶,增17.17%,庫存103萬瓶,降36.97%,產銷比增11.36%。由於供不應求,行業內各公司產銷率高,2022年除博雅生物外,企業產銷率均超100%。

此前因疫情防控限獻血,放開後採集恢復,血製品廣泛應用於抗疫中的多種需求。通過「戰疫」,臨床發現靜丙治療肺炎的使用價值。此前疫情高峰期間,靜丙需求擴張帶動銷量和價格攀升。疫情後靜丙價格提升體現在零售渠道,博雅生物終端價漲幅明顯,最高平均單價1160.77元/盒。同時,白蛋白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2023年第一季度銷量繼續突破。另外,國外靜丙適應症數量高達兩百多種且需求較大,靜丙用量更緊張。隨著臨床實踐和證據越來越多,靜丙的使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寬。

此外,血製品批簽發量穩步增長,2022年共6761批次(+7.88%),2023年上半年共3761批次(+24.45%)。但受血漿供應制約,國產量難滿足臨床需求,大量依靠進口彌補缺口,當前規定僅人血白蛋白可進口。2022年,國內企業白蛋白批簽發1530批次,進口2807批次。進口量仍占主要份額,反映國內白蛋白供應嚴重不足。

通常,直接材料成本是血製品生產成本核心,衛光生物直接材料成本下降從而總成本降低。天壇生物、華蘭生物、博雅生物噸漿成本較穩定。派林生物、上海萊士噸漿成本上升,其中上海萊士增加幅度較大,主要來自直接材料成本上漲。天壇生物得益采漿規模優勢,能進一步優化采漿成本,材料成本占比較低。儘管噸漿收入不突出,但漿站數量和采漿量居首,在漿站管理效率上仍有增長潛力。

血漿供不應求

漿站數量決定公司盈利水平

當前,我國血漿供需緊平衡,噸漿產量提升空間和難度均有限,因此血製品產量更取決於投漿量。漿站數量將導致采漿規模差距拉大,成為核心競爭力。

例如,天壇生物漿站數量最多且增速快,2023上半年新獲16家采漿許可,采漿能力得以提升。派林生物漿站數量基數雖小,但通過戰略重組和合作,2020年後漿站數快速增長。截至6月底,天壇生物擁有漿站102家,在營76家;上海萊士擁有42家,在營41家,上半年新批1家;華蘭生物擁有32家,在營28家;派林生物擁有38家,在營31家;博雅生物擁有14家,在營13家;衛光生物擁有9家,在營9家。

從財務數據看,天壇生物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22億元,同比增38.09%;歸母凈利潤8.88億元,增47.72%;扣非凈利潤8.80億元,增51.00%,業績超預期主要因新建漿站采漿量快速增長。公司的永安基地於第三季度全面投產,進一步提升盈利。9月獲批國內首款高濃度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新品,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矩陣,增加公司利潤。

根據「十四五」規劃,天壇生物、上海萊士、華蘭生物在漿站審批上處於優勢。雲南、內蒙古、河南等地已明確漿站設置規劃,這些區域發展較好的企業更可能獲得新審批。雲南「十四五」期間計劃增設19家漿站,天壇生物於2023年5月新獲2家,後續有望繼續擴張。內蒙古計劃增10家,目前僅上海萊士在當地覆蓋采漿,後續可能獲批擴建。河南計劃增7家,截至2023年7月已全部批給華蘭生物。

上海萊士2023年三季報實現收入59.4億元,同比增19.9%,歸母凈利潤17.9億元,同比增11.5%,扣非凈利潤18億元,同比增12.7%。雖然公司生產成本上升,但血製品噸漿收入仍有增長。近期公司公告擬收購擁有2家單采漿站的廣西冠峰95%股權。廣西冠峰作為廣西惟一血製品生產企業,此舉有利於上海萊士進一步開拓當地血漿資源,打破漿量增長限制。

(本文刊發於12月16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本文提及個股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0987ec0e93c5d9f538ec116f34240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