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父母肯定的人,會有多不自信?

2019-07-22     525心理網

來源: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

子女與父母一場,讓我們一起在愛中修行。

01

最近一期「十三邀」姜文做嘉賓。許知遠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姜文說有啊,我跟我媽的關係。

姜文是誰?中國最有個性的演員兼導演,滿臉都是大寫的厲害。

·23歲與中國最紅的女明星談戀愛。

·今年55歲,功成名就,金雞、百花雙料影帝,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這樣的男人,遇到的問題竟然與你我一樣。

在採訪里,姜文說了兩件小事。

一件是他考上中戲,興沖沖地告訴母親,母親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

後來他出名了,別人家的孩子賺錢,給父母買房,姜文也給母親買了房,但她媽不願意去住。

在這段親子關係里,姜文一直努力討好母親,希望得到她的認可。

今年3月,母親去世,兩人失去了和解的機會。在訪談中,姜文很不甘心地說:我媽是3月份去世了還……

02

這個訪談戳中我的點是,我也曾經活在我爸的差評里,總想向他證明,卻始終未遂。

高二上學期,我學渣逆襲,考了全班第一。拿回成績單,我爸輕蔑地說:「你瞎貓撞到死老鼠了。」

此後的各種考試,我心裡總有兩個小人打架:

A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證明給我爸看。

B說:反正怎麼努力都沒用,算了吧。

我大學選修心理學,跟年輕有為的男老師成了朋友。他說中國父母過於強調外力驅動,而忽略一個人真正變好是自我驅動的結果。

人只有被愛和滿足,才更容易相信和追求真善美,找到生而為人的幸福感。

中國傳統意義上,沒有心理學,只有成功學。

所以傳統的父母,不會覺得孩子快樂是一種成功,一家人彼此相愛是一種成功,他們為孩子設定的幸福永遠是追名逐利,「比別人強」。

在利益驅動下,中國父母特別悲壯地發明了打壓式的親子關係:你恨我沒關係,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

他們永遠不去想,一個功成名就的人,心裡藏著對父母的怨恨與遺憾,得有多痛苦。

我工作後,經常給父母買禮物。我爸每次的態度都是你買的這是啥東西,又亂花錢。

我不斷告誡自己不要在意父親的態度,並且一度以為走出了他的評價體系。

然而父親60歲生日,我給他挑禮物,塞了半個淘寶購物車,還是無法決定到底買什麼。

晚上做夢,給我爸買了個按摩椅,他剛坐上去,椅子就融化了,在跟椅子一起消失之前,我爸奮力喊了一句:你看你買的是什麼破爛玩意兒!!!

我嚇醒了。

那個生日,我沒買禮物。我對父親說,反正買什麼你不都高興。當時他臉色很不好看。

經歷了幾年冷戰。我第4本書出版,父親主動打電話給我,說你的新書我看完了,寫得不錯。

去年我終於給他買了按摩椅,他搓著手說:哎呀這麼貴的東西。

我以為接下來的一句是,你又亂花錢,但他想了想,說:我享女兒的福了。

03

昨天我在小號寫了一篇文章《開心的秘訣就是死心啊……》,我與差評師父親的和解,是從我對得到他的好評完全死心開始的。

即使父女一場,我也沒有義務始終活在他「扎心」的真話里。

有個寓言故事,講一個瘦小的男孩,從小失去父母,但一隻小鳥每天在他窗前說,你是世上最高大威猛的男人。

男孩長大後,真的成了小鳥所說的那個高大威猛的人,當上將軍拯救了國家。

知乎學霸王諾諾在《不可說》里對話整容女神吳曉辰。

·王諾諾幼兒園時期,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讀小學後,母親擔心她「驕傲」,聯合學校老師一起打壓她。

·怕她愛美,十幾年都不讓她穿裙子,使她在整個青春期活在自卑里。

這種「打擊教育」造成了王諾諾擰巴的世界觀。這也是《不可說》那期節目播出後,她成為最大槽點的原因。

她一方面享受美麗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害怕別人討論自己的顏值。

甚至在她看來,美貌是一種恥辱,與內涵對立,所以她會故意不洗頭,去參加公司年會。

無法接受自己平凡的外表是一件可怕的事,更可怕的是,連自己的美與優秀都無法接受。

不被父母認可的姜文與王諾諾,心裡都有一個即使功成名就也無法填補的黑洞,這個黑洞是深遠的,更是無解的。

它使人活在自我評價偏低的困境里,在自卑與自負兩種極端情緒中搖擺。

改造差評師父母難於上青天,強勢和威嚴是滲透在他們骨子裡的東西。

他們既不相信子女的自我意志,也不相信愛有摧枯拉朽的力量,他們只相信威-信和孝道;相信人一旦成為父母,就戴上了永遠正確的光環。

04

一個讀者,想辭職去大城市工作,朋友、戀人都支持,她卻沒信心。

我問她是不是遇到過大的失敗與挫折。她說:「我人生最大的挫折是父母對我的打擊。」

我決定一定要說服她,離開父母,去大城市闖一闖。

馴良的子女與差評師父母之間,需要一次身體或者心靈的出走。

「父母為尊,自己不卑」是我們在成長中必然接受的教育,沒人有權利對我們的一生施加影響。

我們努力賺錢,拚命工作,遇到對的城市,好的愛人。

我們去喜歡的地方旅行,吃美食看美景,購買昂貴或者精緻的東西。

所有的所有,都是為了找尋自我。

找到那個真正能夠激發我們內心深處愉悅開關的點——並把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裡,再也不鬆開。

注:

(1)很喜歡一位教育家曾說的話:「中國式教育不是缺錢,而是缺愛。」父母唯有打從心裡愛孩子,支持孩子,給孩子愛的教育,孩子才能茁壯生長!

(2)我們不能改變父母,卻可以改變自己,父母也許不完美,但我們也要學會理解他們,因為他們也許在成長中也經歷了被打擊被否定,真正的強大不是去責怪父母,而是善待他們,然後和自己和解。

本文原題:《姜文:不被父母肯定的人,都不自信》

作者簡介: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公眾號: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個艾小羊。

來源 | 微信公眾號:525心理網( ID:psy525_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e-_GGwBmyVoG_1Zky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