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徐峰:中國用手機第一人,當時號碼隨便選,他選了個什麼號?

2023-11-08     八月未完

原標題:廣東徐峰:中國用手機第一人,當時號碼隨便選,他選了個什麼號?

俗語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古至今,時間都是十分珍貴的存在,所以古人才會有將季節劃分為四季,並且還劃分出年、月、日來,並且對於每一天的時間又進行了細化。可見,古人對於時間的流逝,非常的看重。

步入近代以後,時間仍舊被看的很重,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各大工廠和企業,經常會對員工這樣強調「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如今,我們處在網際網路時代,由於信息的便利,各行各業的競爭也愈發的厲害起來,所以如何利用時間顯得十分的重要起來。

18世紀60年代,機器逐漸取代人力,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歐洲各地出現了大量的工廠,傳統的工場手工業逐漸被取代。進入工業時代的各國,縮短了生產的時間,也提高了生產效率,資本家快速的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所以他們開始對外擴張,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世界各國在經歷了一戰、二戰以後,科技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人類的開始朝著未來科技大步邁進。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時間,以及節省時間成了科學家思考的問題;1801年,英國的戴維讓鉑絲通電以後發出了光,1810年,他還發明了電燭。

1854年,亨利·戈培爾發明了燈泡,他利用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中,製作出了首個有著實際效用的白熾燈;當時,他進行實驗的燈泡能夠維持400小時的照明,不過他並沒有馬上申請設計專利。

直到,1878年,愛迪生開始研究電燈,然後他在實驗了2000多種物質以後,終於獲得了實質性的突破,最後他選擇了鎢絲作為燈絲。愛迪生使得電燈的使用壽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們的夜間生活時間,得到了極大的延長。

1973年,美國的馬丁·庫帕推出了第一部民用向的手機。此後的十幾年裡,民用手機慢慢普及,人們大大縮短了相約見面的時間,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隨後,手機開始慢慢的普及起來,並且在此後的幾十年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其實,手機這個概念,早在40年代的時候,就曾誕生了。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手機,但是因為體積太過龐大,所以研究人員將其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以後,就慢慢的被人們淡忘了。

1973年,馬丁·庫帕註冊了相關專利,但是手機卻仍舊沒有辦法被廣泛的應用。直到1985年,才誕生了現代意義上,能夠真正移動的電話,而這種手機的重量仍舊高達3公斤,使用起來還是不方便,需要背著它行走,所以也被稱之為「肩背電話」。

1987年,手機的重量得到了改善,相較於「肩背電話」輕巧了很多,但是仍舊像一塊大磚頭,無法和今天的手機相提並論。不過,這種手機得到了普及,也就是我們稱之為「大哥大」的手機。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很多的人都紛紛選擇創業,年僅22歲的徐峰就是其中之一。他隻身從香港來到了廣東,發現這裡的餐飲業都屬於中低檔,他覺得經營高檔餐飲有賺頭,所以打定主意以後,他決定進軍這個行業。

不過,由於沒辦法和採購商即使進行溝通,再加上有時會遇到突髮狀況,他不敢大量進行採購,每天都估算進貨,生意不好也不壞。這時候他看到很多大亨使用起「大哥大」,得知這個「大磚頭」能千里傳音,所以十分的好奇。在當時只要誰有這玩意,誰就是大老闆的感覺。

於是,他托親戚進行打聽,得知了廣州六運會結束後,會有100台試用手機流入市場,所以時間到了以後,他第一時間到郵政局諮詢了一番。他是第一個選手機號碼的人,工作人員讓他隨便挑,由於手機號碼的形式是「區號+編號」,所以他最後選了個「901088」的手機號。

他認為做生意的人,都需要討個好彩頭,選擇的是手機編號「88」,開頭的幾個數字是區號。隨後,由於他有了「大哥大」,能夠隨時隨地和採購商進行溝通,他對於自己的採購有了很好的把控,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d7c244174ac62ce2cf38ac2ed42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