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沒有人會低估教育的作用。
我們所有人都希望看到教育往好的方面發展。
那麼教育產業化、市場化,到底對不對呢?
市場化後的教育,教育會變得更好,還是更糟糕?
01
我們都知道,教育其實一個非標準化的東西,沒有人說得清孩子應該怎麼教才好。
而政府最強大的作用就是提供標準化東西,一紙公文下去,大家就按這個干就行了。
而提供多樣化是市場最擅長的,當然,多樣後,肯定會有優有劣,最後靠競爭脫穎而出的方案,那就是最好的方案,但競爭還在繼續,所以又會有更好的方案出來。
從這點看,似乎要想得到一個好的教育方案,市場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市場化讓人們在各種不同的教育方案當中不斷地去嘗試、不斷地去比較。最後得出最佳方案。
02
有人可能會說了,竟然市場化那麼好,為什麼現在國家不實施呢?
教育的目標有兩種,一種是選撥人才,另外一種是培養人才。
如果是以選撥人才為目的,那麼標準化的東西就更能實現公平,大家學的、考的都是一樣的知識,誰也欺負不了誰。
很顯然,在現階段,我國的小初高教育,目標就是選撥人才,選撥出那些智商又高、學習又刻苦、還有毅力堅持12年的學生,然後把他們送進大學,再根據他們就讀的專業培養出社會有用之人。
買菜是用不到函數,函數的作用的是把聰明的學生給選出來
那麼,是不是就是說,中國的教育市場化沒必要了呢,因為我們教育的目標是選撥人才,根本不需要那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其實不然。
從目前的國情看,高考制度,不會變,起碼短時間內不會變,這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公平問題。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
03
我們先來想一個問題,政府要資助一群人,到底給他們實際的物品好還是給他們錢更好?
如果你給窮人一瓶牛奶,他就只能獲得這瓶牛奶;你給他牛奶券,他就能夠選擇多種不同品牌的牛奶;如果你給他錢,他就能夠在牛奶、雞蛋、麵包和其他商品之間,做出更符合他利益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如果政府只向家長提供公辦學校,他就只能夠上公辦學校。但是如果政府能夠給家長教育券,說你拿著這個教育券,你就可以在不同的學校,包括不同的公辦學校和民營學校之間做出選擇。
現在國內推行教育券的地方還很少,而且家長選擇的範圍也很小,需要進一步放開
你喜歡上哪所學校就上哪所學校,哪所學校的教育質量更好,你就選哪所學校。選了以後,你就把這教育券給他們。
辦得越好的學校收集到的教育券就越多,這些學校就可以反過來,憑著自己收集到的教育券向政府要錢。
這樣的話,哪怕是公辦學校,他們都得為了贏得家長和學生的支持而展開競爭了,他們僅僅博取教育部門撥款官員的歡心是不夠的了。
這就是一種通過引入教育券,增加公辦教育和民營教育之間競爭的一種辦法。
哪所學校好,就讓孩子上哪所
這樣會不會增加財政負擔呢?
不會,我們只不過是把同樣的錢,變著花。
現在,政府是直接撥款給學校的,學校越好,政府自然會給得越多,但是教育部門的官員遠離一線,這錢到底給得準不準,確實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果政府能把這錢給家長,讓家長決定把錢給哪一所學校,這錢投得就准得多了,這是關乎到自己孩子前途問題,家長的選擇比任何領導都要謹慎、理性、合理。
04
要不要市場化,這個爭論很大,但是我們可以用教育券的方法,來給這個問題做一個最終解答。
如果公立學校更好,那麼民辦學校自然沒生源,不用我們封鎖,它自己就會倒閉。
反之,如果民辦學校真的比公立好,大家就會把手上的教育券都給它,那麼之前政府撥款給公立學校的錢就會流入民辦學校。
我們用市場化的方式,來回答教育要不要市場化這個問題。
民辦也好,公立也好,市場化也好,非市場化也,我們都希望教育能越來越好。
而到底哪個法子更好?
用競爭的方式,讓勝出者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