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牙齒護理,家長可別陷入這些誤區,不然真的很坑娃

2020-09-21     淘媽育嬰

原標題:關於孩子牙齒護理,家長可別陷入這些誤區,不然真的很坑娃

文|淘媽

昨天是全國愛牙日,又趕上是周末,就陪淘爸去洗牙了。去了口腔醫院才發現,這地方的患者也不少,而且有將近一半都是孩子。在等淘爸的過程中,和一位媽媽聊起來。這位媽媽是帶著4歲的女兒來補牙,孩子有6顆牙都是蛀牙。孩子是奶奶帶大的,本來媽媽讓奶奶每天給孩子刷牙,可是奶奶說那么小的孩子刷什麼牙,結果就導致孩子的牙齒早早壞了。包括在和醫生的交談中也發現,現在很多家長都開始重視孩子的口腔健康問題了,但是往往因為陷入一些誤區中,最終還是沒有保住孩子的牙齒。所以說,在孩子牙齒護理這個問題上,家長可不要陷入這些誤區,不然真的很坑娃。

1. 長牙晚是缺鈣導致的

淘媽現在也能在各個寶媽群看到這樣的說法,一提到孩子出牙晚,就說孩子缺鈣,要趕緊補鈣了。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孩子在出生前,乳牙就已經在牙齦下面長好了。只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規律不一樣,所以出牙的時間也存在差異。一般來講,孩子在1歲半年前長出第一顆乳牙就是正常的。超過這個時間還沒長出來的話,那就需要就醫了。但是補鈣真不能幫助乳牙早早長出來,媽媽們也不要費這個勁兒了。

2. 長牙不按順序來,不正常

大多數孩子都是先長下面的牙,再長上面的,而且都是一對一對的長牙。有的孩子是先長上面的牙齒,或者是一顆一顆的長牙,家長就認為不正常。事實上,孩子出牙的順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是所有孩子的牙齒都會按套路長出來的,也有些「調皮」的牙齒不走尋常路。不過只要能長出來就是正常的,媽媽也不要再糾結順序的問題了。

3. 等牙齒長齊再刷牙

很多媽媽覺得才長出一兩顆牙,不值得一刷,等到牙齒長齊再刷也不遲。錯,等那個時候真的遲了!我們之前說過,孩子在沒有長出牙齒之前就應該清潔口腔了,而從長出第一顆乳牙開始就應該刷牙了,尤其是在吃完奶後。一般孩子在3歲左右牙齒才會長齊,如果等到這個時候才開始刷牙,孩子早長出的牙齒,可能已經出問題了。

4. 牙膏要買不含氟的

氟這種東西,聽起來給人的感覺就不太好,總感覺有毒,所以很多家長給孩子買牙膏選擇的是不含氟的。殊不知,對於牙齒來講,氟真的是好東西。使用含氟牙膏能夠有效防止蛀牙的生長,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最好使用含氟牙膏。還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氟中毒,這種擔心也是多餘的。一般3歲以下的孩子,每次使用米粒大小的牙膏就可以。3-6歲的孩子,使用豌豆大小的牙膏。而這點劑量根本不足以中毒,家長不要嚇唬自己了。

5. 孩子長蛀牙,是糖吃多了

這是存在於很多家長身上的一種錯誤觀念,覺得牙齒壞了就是吃糖的原因,其實不一定。對於已經吃飯的孩子來講,如果吃完飯不及時清潔口腔(漱口或刷牙),食物的殘渣就會附著在牙齒表面滋生細菌,慢慢導致齲齒。或者有些孩子夜奶頻繁,含著奶瓶睡覺,也容易長蛀牙。

6. 不能給孩子用牙線,會讓牙縫變寬

像我家淘爸就是這樣的觀點,我剛開始給孩子使用牙線,還遭到了淘爸的反對,認為這樣會讓孩子的牙縫變寬。其實牙齒本身就有一定的活動度,使用牙線不會導致牙齒移位,也不會讓牙縫變寬。反而使用牙線的話,能夠將牙縫中的殘渣清理乾淨,有效保護牙齒,預防齲齒的發生。

7. 孩子牙齒沒問題就不用看牙醫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這種態度:既然沒有問題,為什麼還要看醫生呢?其實孩子的牙齒從小就應該好好護理,即使沒有出現問題,也要做好這三件事,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孩子的牙齒。

塗氟:給孩子的牙齒上塗上氟化物,能夠增加牙齒的抗齲能力,這是預防齲齒的重要手段。一般半年做一次,有齲齒的孩子,每3個月就要做一次。

窩溝封閉:用窩溝封閉材料材料,把孩子牙齒上的溝溝縫縫填平,這樣食物殘渣不宜停留,也能有效預防齲齒。如果孩子願意配合,在3歲後就可以做了。

牙科檢查:家長最好能定期帶孩子檢查牙齒,一方面能及早發現口腔問題;另一方面也能讓醫生幫助孩子做齲齒的風險評估。

淘媽說:淘媽之前見過一個女孩有6顆牙壞掉,從開始治療到完全好了,花了將近4萬。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孩子也沒少吃苦。所以不管是從省錢還是孩子的健康考慮,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的牙齒護理問題。如果能避開以上這些誤區的話,真的是省錢又省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Q9_sXQBd8y1i3sJTH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