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剛大夫
溫水煮青蛙,源自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的研究。
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不是沸水),青蛙受不了突然而來的高溫刺激而立即從水中跳出來得以逃生。
1872年一個叫「亨滋曼」的宣布,如果你加熱的速度足夠低,那麼青蛙並沒有跳出來的打算。1875年,
亨滋曼使用了90分鐘把水從21攝氏度加熱到了37.5攝氏度,平均每分鐘升溫速率不到0.2攝氏度,就沒觀察到青蛙的行為異常。青蛙可耐受的臨界高溫(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約是36-37攝氏度。如果加熱到37.5攝氏度,青蛙即使沒有立即死亡,已經喪失一躍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離它不遠了。
溫水煮青蛙的案例,常常用它來比喻被拉下馬的貪官,關門倒閉的企業。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從事糖尿病防治22年了,這個故事也常常被使用在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大潮的比喻中。
幾曾何時,糖尿病已經逐漸年輕化。很多正值青中年的「幹將」們,也被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問題籠罩。
不就是血糖高點嗎?我還要工作,沒有時間住院,沒有時間聽講座,去學習那些「婆婆媽媽」的「抗糖秘籍」......
血壓高怎麼了?我也不頭暈。很多人血壓超過了160/100,甚至更高,仍然再「堅挺」拒藥。
是的,剛開始血壓高的時候,您的身體為您報警了,出現了頭暈,腦脹,耳鳴。慢慢的,習以為常的您會發現,血壓超過160/100的時候已經沒有了那些症狀,甚至有人吃藥降低到120/70的時候反而更「難受」,索性就更不吃藥了。
糖尿病的診斷,很可能來自體檢,沒有所謂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狀,也或是有些症候,但是不痛不癢,哪顧得上她?您還有工作,還要掙錢!---這是我聽過很多次的話。
肯定的,不積極的治療,就會出現併發症!只是這種併發症來的太慢,就像故事中慢慢升高的水溫,不易被察覺。
糖尿病治療中,有一種「1-6-10」現象。
就是說剛開始診斷糖尿病的時候,大多會很積極的「治療用藥、檢查」。但是發現很多時候,空腹血糖5和10mmol/L,真的沒有任何症候的區別,在拚命掙錢養家意識的「擠壓」之下,看醫生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
突然之間,發現眼睛有些迷糊,四肢有些麻木,常常已經是6、7年後的事了。此時的這些症狀又使得很多糖友開始「恐懼」而重視。於是,又積極的奔波於一些醫院、專家之間,也或許會住上一段時間的醫院。症狀在一段時光里,或有或無,或輕或重。隨著時間的延長,惰性心理再次復燃:治不治也不會很快怎樣,先去掙點錢再說吧。
很多糖尿病綜合指標控制欠佳的糖友,在發病10年以後,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開車時視力不行了,腳上踩剎車的感覺也不一樣了,下肢浮腫也出現了,甚至不小心弄破了腳。
當醫生告訴您:您的眼底情況很嚴重,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您的腎臟也很嚴重了,血肌酐已經接近300,真的很麻煩了。此時醫生只能盡力延緩尿毒症時日的到來。
更多的糖友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卻大把大把的鈔票投在生命的最後時光。透析前一兩年的很多糖友,每個月投入數千人民幣去保腎吃藥,有時候真得是已經太晚了。
在糖尿病爆發 的大潮中,很多糖友也親眼見張三在喝酒,李四在熬夜,王五水果無忌,王二麻子每天4包煙,不吃藥,不測血糖的,大有人在。
在婦幼醫院,也時常聽著妊娠期高血糖的父輩祖輩在背著醫生說,別怕,鄰居二丫懷孕時血糖比你還高,現在不也挺好的。醫生讓用藥,讓住院,都是「黑」......
(再漂亮的醫院,也不是天堂)
有50歲糖友因為糖尿病神經性潰瘍糖尿病足住院了,每天至少三包煙。我故意騙他:北京有個治療糖尿病足的教授,看到吸煙的糖尿病足病人,就不讓住院了。下午又找到他慢慢嘮嗑,「這些細節你一定要注意的,到真正要失明的時候,即使你傾家蕩產也無濟於事」。
記得有個已經故去的北京大叔,有糖尿病,自孩子那個年紀就開始吸煙,後來因為心臟下了3個支架才戒了1年的煙。一年後,藥物洗脫期過去了,煙就重新被「煙友」√了起來。3年後又下了4個支架。不到70歲就走了。
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這些靜悄悄的「殺手」無時無刻的靜候在健康大道上。
數據顯示,在糖尿病治療的金錢世界裡,用於早期血糖管理的支出只有20%,而用於併發症(嚴重)的花費接近80%。
如果糖尿病診療的資金分配從原來的2:8,調整成4:6,甚至6:4,他的健康肯定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誰都會死,所以世人常說人生就是個「生老病死」的過程。
其實,在《黃帝內經》中對「健康」人生的設定應該是「生長壯老已」。已,是停止,也可以是死,但不是病死,而是正常的自然死亡。
人是高級進化的動物,但是,青蛙也不簡單。在溫度的自我應對上,它比人類的適應能力更強。
如果命中注定還有一年之壽,血糖高一點就高一點吧,25度的水溫肯定比0度更舒服些。
那些來日方長的糖友啊,一定記得不要成為被水慢煮的青蛙,要常思心中那一處「生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也算是入世養生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PaPoW8BUQOea5Owpe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