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CEO走馬上任,未來的NBA中國會更加「中國」嗎?

2020-05-12   楊毅侃球

原標題:新CEO走馬上任,未來的NBA中國會更加「中國」嗎?

「跟中方開展交流與合作,卻不了解中國的民意,這是行不通的。」去年在莫雷事件爆發之後,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面對媒體這樣說道。

事實確實如此,NBA自1992年在香港設立大中華區辦事處以來,到2008年NBA中國成立,雖然歷任CEO多有華人面孔,但從未有過本土出身的CEO。這就導致有人詬病:作為NBA駐中國的辦事機構,NBA中國的領導人卻顯得不那麼「中國」。

昨天,NBA中國官方宣布,馬曉飛將出任NBA中國新一任的CEO,他成為了NBA中國成立至今第一位出身大陸的領軍人物。

目前NBA所面臨的困境是顯而易見的。賽季初期莫雷的不當言論讓聯盟在中國的處境岌岌可危,今年的疫情又讓NBA再遭重大的打擊。這讓在過去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NBA一下子停滯了下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NBA勢必急於在中國完成破冰,重拾昔日的輝煌。同時2020年對於NBA來說又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因為今年對於NBA在中國的轉播是「合同年」。5年前NBA與騰訊簽下轉播協議5億的數字媒體獨播權,該協議到2020年賽季結束後到期。雖然在去年的時候雙方曾經宣布將再以15億的天價續簽五年,但是莫雷事件導致NBA在中國的商業價值極具下降,這給雙方的合作帶來了極大的變數。

所以馬曉飛此次屬於標準的「臨危受命」,他不但肩負著NBA在中國市場復興的希望,同時他在上任初期的發揮將直接影響NBA在今年轉播合同能否順利簽署。

如果不是資深的體育工作者,或許並不了解馬曉飛其人。他擁有哥倫比亞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羅格斯大學數學學士學位,在出任NBA中國的CEO之前,他曾擔任過巍美中國的CEO。任職期間,馬曉飛先後與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北美職業冰球聯賽(NHL)、終極格鬥冠軍賽(UFC)、PGA和LPGA巡迴賽、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等賽事建立合作關係,在提升他們擴大在中國的影響力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他不僅懂中國體育市場,還懂NBA。因為在加入巍美中國之前,他就曾在NBA駐紐約和北京的辦公室工作十年以上。2007年NBA中國賽圓桌採訪,馬曉飛是時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的翻譯,2008年他直接參與了NBA中國的建立,所以馬曉光此次是重回老東家。

連NBA總裁亞當·蕭華也說:「我們歡迎馬曉飛重回NBA,當初我曾與他一起工作,我可以證明,他的經驗和對於NBA的了解將助力籃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同時為深化兩國的人文交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細看蕭華的說辭,想必著重點應該在後半句。單論籃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其實已經很好了,馬曉光真正作用應該在於深化兩國的人文交流,而莫雷事件的爆發,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兩個國家之間的人相互了解不夠以及文化差異巨大。

談到馬曉飛,有一個人必然繞不開,他就是馬曉飛的父親,被體育圈成為「央五教父」的馬國力。馬國力是央視體育頻道的建立者,也曾擔任北京奧運會轉播執行長,現任CBA公司董事長特別顧問。

他不但在籃球圈乃至中國體壇有著極大影響力,同時與NBA也有著極為深厚的淵源,因為當年他直接參與了央視對於NBA的引進。

總之,馬曉飛熟悉中國市場,熟悉NBA,同時由於其父的關係,他又與中國籃球和央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樣看來,他確實是當下最適合的人選。

儘管如此,我們對於馬曉飛未來的工作難度也不宜估計得太過樂觀。就在他上任的前一天,央視對於NBA剛剛發表過強硬的表態,前者官方闢謠了NBA將會復播的傳聞:「截至目前,我們與NBA方面沒有任何接觸和交往。我們重申,在事關中國主權的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嚴肅的、鮮明的、一貫的,不會有任何含糊和迴旋的餘地。NBA高層對此應該是清楚的。」

這就仿佛是央視送給馬曉飛的一份「見面禮」,起碼到目前為之,央視與NBA沒有絲毫想要緩和的跡象。

另一方面,觀眾對於NBA的情感也急需彌補。央視的反應也反映了相當數量的國人對於NBA的態度。作為曾經最受中國球迷愛戴的火箭隊的總經理,莫雷的言論幾乎讓NBA在中國積累了數十年的觀眾緣毀於一旦。從官方和民間兩方面修補與NBA的關係,同時消除中國市場上上下下對於NBA的負面情緒,在當下的背景之下,這項工作勢必難於登天。

悲觀的講,NBA在中國的前路受制於多方阻礙,或許並非一人之力可以改變。但是樂觀的講,馬曉飛的走馬上任也在黑暗中給了大家一絲希望。畢竟目前來看他是最適合承擔這項艱巨工作的人,我們也可以適當期待他帶領NBA在中國實現觸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