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的記憶:NINE PERCENT的解散,直指內地偶像經紀的先天不足

2019-10-16     清麥

10月12日,由蔡徐坤、陳立農、范丞丞、黃明昊、林彥俊、朱正廷、王子異、王琳凱、尤長靖組成的限定男子組合"NINE PERCENT"舉行了解散演唱會,宣告了中國第一個全民PICK的男子組合落下帷幕。

NINE PERCENT出道之際,作為中國第一個由視頻平台主導的偶像選秀節目,完全仿照韓國大火綜藝《Produce 101》賽制,聯動數百家小型偶像企劃公司,將組合成員選擇權交給了所有的飯圈女孩,引起了飯圈熱潮,並誕生了蔡徐坤這一現象級idol,徹底改變了流量格局。

《偶像練習生》

然而在打開偶像元年的輝煌,卻衍生出諸多限定團問題,最終這一備受期待的男團卻草草收場,團體活動屈指可數。

在解散之際,甚至有團粉向金氏世界紀錄官方微博留言,請求吉尼斯為這個組合頒發一份"全球最難合體團"的記錄,因為截止今年8月13日,NINE PERCENT僅合體55天。


相比於當初轟轟烈烈的出道,後續的NINE PERCENT組合運營簡直堪稱偶像經紀的反面教材,如此潦草的收場,也揭開了中國偶像經紀最深層次的先天不足。雖然節目和組合模式可以完全從韓國照搬,但韓國整體的偶像經紀娛樂環境卻是沒辦法複製的。

1、市場根源:中韓偶像選秀節目誕生背景差異,形似神不似

韓國《Produce 101》的誕生背景是由於韓國偶像工業已經發展成熟,從前端的偶像選拔、培訓、出道,到後期各類打歌平台、綜藝節目、演唱會、音源售賣等人氣提升和商業變現環節,都已經形成一套系統成熟的工業化產業鏈條。

《Produce 101》

而由於行業集中度高,SM、YG、JYP三家公司占據了偶像市場的60%以上,若加上新貴Big Hit,留給小型偶像經紀公司的機會太少,媒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電視台資源自然向大型偶像企劃社傾斜。

由此,韓國Mnet電視台推出《Produce 101》節目,給予非四大背景出身的偶像們出名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在《Produce 101》節目中鮮少發現有SM、YG、JYP的藝人或練習生參演。

中國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節目的誕生和韓國相反,韓國是市場成熟下給予弱者的一線生機,而中國是偶像市場尚未成熟下偶像經紀公司的妥協。雖然我國偶像經紀雖然前有《超級女聲》,後有《中國好聲音》,但都離偶像組合差點意思。

《超級女聲》

由於偶像經紀前期的巨大投入、極大的風險性和缺少曝光渠道,使得我國偶像經紀公司數量和質量上都相對偏弱,直到《偶像練習生》大火後,偶像公司才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創立。

所以在視頻平台提出節目邀約後,大部分偶像經紀公司都積極參與其中,畢竟視頻平台S級綜藝的流量和聲量是極為珍貴的資源。

2、根本原因:限定團分約難題,平台話語權弱勢

由於限定組合各成員都來自不同的經紀公司,所以在組合活動和原公司活動產生衝突時,就牽扯到公司之間的利益問題,即便如騰訊般強勢,也最終在樂華的對抗下修改了部分條款。

《偶像練習生》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初也未料到後續的火爆,只籌備了三個月的《偶像練習生》雖然在錄製前與各家經紀公司簽署了 "共享經紀約",但條款內容相對鬆散,在NINE PERCENT出道後雖向各大經紀公司追加了數十頁條款,但早已時過境遷。

樂華七子

C位出道的隊長蔡徐坤接連缺席集體活動;樂華三子在NINE PERCENT和自家公司的見面會兩頭跑,甚至一度刪去NINE PERCENT標籤,平台的話語權和對藝人的行程掌控力弱,自然組合的運營也難以展開。

此外,人作為偶像產業的核心要素,又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蔡徐坤在出道後和前東家合約糾紛長達一年,雖然最後和解後以個人工作室名義與愛豆世紀合作,但不得不深思:如果偶像和前東家解約,那麼平台和前東家的合約在偶像身上還奏效嗎?

3、運營問題:經驗不足,缺乏大型偶像團體運營規劃

NINE PERCENT由愛豆世紀運營,愛奇藝持股55%為最大股東,《偶像練習生》製作人姜濱擔任法人代表;第二大股東為占股35%的亞洲一娛樂有限公司,它的老闆是一手捧紅金城武、F4、蔡依林、林志玲的"台灣綜藝之母"葛福鴻。

但是個體藝人的經紀和偶像組合的運營存在著較大差異,偶像組合更需要粉絲的維護和相關內容的產出,例如粉絲見面會、演唱會、音樂專輯等直接面向粉絲的活動,而愛豆世紀無疑在這方面表現差勁。

音樂方面,NINE PERCENT 只出了兩張電子專輯,第一張專輯是出道半年後才推出,最後一張專輯只有九位成員的SOLO單曲;巡演方面,只舉辦了一次巡迴演出;團綜方面,臨近解散,所謂的團綜《花路之旅》才姍姍來遲,而且本質上是一部紀錄片,攝製於NINE PERCENT美國洛杉磯集訓期間。

《花路之旅》合照

除了缺少偶像團體運營經驗外,限定團的短視性更是弊病多多,缺少長線的規劃。利益分割下,前一年半時間歸屬愛豆世紀,所以從商人角度出發自然著眼於賺快錢,出席各種商業活動和代言,不白費力氣為各個經紀公司做嫁衣,更何況明年再舉辦一次偶像選秀,又會有新的小鮮肉。

4、渠道問題:偶像團體後續資源設施匱乏,團體成員各奔東西

韓國偶像出道後有相應的固定打歌平台、音源排行、專輯銷售和綜藝節目等。而我國相應的後續配套設施遠落後於偶像的推出。

我國偶像非常缺少曝光舞台,在節目結束後經常會出現後續乏力的情況,只有少數頭部偶像能夠對接上優質資源,例如孟美岐出演電影版《誅仙》,楊超越成為《心動的信號》《哈哈農夫》節目固定嘉賓,而其他大部分練習生從此就查無此人了。

這種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中國音樂公告牌》、《由你音樂榜》等打歌平台也很快沒了下文,不過音樂領域隨著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格局的慢慢穩定,排名機制和數字專輯也開始興起,後續基礎設施正在不斷的建設和完善。

缺少團體曝光下,組合成員也只能分散活動,在各個領域努力開闢出自己的道路。

蔡徐坤、尤長靖專注音樂,蔡徐坤專輯《YOUNG》銷量突破600萬張,成為QQ音樂平台首張獲得史詩唱片等級認證的個人EP,尤長靖在影視劇OST領域風生水起,演唱了《親愛的熱愛的》《扶搖》等的插曲;

陳立農、范丞丞涉足影視,陳立農與李現拍攝了雙男主古風電影《春江花月夜》,同屬樂華娛樂的范丞丞與程瀟也出演了愛奇藝自製的《靈域》一劇;

剩下的其他幾位主要在各大綜藝和商業代言領域活躍。

《春江花月夜》雜誌封面


《偶像練習生》點燃國內市場,被認為集結了當時國內頂尖練習生資源,市場一度渴望NINE PERCENT成為中國偶像元年的開啟標誌,驗證一個行業走向了成熟,但最終這僅是一個綜藝節目的成功。

在現有的視頻平台主導下的偶像組合,受制於短線運營和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不得不成為粉絲們的意難平。

要麼視頻平台自己來做全流水線的偶像經紀,要麼獨立的偶像經紀公司逐漸強大到擺脫節目的控制,實現獨立發展,只有這樣才有希望誕生真正的精品組合,中國的偶像市場才能實現良性發展,而非一波波的割韭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Jlu020BMH2_cNUg8Vs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