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語熱搜爆了,棄考的36萬人後悔了嗎?

2023-12-23     視覺志

原標題:考研英語熱搜爆了,棄考的36萬人後悔了嗎?

張雪峰的預測,成了真。

去年12月,張雪峰就曾發過一條微博預測2024年的研究生報名人數會下降。

彼時,幾乎所有專家和教育機構的預測結果都指向,今年考研熱度的攀升。

預言向兩個方向駛去,但現實向來只會用尖銳的數字給出唯一的結論。

前幾天,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報名人數為438萬,比去年減少了36萬人。

這一局,張雪峰贏。

突如其來的考研降溫,成了眾人口中最津津樂道的牙祭。

昔日人人艷羨的高學歷文憑,搖身一變成了燙手山芋。

而同一時期的另外兩組數字,讓這現實故事的張力更盛:

— 從千禧年開始,我國本科應屆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2024年達到1187萬人。

— 今年國考報名人數首次突破300萬,平均77人爭一個崗位。

如今,再回看張雪峰的舊帖熱評:「學歷提升速度趕不上就業市場內卷速度」「考公人數指數增長」。

似乎,一切又早有預兆。

考研、考公、找工作,在原本三線並行的選擇中,有人早已悄悄岔了路。

昨天還高喊著學歷至上的年輕人,在被當頭一棒擊中後,用一種近乎沉默的抵抗,交出了另一種人生答卷。

他們,都是如何想的呢?

視覺志採訪了幾位做出不同選擇的年輕人,聽聽他們的故事。

賺錢的學歷

前幾年的用人市場,總有些不成文的規定。

論綜合能力,在碩博圍攻下本科生根本沒有話語權;論技能的專業能力,本科生似乎又不如大專生的性價比高。

於是,夾縫中的本科生,尤其本科雙非,成了一種尷尬處境的代名詞。

要想在本科學歷早就不夠用的職場圍獵里脫穎而出,學歷晉升就成了唯一的機會,於是迎來了浩浩蕩蕩的考研大軍。

「凌晨兩點我剛刷完題準備睡覺,看了眼備考群發現大家還熱火朝天地討論專業題。就那一瞬間我整個人的情緒就崩潰了,哭了能有大半宿。」

尚晴的聲音有些顫抖,她至今都不敢仔細回憶三戰蘇大的那段至暗時光。

研二的尚晴,馬上就要30歲了,她把自己最好的年紀都投入這個碩士文憑里了。

蘇大是她高中就認定的學府,可惜滑檔的她只進了一個二本。也許是想給自己一個交代,她沒怎麼考慮就走上了考研的路。

二本生跨專業考研本就很難,何況蘇大新傳專業的搶手程度不亞於一些985高校。

第一年沒能上岸,向雯只覺心有不甘,可當向雯得知自己第二次考研敗在面試的那一刻,她的信念開始崩塌。

——她懷疑自己這條路,選得究竟是對是錯。

可如果這個時候放棄考研再去找工作,不光意味著無法拿到進階學歷所賦予的通關優待,更代表這兩年的應屆畢業生身份紅利被白白浪費了。

所以留給自己的,只有上岸這一條路了,沒有第二個選項。

可畢竟考研太卷了,成功者少數,失意者多數。

於是後來,只求上岸不求名校,就成了考研黨的新命題。

孟飛,就是逆向考研的一員。

本科浙大的孟飛,在拿到雙非高校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那天起,身邊就充斥著質疑的聲音。

「高考白考那麼好了」「又考回老家了」「上了名牌學校也沒用」,這是孟飛早已預見的風暴。

從C9聯盟滑到雙非,為了上岸選擇一個比本科層次低的學校,真的值得嗎?

其實孟飛對自己的規劃很清晰,他想要的只有一個研究生學歷。

事實上,回到老家讀研工作,是孟飛早已選定的歸宿。

比起學術的深耕,拿到研院和當地名企的合作資格,才是孟飛想要抓住的跳板。

在學歷與職務更加捆綁的時代,看似不合理的逆向考研,成了越來越多考生的選擇。

不得不承認,伴隨著現實逼迫,學歷的晉升不再單純為了拓寬知識邊界,而是一個更具利益化的符號。

於此同時,一個新的韭菜市場正在成型——學歷注水。

學歷注水

當學歷和利益掛鉤,一部分人有了新的需求,他們沒空重回校園讀書,卻十分需要高學歷文憑。

工作3年後突然決定考研,是阿萊的被動妥協。

在出版行業這個論資排輩的勢利場,哪怕付出高於別人千百倍的努力,本科畢業的阿萊都拿不到任何晉升機會。

她也曾因深感不公而橫衝直撞地向前輩討要說法,在對方語焉不詳的回覆里,她懂了,這是隱形的學歷桎梏。

但在沒有殷實的物質基礎給生活作保證的前提下,早已脫離學生身份再做回學生是一件「危險」的決策。

何況在這個辭了工作就看不到明天的就業環境之下,就算學歷傍身也不能保證輕易找到更合適的工作機會。

選擇非全,對於渴望用學歷晉升來換取工作優待的阿萊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但每年只有一次的全國統考讓阿萊神經緊繃,同事午休她刷題,通勤路上練聽力,拒絕社交放棄娛樂,她必須抓牢每一次機會。

儘管對於這種非全學歷,在世俗的認知里總是被蒙了一層「花錢買學歷」的有色濾鏡,但人們仍趨之若鶩。

因為,學歷就是拉高薪資最強有力的手段。

更有人甚至不惜往學歷里瘋狂注水,俗稱去國外「買學歷」。

在被揭露的「高學歷產業鏈」里,大批「學歷製造工廠」瞄準這種心理。

有人跑到韓國高校花了20多萬,只為了用12天極速完成一學期的博士課程。

而這些注水高校的入學標準不僅沒有韓語等級要求,甚至還會保證入學後全程中文翻譯授課。

重利之下,秩序之外的違規操作,近年已成流行。

知乎上,有一名留學諮詢師分享過一條極具現實色彩的內容。

在面對留學的諮詢時,某位人類學博士故意引導客戶可以找搶手代考、替考。

「這個人類學博士,幫我克服了對人類學的期待與理想化。」

是的,很魔幻,學歷可以用金錢來獲取。

這樣超速成的注水學歷多了,學歷尤其是國外學歷,自然就會因泛濫而貶值。

有網友吐槽花百萬讀研,結果找工作月薪三千。

到頭來,受害的又是哪些寒窗苦讀、躊躇獨行卻靠真本事學習的人呢?

也難怪風氣到了今年,讀研似乎已經成為有錢人家孩子錦上添花的裝飾。

有博主分享了自己無意中發現工地幹活的父親每天只買些蘿蔔和掛麵吃,連回家的路費都不捨得花,她心疼父親。

但就因為還在上大學的女孩最後說了一句「我想要考研,想掙錢,想讓爸媽不那麼累」,評論區炸了。

「你沒資格考研」,評論區赫然出現的評論讓人看得一愣。

「窮人不配考研」,因為人們發現考研的性價比實在太低了。

想要為父母分擔壓力,孩子就要放棄追逐理想的權利,只能早早出去打工?

在這上岸以後擺爛打遊戲混日子的現狀下,在造假橫行的學術注水裡,學歷的標籤早就爛了。

到這一步,年輕人的路已經被堵死了。

放棄學歷

在學歷貶值的催化下,學歷無用的言論甚囂塵上,畢竟連市場都開始重新審視起第一學歷。

在上古版令人心動的offer《非你莫屬》中,北大研究生只因第一學歷是雙非,就被當當網創始人瞬間滅燈。

「只看第一學歷」的拒絕言猶在耳,要知道那可是2013年初播出的節目。

當時間走過十年,「學歷查三代、本科定生死」的詛咒竟然又回來了。

圖源:《非你莫屬》

隨著就業崗位減少,如今無論是以MBB為代表的頂尖諮詢公司,還是BAT為首的網際網路大廠,第一學歷都已經成為了主要篩選條件。

有網友在職場軟體中分享了自己找工作的歷程:

同濟大學的計算機博士,因為本科雙非的緣故,連大廠的簡歷關都沒過,到手offer上的薪資待遇甚至比不上一個經驗豐富的985本科畢業生。

這荒謬的現實,讓年輕人終於看透,再卷學歷也沒用了。

於是,他們開始卷向其他方向。

2017年,有12.18%的清華大學畢業生考入體制,4年後這個數字變成了22.7%。

再到今天,高知群體的選擇重心開始偏倚,博士去縣城當村官都已經是小城裡見怪不怪的常態了。

甚至,在有些選擇里,考研已經成為了考公的墊腳石。

邱成就是這樣想的,他考研的目的不是為了晉升,也不是為了拿到更好的offer,單純是為了重新獲取應屆生身份——去考公。

「本科畢業只想著能靠自己闖出一番天地,根本沒想過去干那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

從牴觸體制的一成不變到主動選擇入局,有時候只需要一個大環境的推手。

工作三年,突如其來的裁員,讓邱成順遂的人生第一次產生出強烈的危機感。

他沒想過網上的「35歲魔咒」會這麼快得應驗在25歲的他身上。

找工作時候的處處碰壁成了壓垮邱成的最後一根稻草,支撐邱成前行的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高傲心氣被一擊即碎。

他開始研究起考公,可沒了應屆畢業生的王牌身份,邱成能報考公務員可選擇的崗位少之又少,偏遠的地區和自己不感興趣的崗位讓他不甘屈服。

他決定先考研再考公,這是一個瘋狂的決定——

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更需要面對面對兩次人生大考結果的勇氣。

還在路上的邱成,不止一次後悔,如果當初選擇「一步到位」,是不是就不用經歷如今這麼多的坎坷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提前有了「求學歷不如走體制」的意識,這也就回到了我們開頭,為什麼今年考研人數驟降,而考公之勢節節升高。

小萌從大一開始,就開始刷行測題,申論的素材積累本比期末的複習書還厚,就算在宿舍舉著手機也要集集不落地看完每晚的新聞聯播。

不再去糾結考研和工作,一門心思地錨定畢業就考公,是她為自己人生規劃的未雨綢繆。

滴水能穿石,而她的超前奔襲,也的確讓她一次上了岸。

然而,回頭看,這些年輕人的被迫選擇,難道不是一種可悲嗎?

我們早已忘了學習的意義,只把學業的佐證當做終極目的,把跳動的工資當成學習的全部價值。

那些因著學歷進階而收穫的成長和知識,那些在大學課堂上看到的風景和眼界,不才是我們該收穫的寶藏嗎?

那些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解構重塑的自我意志,那些博聞而自省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才是我們該追求的嗎?

圖源:《親愛的學弟學妹》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但你說,這道理年輕人不懂嗎?

闖盡天涯,屠龍的少年在千山萬壑中回身,才終於發現自己渺小地可憐。

或許,放棄學歷,清醒地上岸,也只是年輕人一種無奈的妥協吧。

23 / Dec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蟲二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9f0860dd076a85ff72b116edf47e5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