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的主要發病機理是炎性分泌物或滲出物大量充斥在肺間質及肺泡里,從而阻斷了新鮮空氣進入肺泡與體內二氧化碳進行交換,導致機體缺氧,甚至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還沒有特效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更多採取的是對症支持療法,其中吸氧是貫穿於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對症治療措施。
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里提到的氧療指導意見外,吸氧的原則是:高分壓、短刺激、控總量、次優先,有以下吸氧方案。
常壓飽和吸氧或呼吸機正壓給氧(氧濃度100%):建議4~6次/日、20~30分鐘/次,由於吸入的氧分壓較高,能迅速糾正缺氧、減少炎性滲出,採取間斷高分壓吸氧有利於病情恢復,充分考慮到了氧化損傷及氧中毒風險。
霧化吸氧:德國報道應用霧化的方法短時間內治癒4例新冠肺炎患者,如果採用霧化氧療可能給患者帶來更多益處。藥物可以通過霧化的方式直接輸送到呼吸道及肺泡。
高流量吸氧:適合於呼吸微弱重症患者,在新冠肺炎治療中已經取得了理想效果,每1-2小時休息5分鐘可能更佳。
在第五版診療方案里提到了面罩吸氧,如今面罩吸氧包括:開放式面罩吸氧、儲氧面罩吸氧(部分重複與非重複吸氧面罩)、文丘裡面罩吸氧、閉式面罩吸氧(飽和吸氧面罩與呼吸機吸氧面罩)等,總體原則在患者能夠耐受的情況下,根據現場氧療條件,儘可能選擇吸入更高氧分壓的方法。
中國醫學論壇報·壹生平台邀請北京市海淀醫院高壓氧科主任 丁建章老師為醫生同道們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吸氧建議」。
直播時間:2020年2月13日(周四)晚7:30。
歡迎各位老師報名觀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