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哪些國家援助了中國?中國最大的援助國在歐洲

2024-08-11     丹寶星辰

回顧我國近代,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絕對是中國人民不能忽視的血淚史。

如果不是蔣介石

「攘外必先安內

」的政策,讓張學良部隊在日本一開始侵占東北時不予抵抗,也不會養大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讓他們依託東北豐富的礦產資源做補給,瘋狂地向中國各地發起進攻。

好在,中國人民都有著一副錚錚鐵骨,不甘心做亡國奴,最終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把侵略者趕出了國內,成功洗雪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

可是,始終有人認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其他國家的援助,倘若沒有國外的援助,抗日戰爭或許會往後持續三五年才能結束。這種說法有何證據?可靠嗎?

伸出援手的「友國」

縱觀我國近代的歷史,確實有三個國家,對中國伸出過援助之手,

除了我們熟知的美國和蘇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其實是在歐洲的德國。

讓我們把時間追溯到1928年,國民黨南京政府還沒成立的時候,中國就與德國開始有了聯繫,而這一切都與蔣介石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蔣介石早年對德國的軍事制度以及軍事裝備十分推崇,他獨掌大權之後,認為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在歐洲境內,被其他國家孤立,與當時中國被帝國主義列強壓迫的狀態很相似,這讓蔣介石對德國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蔣介石便派中山大學教授

朱家驊

前去德國,請德國派遣軍事顧問來華,方便兩國在軍事上開展更深層次的交流工作。

當時的德國也急需一個貿易夥伴,來為自己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支持自己德國經濟的發展和軍用武器的製造。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1928年8月,德國與當時的蔣介石政府建交,成為美國後第二個與蔣介石政府建交的國家。

之後,德國先後派遣幾任軍事顧問來華,國民黨炮兵、航空兵和騎兵的建立都離不開德國人的幫助。

其中1935年來華的

法肯豪森

將軍,還預判了兩年後日本侵華戰爭的大致走向,並向蔣介石提交了一份《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詳細說明了他的一系列觀點。

然而,蔣介石當時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對付中國共產黨身上,對這位德國將軍的建議一笑置之,蔣介石對時局的觀察,還沒有一個外國人看得深遠。

1931年,日軍正式開始侵華,發動「九一八」事變進攻東北,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要抵抗。

這時法肯豪森將軍,又重提抗日的重要性,這一次蔣介石依舊不予理會。

直到「西安事變」後,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全國上下形成了抗日統一戰線,蔣介石無奈之下,才開始抵抗日軍。

1938年4月,當時日軍派大規模軍隊進攻魯南地區,法肯豪森將軍親臨前線和國民黨軍官一起指揮戰爭,他提出誘敵深入,再一舉殲滅的法子。成功使國民黨殲滅敵人一萬餘人,這也是抗戰初期有名的

台兒莊大捷

除了派遣軍事顧問,武器方面德國也沒有吝嗇,抗戰初期,國民黨的武器幾乎都是德國進口,

粗略統計,德國一共援助中國四十萬的武器裝備。

國民黨的主力部隊也都是德械師。

直到1940年,德國和日本正式結盟,才停止對中國的援助。雖然有些遺憾,但單就以上這些事實來看,德國似乎也為中國抗日盡了不少力。

除此之外,還有蘇聯和美國,也是一樣。

1937年8月,「七七事變」剛爆發不久,蔣介石政府就與蘇臉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此後蘇聯向中國提供大批量的武器以及飛行人員,幫助中國建立飛行隊。

從簽訂條約起,蘇聯支援中國的飛行人員達到712人,還為中國培訓了1051名飛行員。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日本派飛機對武漢進行轟炸,正是蘇聯的支援的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與日本人在武漢上空進行殊死搏鬥,摧毀日軍飛機25架。

儘管最後武漢被日軍占有,但從抗日大局來說,這次戰役大大挫敗了日軍妄圖3個月占領中國的野心。從此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狀態,

另外蘇聯還提供了坦克、飛機、戰鬥機、汽車等武器和物資,國民黨依靠這些武器建立了國民黨第200師——中國第一支全機械化的部隊。

但蘇聯的支援並未持續到抗戰結束,1941年蘇聯為了保證自己國家的利益,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後,隨即便停止對中國的援助。

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並未放棄尋求外國援助,這時美國悄然登場。

1

940年起,美國就加強了與中國的聯繫,開始對中國提供少量的援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正式對日宣戰。美國對中國的援助被正式提上日程。

這一時期,國民黨的裝備又全部成了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光飛機就提供了1300多架,還有坦克600多輛,還有火炮迫擊炮,以及彈藥若干。

1941年8月1日,在美國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的幫助下,「飛虎隊」成立。

在「飛虎隊」作戰期間,共擊落日軍飛機299架,重創153架,立下汗馬功勞。

美國對中國的援助一直持續到了抗日戰爭結束,為加速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國還在日本扔下兩顆原子彈。

正義還是利益

看起來德國、蘇聯和美國確實對中國抗戰提供了一些援助和支持,但是他們的援助對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來說,重不重要還有待商榷。

我們先從德國開始看起,早期國民黨軍隊配備的都是德國武器,德國也確實推動了國民黨軍隊的建設,

比如在淞滬會戰中幾乎打光的

國民黨王牌部隊八十七師

,雖然並未取得最後的勝利,也挫傷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

德國援助確實存在於早期抗戰軍隊的方方面面,但德國並沒有把中國當成平等的合作夥伴也是事實。

首先德國賣給中國的武器質量良莠不齊,大多數都是本國淘汰下來的舊武器

,法克豪森曾經抽樣檢查過

進口的

毛瑟手槍

,每20支槍中就有6支不合格,

這樣的武器上了戰場是什麼後果,德國難道不知道嗎?

可是他們依舊把這樣的武器賣給中國,並且價格一點也不低。據調查,德國武器出口中國的價格超過市場價格三分之一還不止,這樣質量價格完全不對等的武器買賣,難道不是在割中國的韭菜?

其次,德國對中國的援助過程中,還掠奪了中國大量的礦場資源。

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鎢。德國人每年鎢的進口量60%都是來自中國,最高的時候達到79%。

德國曾給中國提供過1億馬克的貸款,償還代價就是每年用1千萬馬克的礦砂和其他原料償還,為期10年。

所以,德國支援中國的背後,無非是能從中國獲得大量的礦產資源以支持德國的軍工發展,順便還能獲取到販賣武器帶來的巨大利潤,把自己口袋賺得盆滿缽滿。

與德國相比,蘇聯和美國的援助就良心得多。

他們並沒有像德國一樣高價向中國出售武器。

蘇聯出售給中國的武器大多都低於市場價格20%左右,美國則幫助中國開闢了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把物資一點點地運到中國國內。

但這兩個國家對中國的幫助同樣不是那麼好心的。也不是出於人道主義原則的正義舉措,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

追本溯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背後少不了美國的影子。

二戰爆發之前,在歐洲大陸,德國迅速崛起,讓英法等國頗為忌憚,可是他們卻妄圖出賣其他國家的利益用於安撫德國,讓德國去對付蘇聯而放過自己。

美國同樣也是如此,不停地向德國示好,背後打著的也是利用德國的目的。

並且這還不夠,美國同時還扶持了日本,希望日本能和德國一起東西進攻,擊垮蘇聯。

1932年起美國不僅每年向日本提供大量的廢鋼和原油,並且還牽線搭橋,將德國的武器賣給日本。

一開始德國本不願意與日本做生意,但德國欠了美國的錢。於是美國貸款給日本,讓日本去德國買武器。再讓德國用賣武器的錢,來償還自己的貸款。

總之,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迅速壯大,這給了日本成功發動侵華戰爭的實力。

並且,日本侵華美國也是默許的。

美國希望藉由中國的物資去補充日本,讓日本有實力去對抗蘇聯。說白了是藉由中國的土地養壯日本這把刀,去重傷蘇聯,最後成就自己的霸權。

蘇聯最開始援助中國就是處於這個背景之下,蘇聯知道美國扶持日本的目的是在針對他,同時西邊還有德國虎視眈眈,為了不讓自己陷入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境地,

1937年,蘇聯與南京國民政府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在蘇聯看來,幫助中國對付日本人,就是在幫自己消除日本潛在的威脅。

為什麼蘇聯又在1941年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也是出於這個目的。當時德國已經對蘇聯宣戰,局勢發生變化。自然蘇聯的做法也產生了變化。

美國幫助中國也是因為局勢的變化

,抗日戰爭後期,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範圍越來越大,美國希望日本能蠶食中國的部分力量,但不希望日本蠶食掉整個中國。

在美國人的設想里,日本變強大的基礎是,必須在軍事等方面依賴自己,臣服於自己。可日本要是真的能在侵華戰爭中取得勝利,還能安心做自己手裡的刀嗎?

所以1940年,美國停止了對日本的援助,同時期開始援助中國,來制衡日本。

舉個例子,「飛虎隊」成立之初,

陳納德將軍

幫助中國貸款在美國購買了100架P40戰鬥機。一開始美國怕這批戰鬥機影響日本侵華的腳步,一直被扣押不予放行。

等到1941年,美國擔心中國打不過日本的時候,就果斷放行了這批戰鬥機,還提供了許多空中的資源,幫中國增強空中力量。

可見,所有的國家援助中國,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而不是真心實意地幫助中國趕跑敵人。

真正幫中國人的從來只有中國人自己

在抗日戰爭中,真正的戰場主力還是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德國也好,蘇聯和美國也罷,他們所提供的援助都是提供給國民黨的,

中國共產黨並沒收到國外的援助。

蘇聯在與蔣介石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時,曾要求蔣介石政府把援助的四分之一撥給中國共產黨,可蔣介石視我黨為死敵,怎麼可能會答應這種條件呢?

後來蔣介石之所以會給我黨提供武器,也是在我黨的軍隊接受了國民黨改編之後,成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才得到國民黨的武器援助。自然蔣介石也不會太大方,不會像國民黨自己的軍隊那樣,武裝到牙齒。

我黨主要的武器來源一是建立敵後兵工廠自己生產,二是直接從日軍手裡繳獲。完全是通過自己的力量把敵人趕出了中國。

又關那些援助國家什麼事呢?

中國人的事情,終究還是要依靠中國人自己

小米加步槍,雖然在表面上敵不過日本侵略者先進的飛機大炮,但是我黨團結了全國人民抗戰,依靠廣大勞動人民的生產力,為軍隊提供支持,照樣把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

因此,看待歷史時,無需刻意去拔高外國人對中國的貢獻,他們確實為中國抗日付出了一些努力不假。

但任何事情都是正反兩面來看的,他們雖然幫助我們國家,但也同樣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了日本的崛起,為日本發動戰爭,繼續戰爭提供了條件,這一點我們同樣也應該記在心裡。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抗戰時期也好,和平時期也罷,只有我們國家自己的綜合國力發展起來,才能真正的強大,再也不怕任人宰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7f0888faa27d28118d98e58f49868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