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雄大師班:電影是導演送給觀眾的禮物

2024-06-22     上觀新聞

「今天在場有學生和想要成為導演的年輕人,我想說一些有對你們用的東西。」6月22日舉行的金爵評委主席大師班上,法國導演陳英雄打斷了主持人「兩次參與電影節評委感受」的採訪提綱。一個半小時有限,他想用於講述電影而不是自己。

要讓觀眾覺得「值」,正如陳英雄對於電影創作的精密思考:「我當導演時不關心觀眾想看什麼,愛看什麼,不關心票房。對我來說,作為導演最重要的是給觀眾一份禮物,這份禮物必須超越觀眾的期待,獲得遠超票麵價值的收穫。掌握電影語言的精髓,才能送給觀眾這份禮物。」

陳英雄大師班 鍾菡 攝

他滔滔不絕,將自己20年來的導演經驗傾囊而授,從中也能窺見,電影大師背後的「英雄所見略同」。

訓練自己,學會表達

陳英雄出生於越南,1975年定居法國,1992年推出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青木瓜之味》便在坎城等國際電影節收穫榮譽。之後他又創作了《三輪車夫》《夏天的滋味》《伴雨行》《挪威的森林》《愛是永恆》等。

2011年,陳英雄擔任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並在電影節期間舉辦作品《挪威的森林》新聞發布會。時隔十三年,他帶著新片《法式火鍋》來到上影節,擔任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

電影《青木瓜之味》劇照

在大師班上,陳英雄穿著黑色西裝外套、白襯衫,淺藍條紋絲巾和深藍色褲子呼應,充滿藝術家氣息,現場來了不少外國聽眾。

「電影是跨越國家、民族的藝術語言,有其區別於其他藝術語言的特殊性。」陳英雄認為,導演必須創作出獨屬於電影特性的產品,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儘管導演無法像小提琴家一樣做日常練習,但他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訓練方法,並大方分享:「堅持這樣訓練,兩年以後你就可以成為全新的人。」

這種訓練方式來自兒時父親的啟發。「父親教我兩點,第一,要誠實面對自己,第二,要有耐心。」他詳細介紹了10歲時父親對他的訓練方式:將小紙片從1到100編上號,放進火柴盒裡,塞到枕頭下。第二天打開,吹一口氣,再將紙片按順序重新排好,放進火柴盒。「訓練一段時間後,就能找到平靜、耐心的品質,提高注意力。」

電影《愛是永恆》劇照

20年後,陳英雄延伸出自己的電影訓練方式。每次看電影前,他會準備一個信封,放一支鉛筆和一些小紙條,藏在口袋裡。看完电影後,他會找個地方坐下,記錄剛剛看的電影里覺得不錯和不完美的地方,以及在電影里學了什麼,再將紙條放進信封,然後丟掉。「不用筆記本,是為了訓練在小空間裡精鍊表達想法;之所以扔掉,是因為要有信心,表達過的內容會記在心裡,成為永遠留存的肌肉記憶。這些會是你作為導演的基礎。」

電影《三輪車夫》劇照

看完,記下感受,然後丟掉,這樣的日常訓練保持多年,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陳英雄建議,電影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什麼,都要想辦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大家能按照我的建議日常練習,可以更深地理解電影,豐富感受力,慢慢發酵成第六感,有自信在片場快速做決定。不過,過度依賴第六感也不行,還需要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對藝術的深刻理解和長期積累。」

正如他6月15日在金爵盛典上所說,「好電影能讓我們認識自我,提醒我們人之所以為人的理由,並豐富我們的感性世界。」陳英雄認為,觀眾也要有開放的心態,接納電影中的情感,並捫心自問:我感受到了什麼,如何才能豐富自己的感性世界?「請大家像我一樣,嘗試把自己的感受用詞語表達出來,即便這種感受是錯的。也許羞於表達是亞洲人的特點,這不太好。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要說出來,而不是各自輾轉反側、自我折磨。詞語才是唯一的現實,沒有表達成詞語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簡單的故事,秘密的結構

就像訓練自己不斷在小紙片上寫下對一部電影的感受,陳英雄覺得好的電影故事要簡單,簡單到可以在一張煙盒大小的紙上寫完。「劇本只是工具,電影開拍了就該把劇本忘掉。有信心掌握了整個故事,才能把精力放到電影拍攝本身。」他此次在上影節展映的作品《法式火鍋》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影片曾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最佳導演獎。

電影《法式火鍋》劇照

《法式火鍋》是一部關於愛和美食的電影,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的女主角歐仁妮是一位手藝出色的廚師,20年來一直為美食家多丹工作。多丹深愛歐仁妮並向她求婚,歐仁妮為了維持事業的獨立始終沒有答應,有一天,她發現自己身體出了異樣,也許要不久於人世。「《法式火鍋》里,相愛的男女主人公不是夫妻,而是僱傭關係,是否要結婚是他們的矛盾點。」他提醒觀眾注意,電影開頭出現了一個有廚藝天賦的小女孩,歐仁妮想要收她為徒,傳承自己的廚藝,但事情暫且擱下。一直到歐仁妮去世,消失了許久的小女孩才重新出現,表示願意跟隨多丹學習。

「當歐仁妮、多丹和小女孩一起烹飪美食時,好像一個家庭氛圍,這是我在劇本里的秘密結構。看到小女孩再出現時,細心的觀影者會意識到,歐仁妮在去世前答應了多丹的求婚,還給了他一個『女兒』,讓他得以最終越過悲傷。」陳英雄認為,導演需要秘密的結構,提煉出超越故事的主題,才能激發其他感官體驗,傳達角色深層次的情感。「看電影時,要找到這種結構,這就是電影區別於其他藝術形式的特點。」

陳英雄

如今,不少電影拚命催淚、煽情,靠放大生活中的生離死別來感動觀眾,陳英雄不喜歡這種表達方式。「很多電影已經死了。畫面像是用手機拍出的片段,把日常生活和藝術混淆。生活是經驗,藝術是表達,導演要通過電影語言、用藝術表達生活是什麼,而不是簡單呈現、模仿生活經驗。我們看電影,也不是看生活本身。」他同樣反感一些電影中對音樂的濫用,「電影本身應該具有音樂性,情緒到位了、成熟了,才往電影里加音樂。音樂是為了告訴觀眾在某個地方感受到的情緒是對的,而不是為了引導觀眾在這裡產生情緒。」

大師班結束,眾多電影節志願者和陳英雄合影。 鍾菡 攝

對他來說,好的電影是大道至簡。沒有花哨的技巧,但能讓觀眾清晰理解導演的意圖,產生深層次共鳴。因此,他反覆強調對電影語言的學習,「導演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從一個畫面到下一個畫面的連接過程。技術細節不重要,導演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用對比或和諧的方式連貫畫面,才能掌握世界上最精美的語言之一,並把它做成禮物送給觀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39a9be6dc75361f26a186ed3d1f5d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