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0
スパイの妻
間諜之妻 / 黑澤清
黑澤清合作濱口拍攝戰爭年代戲,《間諜之妻》有意識地跳脫出舒適區,甚至碰撞出了極為濃烈的「異質性」,介於古典與當代之間。室內調度復刻舊時的日本電影,同時將複雜的心理潛台詞融入打光,演員的表演則在實景戲劇與鬼片中游離——整體如同在多種不同年代的電影間「鑿穿洞隙」。
劇作的核心概念在品格與視角上,在日本戰爭片中尤為罕見。丈夫與妻子間的互相欺騙,通過作為媒介的影像不斷反轉:影像如何在戰爭中承載、利用、隨後剝奪其意義。具體到劇情的展開層面,充沛著曖味的細節,結構突兀動盪而又圓潤自如,以四次反轉,跳出「反抗國家機器」這種一般性的思路,直面贖罪的虛無幻象:當對手不再是具體的身份(夫妻)、具體的國家,而是世界的殘酷本身,這成了終極的考驗,不瘋之人才必瘋無疑。
ドライブ・マイ・カー
駕駛我的車 / 濱口龍介
《駕駛我的車》與《間諜之妻》的相似性,是同樣建立在「歷史文本」之上,賦予當代的回應,並嵌套出人物深邃而又劇烈動盪的精神情境,但具體的方法,兩者全然不同。
濱口從《親密》至《歡樂時光》再至這部,完成了他的「言語-影像」(或者說影像的語言學)的三步走:在一個亞洲語混搭的語言系統中,語言仿佛根治於身體的血液,又有如微小劑量的「化學藥劑」,逐漸滲透進身體的語義。
這個過程中,展示的是語言的影像(而不是影像語言),語言的故事(而不是影像的閃回/再現故事),它們成為了人物心理的可讀化(而不是可視化)。通篇可「讀」的心理,以影影綽綽開始,一點點被席捲殘雲、風雨呼嘯,再到崩毀與重建。
妙的是,電影的舞台還在廣島,《廣島之戀》再發展,濱口的野心大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偶然と想像
偶然與想像 / 濱口龍介
絡繹不絕的靈光閃爍。濱口龍介將「復調-雙重」性的概念發揮得頗為出色,這是他的另一條路徑,從《景深》、《歡樂時光》、《夜以繼日》再至這部。他將這些概念日常化、落地化,具體是通過三段式、三幕戲、三場景、三角色(第三個故事是第三者幽靈),即以「三」表達「二」的方式。
片中,固定空間的連續性場景,被重塑出特殊質地的「銀幕-現實」的時空。與之相對的是,這一時空被同線並進的演員表演時的「偶然」與「想像」所貫穿。
Annette
安妮特 / 卡拉克斯
卡拉克斯的「自悔書-自毀書」。拍得「半砸不砸」,仍能保證每個場景都有其創造性與魔力;即便傾述私人的傷痛,整部影片仍有著穿梭影史的力量,連結向百年前的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的「遺產」。
È stata la mano di Dio
上帝之手 / 索倫蒂諾
《上帝之手》在情感上予人以很大的後勁。雖然索倫蒂諾還是在「高仿費里尼」的框架下,但他私人的記憶確實奏效了。調度沒之前那麼複雜,或者說有點返璞歸真,但恰好和情感所適配。本片里活生生的人物、珍貴的情感,可能比他之前所有電影(大多數可能是「活動雕像」)相加還要多。
Old
老去 / 沙馬蘭
1分鐘時間=2周身體,簡單的「時間-身體」概念,回歸電影誕生之初「魔術-木偶戲」的本質,也激發出觀眾本能的對於衰老與時間流逝的巨大恐懼、哀慟,並逐漸感受到其中可怖的美麗。大量精妙的鏡頭語言,以及全員視角接力的調度,讓本片的影像幾乎每分鐘都擁有潛在的爆發力。
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
倒霉性愛,發狂黃片 / 拉杜·裘德
本片的三章節,分別採取了不同的主題與展示機制。
第一章用攝影機從當下街景抓取密密麻麻的符號:消費廣告、ZZ宣傳以及破敗景象,古典與當代文明的幾層並置,捕捉尚未統一、互相衝突的素材,展現出其中的「性之張力」。而新冠語境下的日常,雖與此前有區別又似乎並無二致。
第二章是詞條與例句,不斷積攢冷幽默的趣味,但因為缺乏實在的對沖性,稍顯過冗。
第三章,結合各個歷史現場的辯論,一個集體劇場,各個角色在其中登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與立場,綜合成審判的位置。此時真理往往不是越辯越明的,更多是讓事情愈發變質,永遠有人站在高地。這正是世界的常態。最後只有「神奇女俠」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清靜。
Benedetta
聖母 / 范霍文
設定上像一個擁有通感、疫情病理學與大眾傳播學知識的現代人穿越到了17世紀。撒謊與否、真相與否,直接對應的是世界的「禁錮與束縛」、「信任與認同」,以及隨之產生的慾望。到最後一個鏡頭,電影的態度也昭然若揭。
作為觀眾,基本能確信范霍文用他的身體在創作,演員用她的身體在創作,整部電影也化為一具身體,與觀眾的身體產生了關係。十字架的四端,就如同這四具身體。
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
販膚走卒 / 哈尼耶
擁有難得一見的絕佳創意,聚焦難民題材,但主題不再停留在「苦難」的層面;而是從觀念藝術的生產與展示機制,以及對其的多重反諷切入,遍布戲謔的情節反轉與道德困境。攝製精細,處處彰顯「身體-藝術物化-藝術媒介化」的關係。
尤為值得稱讚的是結局,哈尼耶以兩重反轉,給出了一個古典愛情童話的方式收束。但這實際上卻與敘利亞社會的現實圖景形成了最終的悖論,在戲外達成了第三層反諷。
The Disciple
學徒 / 塔姆哈尼
《學徒》是一部容易被視作平庸的佳作。它裡面充滿了對於細微「錯覺」的運用,無法清晰地意識到它的反轉機制,就難以進行解讀。
本片的劇作從主題到構造,其中的時空結構、人物塑造、隱性話語層次,藏匿著諸多關竅,擁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展開和微妙的局部反轉。後半段,在幾場「頃刻間」的戲裡,就徹底反轉了此前所有鋪陳的戲份。
藉此,塔姆哈尼深刻地探討了藝術與世俗眼光、物質現實、人生價值、道德觀等多個層面不斷糾纏的內核,道出了血淋淋的真相。這部電影溫和卻又極端,叫人無法逃避、感同身受。
七部遺珠
曼谷之夜 バンコクナイツ
法蘭西特派 The French Dispatch
東京貴族女子 あのこは貴族
晨曦將至 朝が來る
小媽媽 Petite maman
沙丘 Dune
遠東各各他 Амурская голгофа
七部華語片
濁水漂流
緝魂
手捲菸
繼園台七號
愛情萬歲
無去來處
郊區的鳥
| FINE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11741821_10023900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