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坎城的第一部口碑新片,成色如何?

2021-06-20     風影電影

原標題:今年坎城的第一部口碑新片,成色如何?

端午檔對撞上海電影節,讓不少影迷對院線片的討論近乎停滯。不過,今年六月還是湧現了一部值得被探討的華語電影——《熱帶往事》。

這部寧浩監製、溫仕培執導的新片,不僅曾經拿過柏林電影節天才項目市場單元的VFF創投大獎,還在近期入圍了第74屆坎城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成了今年坎城電影節第一部出口碑成績的新片(《速度與激情9》除外)。

在《熱帶往事》中,彭于晏飾演的男主角王學明,因為一次意外車禍,對被害者與其妻子產生了負罪感。他不知道自己為何一再接近由張艾嘉飾演的被害者妻子,又一次次沉默,無法將他的心事說出口。而更令他意外的是,自己已成為了黑道殺手的下一個「目標」。一群不知命運已被悄然更改的人,都在試圖窺視關於那個夜晚的真相,但這個夏夜的記憶如錯亂的拼圖,愈加撲朔迷離。

影片以非線性的碎片化場景,配以複雜的人物關係、呈現「熱帶」城鎮空間的視聽語言,勾畫出了一幅走向撲朔迷離的「新黑色電影」樣貌。這也是坎城電影節常常選擇的「華語口味」。

這部《熱帶往事》的成色究竟如何?我們邀請了9位影迷,聊聊這部電影。

綜合評分 7分

寒枝雀靜

8分

前半段還在核心人物線索與某種模糊的「時代」暗流之間飄忽。當視覺與聽覺上諸多不和諧元素摻入時,它並未成為一種茂盛而危險的「雜多」徵象。反倒是通過「盲人」的歌聲,攝影機獲取了跳出人物「觀看」世相的能力。因而時間的倒刺開始在更廣闊的平面舒展又蜷曲,邊緣人物的恍惚狀態被最低限度地錨定又脫落。與此同時,核心人物的動勢也從焦灼遊蕩轉向內收蓄力。但這一切最終卻落在石頭與水花親吻的清脆聲中——在這漫長而滯重的冰冷中,這是何等動人而無望的熱情。

徐若風

8分

一部特別「迷影」的黑色電影,也許致敬了幾十個導演。看得出導演將影史和現實環境、語境作為根基,再塑了不少經典作品的「影子」,最近的包括NWR、畢贛、刁亦男、拉姆塞、薩弗迪等等,遠的甚至能讓人想到譚家明的《父子》、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之類。

視聽可以說是「巨製」了,運鏡構圖、色調和聲音、配樂上的設計,都有各自突出的點,處女作達到這個程度、使用這個團隊非常「奢華」,營造出一種光怪陸離的旖旎氣質。潮濕悶熱的南方環境,被殘破感所籠罩;人物常處在睏乏或幻滅的狀態,與環境沉浸相融。劇作的非線性、斷裂、破碎,也許會引發不少人的微詞,但試想——如果這是一個工整圓滑的劇作,想必不會產生比現在這個「夾生版」更多的敘事空間與魅力。

幾位主演的群戲也同樣精彩,尤其是彭于晏轉型藝術電影較為成功。他暴瘦到脫相、稜角分明,那份戾氣和孤獨感,符合人物的設定和情境。幾場在窮街陋巷的追逐打鬥戲,切身的迷幻感和驚悚感頓時洶湧,力道很強。

冬寂網絡

8分

從《南方車站的聚會》到《熱帶往事》,審查制度的存在解綁了犯罪與懸疑的自然結合,過程與氛圍取代了真兇與結果,使得黑色電影成為可能。視覺性高於文本的《熱帶往事》創造了一種熱帶蒸汽波的電影版本,超真實的偽膠片質感重構了90年代的廣州,成為人造人的神秘主義敘事。

逃跑的牛是「罪」的代償者,在它的給予被享樂主義地拒絕時(拒絕人對於上帝的債務償還),無法達成的神學敘事令老梁的罪在王學明混雜著俄狄浦斯情結的聖徒懺悔之中出現,作為真正的罪者的能指降生於他的模擬與召魂之中,當他如同《死吻》結尾的私人偵探,從櫃中取出一個不屬於他的包裹之時,一個運動-影像的強度被放出,罪責終歸需要某個人代償。在王學明結尾的奔跑之中,有一種(尼采式的)基督的高傲,如果刁亦男的男性力比多是賽博的,那麼溫仕培則是宗教的,甚至是越界的。

渡口無邊

7.5分

劇作有些過於簡單了,導演試圖在視覺聽覺上給予故事延伸,依靠敘事和剪輯去對故事拆解重構。風格上的確有各種模仿痕跡,也有拼貼之感,但溫仕培還是有作者意識的,回溯的往事與強張力的試聽氛圍觸發了一種焦熱的體感,再由一潑大雨澆下。到了後半程不斷地回溯會逐漸顯露疲態,故事複雜些就更好了。

嘟嘟熊

7分

遠超預期,想到琳恩·拉姆塞,焦點牢牢鎖定人物,周遭近似霧化,然而布景如此細緻,對視線形成占有般的搶奪,正如強壓式的配樂剝開後露出極為豐富的層次與肌理。是種種蛛絲馬跡補足人物的畫像,卻又終將隕滅。疊化鏡頭的消失意味著團狀的時間變為線性的,選擇題簡化成是非題,生或死,愛或恨,達爾文或弗洛伊德。

果真是這樣的,當電影中出現一把槍,不是用它殺死,就是被它殺死。

陀螺

7分

其實是能看得出導演對視聽氛圍構建和角色心理外化的構思和執行能力,儘管比較零散細碎,還沒能成為統一連貫的整體性風格,但單拎出來每場戲都很能打,也是得益於整個製作團隊(單是聲音指導就坐擁杜篤之+李丹楓),讓整個片看起來非常昂貴(很羨慕了)。

可以想像如果是個更小體量和規模的項目,最終效果或許會更好,尤其他這個方向是歐洲市場以及坎城電影節想要在東亞類型電影作品中探尋的風格化視聽嘗試。

評分掉那麼快再多說一句:無論再怎麼不完美這也是屬於大銀幕的電影(Cinéma)創作,比一年內大多數國產電視質感院線片都更值得去電影院看。

掉線

6.5分

氛圍感很好,漫射光+柔焦+疊化+非線性剪輯,烘托出復古夢幻,不真實的「熱帶往事」,但劇本撐不起。導演的手法是從人物心理而走,可最關鍵的王學明顯得極其孱弱,梁媽本應該只是一個勾起人物掙扎的符號,最後呈現出來的樣子,反倒比主角還有層次,誠然這和張艾嘉的表演有關。但男主角內心慾望的缺失,道德困境的無力,甚至人物信息的貧瘠,絕對是劇本之失。

歡樂分裂

6分

先三問:1、章宇(沒演殺手太遺憾了)+王硯輝現在是標配了嗎?刁亦男或畢贛不找他們拍一部說不過去了!2、章宇何時唱歌出道?3、霓虹美學在內地的文藝復興?

擺弄光影頗有野心章法(雖說有模仿痕跡,但至少有趣),夜戲的影子真的很《南方車站》了,巷戰確有黑色電影范;贊一下聲效的運用,配合風雨欲來的陰雲壓境,生成粘滯焦灼的氛圍,這與人物的心境是契合的,淺焦中洇染著迷濛水汽,一切都如在夢境,設定在90年代的古早野蠻更加持荒謬氣息。

多視點的變遷與縫合需要提升(前後節奏不太統一),某些偏「現實」的段落與整體基調有突兀感;剪輯也是用了力氣,但文本的偏單薄仍無法導致情感飽和,人物的行事動機和邏輯仍有斷裂感。

天馬星

5分

你以為是《南方車站的聚會》式犯罪片,其實是《繼園台七號》般倫理片。典型的有佳句無佳章,每個片段都很好,但就是連不成完整的故事,導演的各種花活兒實則是露怯的表現,孱弱的劇作往前無法推動,只得不斷倒回,多視角敘事的解謎快感一次兩次還行,不斷重複就是黔驢技窮了,就像一篇無話可說的作文,只能用華麗的辭藻和囉嗦的語句來湊字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73131542_10023900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