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達加持,紅星美凱龍融資不難了?

2024-08-08     野馬財經

紅星美凱龍2024年上半年預計虧損超12億元。

作者 | 李非林

來源 | 債市觀察

「易主」廈門國資建發股份一年後,紅星美凱龍(601828.SH 1528.HK)交來了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但數據並不那麼好看,同比由盈轉虧,紅星美凱龍的經營困境也因此擺在大眾眼前。

近日,為優化債務結構,紅星美凱龍制定了一項融資計劃。

8月6日,紅星美凱龍公告稱,將與全資子公司上海星凱程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星凱程鵬」)聯手中國信達、信達資本共同出資設立合夥企業,該合夥企業通過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V),以自有資金及銀行貸款來完成建議交易事項。

圖源:公告

而此次交易要承接的是煙台紅星國際家居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煙台紅星」)100%股權,作價9.8億元,並且會提供13億元的借款以清償煙台紅星的存量貸款,共計支付金額22.8億元。

紅星美凱龍A股和港股公告顯示,通過設立SPV,不僅可以優化負債結構,SPV也將進一步從獨立第三方金融機構獲得更多融資。

有市場分析人士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認為:有中國信達的資源加持和品牌背書,紅星美凱龍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難度要比自己獨立去融資小的多,這是一筆共贏的交易。

不過,對於該融資計劃,二級市場上並沒有太積極的信號反應。消息發出後第二天8月7日,美凱龍A股報收2.42元/股,跌幅2.02%,總市值105億元,港股報收1.230港元/股,跌幅0.81%,總市值54億港元。

紅星美凱龍在2024年上半年由盈轉虧,這對於大股東建發股份後續的運營來說,無異於一場挑戰。此次公布的融資計劃又是否是建發股份與美凱龍在運營上積極互動的表現,未來紅星美凱龍又將有哪些動向呢?

01

巧設融資計劃

據公告顯示,星凱程鵬、中國信達、信達資本共同出資成立的合夥企業為天津信美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天津信美」)。

星凱程鵬、中國信達及信達資本各自以實繳出資的方式作為天津信美的股權向其提供資金,認繳額分別為8億元、5億元和100萬元,持股比例則分別為61.49%、38.43%和0.08%。

同時天津信美和信達資本子公司鑫盛利保則共同出資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廈門信美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簡稱「廈門信美」),其中天津信美持股99%,鑫盛利保持股1%。此次收購煙台紅星全部股權及清償其存量貸款,便由廈門信美完成。

圖源:罐頭圖庫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信美除發揮融資計劃功能外,還沒有開展實際經營,也沒有相關財務數據。

美凱龍這次的融資計劃為何瞄準了收購煙台紅星呢?煙台紅星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總資產為27.47億元,總負債14.35億元,凈資產13.12億元,凈利潤為-4495萬元,不過2024年1月至4月,煙台紅星實現則凈利潤4441.32萬元。

截至4月30日煙台紅星市場價值為9.9億元,帳麵價值為13.56億元,減值率為26.98%。

交易完成後,煙台紅星將成為紅星美凱龍的全資附屬公司。紅星美凱龍表示,這將改善其資產及負債結構,並提振資本市場信心,有利於公司的經營和長遠發展。

據服務買方投資者的第三方評級機構邦得數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BonD邦得」)分析稱,紅星美凱龍自身壓力很大,該融資行為系公司正常的股權融資,實質系公司與中國信達的明股實債,信達作為該筆股權融資的優先級,上市公司作為劣後級,款項實質用新的借款置換上市公司舊的借款。

02

紅星美凱龍的困境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紅星美凱龍於香港上市,2018年又在A股上市,也被稱為「中國家具零售A+H第一股」。上市後,紅星美凱龍市值一度近千億,創始人車建新的身家也隨之暴漲,同年10月,車建新385億財富排名當年胡潤百富榜第61位。不過近年來紅星美凱龍卻陷入虧損、控股股東變更等風波。

2015年到2019年5年里,車建新為了快速占領家具市場,開啟了擴張模式。

2016年,紅星美凱龍的發展勢頭一度超過萬達,擁有200多家家居Mall的紅星美凱龍,是當時全球擁有大型商業Mall最多的運營商。車建新也由此被稱為「全球Mall王」,而此前,車建新還許下未來要打造1000座實體家居Mall的願景。

圖源:罐頭圖庫

到了2020年,紅星美凱龍共經營家居商場達到了478家,商場經營面積超過2424萬平方米,資產體量已達千億。不過背後的經營、管理成本和債務負擔也隨之水漲船高。

2020年,紅星美凱龍的營業成本達到了54.8億元,其中管理費用高達16.81億元,而在擴張伊始的2015年,紅星美凱龍的營業成本才22.41億元,管理費用僅7.42億元。

此前2019年營收利潤仍在高位,但到了2020年,紅星美凱龍營收142.4億元,同比下降13.56%,歸母凈利潤為17.32億元,同比下降61.37%。

儘管2021年營收利潤有所回暖,但也未能回到2019年以前的水平,此後紅星美凱龍業績便一路下滑,至2023年營收僅為115.15億元,創上市以來新低,歸母凈利潤則虧損22.16億元,同比下降496.78%。

業績下滑的同時,相關負債也在增長,截至2023年底,紅星美凱龍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91.36億元,同比增長34.61%,短期借款為49.72億元,同比增長148.72%,流動負債合計285.92億元,同比增長12.74%。而同時期帳上貨幣資金僅為29.74億元。

圖源:wind

7月9日,紅星美凱龍發布2024年半年業績預告,紅星美凱龍預計上半年虧損12.1億元至16.4億元,較上年減少14.67億元至18.97億元,上半年歸母凈虧損10.2億元至13.8億元,較上年減少11.4億元至15億元。

對於虧損的主要原因,紅星美凱龍表示,半年度投資性物業估值下調近8億元;對各類資產的可回收金額進行了定期初步測算,對本期利潤負向影響約5億元;因戰略性布局調整形成的本期損失超1億元。

業績下滑,紅星美凱龍也開始了關店模式,據2023年年報數據,2023年紅星美凱龍無新開自營商場,並關閉了5家商場。

在今年一季度,紅星美凱龍也在多地關店撤退。據「南都·灣財社」報道稱,今年前5個月,紅星美凱龍關閉了6家商場。在5月福州會展中心、山西陽泉新區的商場關閉後,位於湖南邵陽的紅星美凱龍也通知將在7月底閉店。

不過對於關店的情況,紅星美凱龍在7月4日公告中做出回應,稱近期個別商場因戰略布局調整或者合同到期等原因閉店,不影響公司整體運管狀態,公司現自由、租賃、合營聯營及不同管理深度的委管家居商場均處於常態化運營狀態。

圖源:罐頭圖庫

03

未來如何破局?

紅星美凱龍的第一大股東此前是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紅星控股」),車建新為實控人。但紅星控股爆發債務危機,為解決債務問題,車建新近年來幾次出售旗下重磅業務板塊公司的股份。

2019年紅星美凱龍牽手阿里,後者獲得了紅星美凱龍13.7%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但到了2021年,車建新把旗下7家物流子公司23億賣給了遠洋;緊接著又把80%的物業股權以6.9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旭輝。

2023年6月車建新又以62.86億元的價格把紅星美凱龍29.95%的股權賣給了具有國資背景的廈門建發股份,交易完成後,紅星控股退居第二大股東,創始人車建新也失去了對自己一手創辦的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今年6月,紅星控股又公告稱由於現金流日趨緊張,公司可能無法清償到期債務,為避免債務風險惡化,已經向法院申請重整。

消息發出後,即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紅星美凱龍也隨即做出澄清,稱第二大股東紅星控股的重整僅涉及紅星控股自身法人主體,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及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紅星美凱龍與紅星控股在業務、人員、資產、機構、財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

圖源:罐頭圖庫

8月6日的臨時股東大會顯示,紅星美凱龍將審議一份議案,主要內容是對車建新與他控制的紅星控股此前作出的部分自願性承諾豁免,以及將紅星美凱龍此前按月披露的商場租金數據,改為在年報和半年報中定期報告。

據「華爾街見聞」援引AMC人士觀點,紅星美凱龍這份議案,主要目的是降低紅星控股破產重整和紅星美凱龍持續業務調整,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隨著二股東破產重整,近期,大股東建發股份也在運營上加強與紅星美凱龍的互動。

在建發股份入主後,紅星美凱龍已經在業務層面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紅星美凱龍不再只是個賣場,而是集結生態鏈上的能力,意圖打造家裝流量的第一入口;此外,它還聯手建發股份旗下汽車經銷商建發汽車,涉足新能源及二手車銷售的業務。

據紅星美凱龍公告,其與建發股份除訂立採購商品協議、提供服務總協議及租賃總協議之外,還與建發清潔能源訂立了購買電力框架協議。

紅星美凱龍執行董事、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楊映武曾公開表示:紅星美凱龍的資金充足,經營穩健;自成為紅星美凱龍第一大股東後,建發股份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便對紅星美凱龍的管理體系、經營管理、業務發展等層面進行提升和優化,成效顯著,紅星美凱龍與控股股東建發股份之間的協同效應正在顯現。

而此次紅星美凱龍和中國信達聯手推出的融資計劃,也將紅星美凱龍優化負債結構的決心展現出來,未來紅星美凱龍還會有哪些動向,又是否能走出如今的虧損泥潭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0bf3bc7ab03ca7d6160d42b31a51a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