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身份 』
青年藝術家:馬國瀧
馬氏紅燒肉、馬氏紅燒鯽魚、馬氏香蔥油燜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過:「境界有大小,不以大小分優劣。」一個斜槓藝術家的意趣既上得了廳堂,也下得了廚房。
如果你不相信他的廚藝,你可以來鼓樓看看他的作品,清淡而不油膩,清香瀰漫在寧波標誌性建築的城樓上,文藝青年來了沒準管飽。
- 1 -
身為寧波人,你可知鼓樓也會鎖門嗎?
鎖的不是城門,而是爬上它的石梯,想當年爬上鐘鼓樓就可以將寧波的風光盡收眼底,現在可能你還不知道城樓上還有茶室與展廳。馬國瀧說自己的不少朋友確實還不知道城門上具體是什麼樣子的。
這兩個星期的展覽就來自於他的個人書畫作品,進門後,以順時針順序布展,起幅為水墨花鳥畫《梅蘭竹菊》四條屏。接下來在48*104cm的墨荷圖中,以潑墨荷葉來凸顯花朵的嬌嫩,他很重用墨,反覆嘗試追求大膽與細膩的對立統一。
(本次展覽作品可供訂購結緣)
愛畫馬,是因為喜歡馬的靈性和良好的精神象徵,當然與他姓馬也有關係,他調侃自己的作品是」馬國瀧的馬「,這次」時光墨痕∙馬國瀧年度精品書畫展「他也專門創作有駿馬系列,其中不少靈感來源於他親身實地在馬場那裡了解和學習騎馬。
最靠近展廳中軸線那幅集詩書畫印於一體的國畫作品仿佛在講述著動人的故事,粗線條的頸項與身軀,被海風吹得飄逸的毛髮,一匹精神洋溢的駿馬站立蔚藍的海邊。當時我們只談論了一些技術問題,沒有刻意談起意境。「海水的顏色不大好上,這幅暈染了好幾遍,因為馬立海邊,生宣紙對筆墨的把控要求又非常高。」後來才了解到這幅作品的創作心境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其心如大海,無論驚濤海浪,抑或風起雲湧,足以承載。」這也許也是他歷經三十年人生歲月,在三十一歲時發出的最真實的感慨吧。
法國水禽養殖專家、鵝肝專家、「榮譽象山人」詹尼·皮埃爾在其法國西南部城市土魯斯的家中就收藏了馬國瀧的一幅國畫《千里馬》,「老皮」一家也是馬術之家,他的孫女即將參加法國馬術冠軍賽,本來這幅畫的收藏者應該是他孫女,結果「老皮」拿到畫後竟然都捨不得給孫女了,「那滿心喜愛的樣子恨不得晚上睡覺也要枕著睡」現場見證這一刻的朋友描述。
離鼓樓幾百米,馬國瀧藝術工作室在不遠處一幢大廈的十樓,這裡是他主要學習和創作的地方,也是他教學和接待朋友的主要場所。作為一個「八五後」藝術家,卻也趕上了社會反思與審美解放的潮流,藝術家也需要生活,所以他也不例外,出於從小對藝術的痴迷讓他走向以藝術及藝術相關為核心的創業之路,三十歲這年,他的作品已經遠渡重洋去到了歐洲。
法國藝術家、法國國家造型委員會秘書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安妮·珀爾尼一直特別欣賞中國書法,當她收藏到馬國瀧的書畫作品時,特別開心,她在自己家中還拿起手機記錄下了當時的欣喜之情,當天晚上還特地與朋友開了香檳慶祝。
- 2 -
在Aaron Ma(馬國瀧的英文名)的風光且值得一提的事後,還有二三事,很小,卻都很真實、默默地灌溉著他。
馬國瀧高中讀了四年理科,大學學了四年法律,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他應該聽從家裡的意見當公務員或者成為律師,搞藝術卻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結果。「我有時與朋友探討學習的事,覺得學習是沒有早晚的,哪怕到七八十歲都可以學,但成就的大小跟天賦還是有關係的,這個天賦與生俱來然後會指引著你的興趣,讓你慢慢找到方向。」
父親在一定程度上遺傳給了他在文藝上的基因,從小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他產生極大的影響,「小時候我爸是我們家最重視教育的,雖然是個農村人,但是文化修養很高,算是文武兼備的那種,寫得一手好字,還是當時唯一縣高中的籃球隊隊長,熱愛文藝和運動,剛剛恢復高考的時候他就考了優異的成績,因為各種原因沒法上大學,他心裡有遺憾,所以下了狠心要培養下一代。」馬國瀧出身在典型的嚴父慈母家庭,母親仁慈善良,父親就顯得格外嚴厲。
(老家裡的書桌)
老家那塊父親自製的黑板和木地板也是他童年的記憶,上小學後,放學回來都會把黑板寫滿,還覺得不盡興,然後把木地板一直從裡屋寫到外走廊,雖然母親清掃地面時不時覺得無奈,但聽到每次家裡來客人都會讚許一番,心裡又多了許多慰藉,慢慢地也就不再阻止他們畫地寫字的「癖好」。
擅長書法,成長倍受關注,加上兩次因成績優異而「地域跳級」,這讓馬國瀧的性格中不乏陽光自信,除了喜歡閱讀、寫字及學習文藝上的事,他似乎也繼承了父親喜愛運動的天賦,「中學時代特別迷戀踢足球,主要踢前鋒和前衛的位置,時常會上演『帽子戲法』。」 初中畢業後還自己攢錢買吉他自學吉他,從小就開始」斜槓「。
馬國瀧坦言第一次高考考了廣西最好的大學廣西大學,林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還沒到,他的復讀資料已經準備好了,「我想到江浙一帶去,讀全國重點大學」,再次高考他確實辦到了,來到六朝古都南京,考入了首批「985」、「211」全國重點,現在的首批「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東南大學,本科攻讀法學專業,雖然做不了科班藝術生,但卻利用課餘時間輔修藝術相關的知識和課程。
(讀東南大學本科時的書桌)
很多人都曾「拜倒」在馬國瀧的作品下。「剛進入大學報涵澤軒書畫社的時候我給社長發信息說,我想當你們書畫社的社長,那會自己也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和勇氣,現在想想那句『年少輕狂』也許挺合適。」不過他又辦到了,當時最有「面子」的是校學團聯都慕名請他寫字作為贈送校長的禮物,而且還代表東南大學題寫過校訓「止於至善」四字贈送給東大支援、災後援建的小學留存紀念。那時在學校宣傳欄里時常還能看到他受邀題詞的電影宣傳海報,他也成為南京高校書畫聯盟理事的發起人之一,參加比賽、表演活動甚至與評委老師結成忘年交。
當然他的法學專業課程也沒落下,從大一開始他就幾乎每個學期都拿獎學金,一直拿到「國家勵志獎學金」。在李文正圖書館,課餘除了閱讀法律專業的書籍,藝術和管理學方面的書籍也是最常光顧的,「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第一次正真開啟我對管理及自我管理意識的書籍,這也是宏觀架構的初次建立。」
「出乎意料的是,我沒有通過那一年的律師資格考試。」馬國瀧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告訴《寧波人物》。「如果通過了律考,也許現在又會有不一樣的道路了,雖然覺得有些對不起自己專業和老師,但想想,也許冥冥中自有些安排,一切都可能是最好的安排,讓每個人在不同領域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和價值。」不過,至今他仍一直感激四年的法學本科學習讓他學習到的寶貴知識和能力。他打心裡敬佩法律人,也感激四年法學給予他的精神養分。「看到法學院這幾年的迅猛發展和取得的驕人成果,我也為作為母院的一分子感到自豪。」
- 3 -
馬國瀧這次在寧波鼓樓舉辦的「時光墨痕∙馬國瀧年度精品書畫展」得到了各界及身邊朋友的大力支持,「都是靠大家共同幫忙」,他也坦誠這也是他第一次相對正式地上電視,「一直在學習,不斷超越自己,相信會越來越好。」
人自信起來就會溫和,溫和起來就會堅定,外界怎樣並不會影響他。這場展覽他也自帶理科生甩不掉的特質,追求嚴謹與細節。確認展廳現場後自帶捲尺二次「造訪」展廳,親自逐一測量布展空間尺寸,為了呈現更好的展出效果,他請來了專業的花藝師現場插花營造美感。他還為這次展出的每個主題自填了一首詞,記錄當下的心境和思緒。
(用小篆書寫的《陋室銘》)
這次個展展出了馬國瀧書法、國畫以及部分篆刻作品。「考慮到篇幅和時間,篆刻作品沒有單列出來展出,很多都涵蓋在書畫作品裡」,在書、畫、印三者中,他認為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乃至東方藝術文化核心中的核心,東方獨特而內涵豐富的線條藝術和諸多哲學、審美要素都統合在抽象的書法中。「書法是理解國畫、篆刻乃至其他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根基,重中之重。「直接入國畫可成效快,但很多時候只能得其形,少有精神品格和風采,極容易遇到瓶頸。而由書法再入國畫,付出要多很多,但只要方向對了,路能走得更遠,歷代大師也莫不深諳這個道理和遵循這個規律。」社會的審美趣味對書法的需求在下降,但馬國瀧仍願意花大量時間練書法。「我希望自己稍微名副其實,走得穩一點,既不斷夯實自己的傳統功力,也能在恰當時候融合現代元素甚至西方優秀的藝術文化精髓,在傳統基礎上做些更大膽的嘗試和創新。」
(馬國瀧工作室里書畫學員練習,前為法國青年歌唱家)
所以,他除了學好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外,也在積極學習國外優秀文化藝術,「要更好的了解他國的文化藝術我覺得是要建立在本國文化的深入學習基礎上的,才會有橫縱向的對比,才能知精華與糟粕,才能更好的取捨。而文字語言又是打開這扇門最重要的鑰匙,所以我現在除了不斷精進自己的英語外,還在規劃學習法語、日語作為第二外語。」馬國瀧說。他的國際視野和想法,也在這幾年努力地積澱和突破中不斷地取得新的進展。
2016年9月1日他隻身一人來到甬城,到2017年正式成立工作室專門從事書法、國畫、篆刻創作和教學,這幾年通過努力,除了世界各地各界人士不斷收藏他的作品,以及自己開辦雙語教學招收國際學員外,這次在鼓樓的個展還大膽啟用雙語宣傳和主持,並邀請自己的書法學員、法國青年歌唱家現場助陣,據相關承辦單位和一些前輩評價」這也是鮮有,甚至是史無前例的「。
(現場創作)
常人的印象里,藝術家的形象總是冷淡的,而跟馬國瀧相處,會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有規律的鍛鍊,時而下廚做上幾道拿手小菜,接地氣又自得其樂。
上學的時候,他是「優勢文科的理科生,熱愛藝術的法學生;畢業後,他是喜歡騎馬的創業者,廚師界的運動迷……」他如是調侃自己,身兼多重身份而能做個「本色出演」的藝術家,不僅是因為藝術這份事業,而是把人生都當成藝術,管理作為最重要的綜合藝術:管好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