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堅守

2023-11-27     竹鶯說事

原標題:靜靜的堅守

通道萬佛山遠眺。

吳昌仲

得知今天上午的行程是去參訪萬佛山,我忍不住掏出手機,翻找一個熟悉而久違的手機號。

「我想靜靜。」貌似調侃。略帶幽默。有點壞笑。

「靜靜想您。靜靜在萬佛山等您。」咯咯幾聲笑。那張圓潤緋紅、堆滿陽光和善意的可愛臉龐,已然呈現在眼前。

她在萬佛山地質博物館門口安靜而優雅地站著。我們的車剛剛停好,她就詩吟款款般迎了過來,伸出纖纖玉手:「好久不見,十分想念;再次相見,依然沒變。」

恰到好處的笑靨和雙眸,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愉悅之感。

她的芳名叫周靜。認識她的人,習慣叫她靜靜。

那一年,應該是2017年的初春,我們一見如故。我陪同知名作家採風團走進萬佛山,一路都是靜靜陪伴講解。人如其名。她的講解,輕言細語,淡中含奇,只是稍顯生澀,略帶羞答,但聽起來非常舒服,攀峰之勞隨之煙消雲散。

景區里的景點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她介紹萬佛山時,煞有介事地說:「萬佛萬佛,應該有一萬座佛,可是數來數去,這片丹霞峰林峰叢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山峰,還有一座哪去了?」我們猜了半天,沒得一個人猜出來。她鄭重其事地拍拍胸脯說:「在這裡啊!」哦,原來佛在心中啊。

其間也閒坐半山涼亭、觀景平台、金頂迴廊。此刻與靜靜閒聊,她的身心是完全放鬆的,開始變得喋喋不休起來。大概日常生活中的她,本就是個風風火火的女子吧。

我一般不會打聽他人的家事,這些都是靜靜主動爆料的。也許她不想讓攀峰之旅過於冷場和尷聊吧。

靜靜說,她原本在沿海城市打工,回家結婚後暫時沒打算出去,嘗試著做個相夫教子的標準農村「煮」婦。一次到縣城趕集瞎逛,無意中在花橋頭看到中景信公司的招聘廣告,招聘幾名萬佛山景區講解員,她就直奔現場參加面試,結果一試即中。

「我從沒做過導遊,什麼都不懂。可是我家就在萬佛山邊上,我是聽著萬佛山的故事長大的,熟悉這一方山水,我有信心hold住面試官。就這樣,我通過了。」

靜靜是幸運的。除了幸運,我想,是她發自內心的對家鄉的那份深愛。

靜靜提到的縣城裡的那座花橋,我走過。著名作家、文學經典《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作者魏巍先生曾題詩一首:「橋上歌聲高,橋下水歡笑。吹起金蘆笙,再跨幸福橋。」花橋,在侗鄉也叫福橋。

話匣子一旦打開,豆子就從竹筒里嘩啦啦地倒出來了。

「我從一個小白開始學習,熟記票價,背誦導遊詞,跟著前輩一遍遍地爬山,邊聽邊記邊想,回去再翻各種資料,分析總結每次講解的得失,尊重每一位遊客。然後,我就成了金牌導遊。」「感恩領導給我的每一次機會,去跟客人推薦我們的家鄉,去給客人介紹我們的萬佛山,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我對自己的表現也越來越滿意了。」

關上一個話匣子,另一個竹筒又打開了。

「哥,你問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事?你這是讓我陷入一個滿滿的回憶殺啊!」

靜靜劃拉一下手機,給我看一張照片:她站在萬佛山金頂,身著藍色短袖侗衣、黑色百褶裙,脖子上沉甸甸的一圈銀飾亮美如新,側身回眸,光彩照人。

「那是我第一次作景區講解,帶的第一個團。不是領導團,也不是旅行社的團。是位於通道南部的廣西和湖南交界的一個寨子搞活動,村『兩委』組織的,願意爬山的都可以報名,當時70%以上的都是老人家,年輕人比較少。他們不會講漢話,都是說侗語,我根本聽不懂,溝通很困難。」

是的,靜靜是在萬佛山鎮的寺坪街上長大的,怎麼會講侗話呢?而且這裡屬於湘西南的四里方言區,侗話與通道南部有很大區別。

「我當時就跟帶隊的村書記說,這是我第一次講解,講得不好,做得不好,請多包涵,多提意見,我一定認真改進。」

「然後我一路雞同鴨講話,大家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我陪他們一邊爬山,一邊用普通話講解,村書記就翻譯成侗話講給他們聽,然後又把他們的侗話翻譯成漢語轉述給我。特別是那些阿姨,她們把我當親閨女一樣,有意放慢腳步,還給我遞水,生怕我累著。」

「她們都是盛裝打扮,戴著銀飾,穿著最原汁原味的侗衣。她們說,那是她們的嫁妝。到了山頂,見我喜歡,阿姨們就摘下銀飾戴到我脖子上,給我拍照。我的個媽呀,太重了,重得我腦袋瓜嗡嗡響。」

回到山腳,我和靜靜才剎住了熱聊。我們跟她在景區門口合了張影。我不記得放在哪台電腦的哪個盤了。

這一年,《散文百家》雜誌社與通道侗族自治縣聯合舉辦首屆「好運通道,最美侗鄉」杯全國旅遊散文大賽,拙作《穿越萬佛山》榮獲最佳網絡人氣獎。

第二次見靜靜,是2018年初夏,中國作協《民族文學》湖南通道創作基地掛牌,我陪同多民族作家採風走進萬佛山,又是靜靜陪同講解。她青春依舊,解說也靈動了許多。

之後,我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加之三年疫情,我和靜靜只能在微信朋友圈相互點贊和問候了。萬佛山同樣經歷諸多風雲變幻,而靜靜始終如一,朝巡丹峰,暮守炊煙,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今年6月,湖南省第五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首屆萬佛山蘭花節在通道啟動。受知名畫家梁騰博士之託,由我代他向景區贈送畫作,並陪同楊墨、楊秀思、龍開山老師採風寫生。在景區總大門「山水衍福」的巨幅牌匾下,我再次邂逅靜靜,與她合影留念,聚散匆匆。

臨別,靜靜仿佛在喃喃自語:「我遇見有情懷的人太多了,他們深深地影響了我。」

今天,有幸陪同北京、長沙、懷化來的知名作家前往萬佛山,我當然急於跟靜靜重逢,重溫她韻味十足的講解。

一路同行,始於地質博物館。精細的沙盤,靈敏的觸屏,翔實的圖文,靜靜早已瞭然於胸,收放自如。我終於知道,萬佛山為何能夠榮列國家自然遺產、亞洲最大丹霞峰林峰叢了。

在展廳的丹霞石樣本前,靜靜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大概我就是鑲嵌在萬佛山崖壁上的一顆礫石吧,千年萬年,痴心不改。」

二樓是奇石館,老闆姓易,藏品來自世界各地,價值不菲,全部委託給景區經營管理。最令人驚嘆的,是長長的侗族合攏宴,裡面的美味佳肴,全部由神似各種食材的奇石搭配而成,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靜靜指著那盤整條腌魚笑著說:「我可能就是我們侗家用大木桶腌制的一條腌魚,越陳越香。」

參觀完兩館,我們再登萬佛山。

邊爬山邊閒聊。靜靜繼續主動爆料。

靜靜說,她家裡公公婆婆都已年逾古稀,孩子大學畢業後在珠海打工,家裡先生在開公交車,早出晚歸比較辛苦,兩口子的收入不高但還算穩定,至少不用離家去外地打工了。

靜靜說,她希望家鄉越來越美,希望老百姓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希望最愛的萬佛山每天遊客爆滿,希望公司的每一名員工都平安順遂,也希望自己的小家能夠家和萬事興。

告別萬佛山,我似乎已經讀懂靜靜,讀懂靜靜的堅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df2951a40c5a7422d0b3add12e7e0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