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高考600多,並非天生的學霸,小學階段很重要

2022-06-26     母嬰參考

原標題:我家孩子高考600多,並非天生的學霸,小學階段很重要

我家孩子高考600多,並非天生的學霸,小學階段很重要

最近幾天,全國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看著熱搜榜上的不同詞條,還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這不,昨天表嫂就在群里說孩子考了604分,比預估的分數多了20多分,全家人都興奮不已,不僅在群里玩上了紅包接龍,還鬧著說要訂個飯店好好慶祝一頓。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個好消息一傳開,周圍不少親戚向表嫂取經,詢問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小孩,表嫂只說了一句話:「我家孩子高考600多,跟天生的學霸不能比,只是做好了一件事——小學基礎打好了。」

其實,這句話不無道理,也並不是表嫂在「凡爾賽」。

哈佛大學也曾耗時40年對一萬多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頂著「學霸」光環的孩子們,並不是所有的都是天生就聰明,很多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而且多數是把握住了學習的黃金期——小學階段。

為何小學很關鍵?

1、小學六年,是孩子打基礎的關鍵時期

如果把學習比喻成建房子,要想一個房子能夠牢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打地基」,而小學階段就是完成這一步的時候, 它往往決定了小孩的基礎知識是不是學紮實了。

只有把基礎知識學好、學紮實,之後進入初中、高中時,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吸收消化新東西。

2、小學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好時候

研究發現,孩子3~10歲的時候,正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的最佳黃金期,如果把這一步做好了,之後的學習基本不用愁。

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說過,抓住孩子小學階段,重要不要放在成績上,而且著重培養其能力。

還記得當初表嫂一家也是如此,孩子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夫妻倆給孩子制定了一套學習計劃,引導小孩每天按照計劃完成,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做到了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學習,她們就在旁邊看書,偶爾還會組織小孩去圖書館、博物館等地方。

在兩人的努力下,小孩在學習上非常自律,基本很少讓大人操心,學習成績也一直很穩定。

另外,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在13歲以前還有可開發的空間,所以 父母要抓住小學階段,幫助孩子開發智力和思維,有助於她們以後在學習的跑道上不斷完成超越。

小學期間有幾個重要節點,父母要把握住

一年級:「磨耳朵」+「立規矩」

一年級的小朋友,父母對她們的要求不用太高,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自律性也有待加強。

所以有時候會出現上課不夠專心,很多知識消化不了,成績也不算出色等情況,每次輔導作業時可能都忍不住血壓飆升,明明已經講了好幾遍,孩子還是能做錯。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不用太過焦慮,更不用想著給孩子報複雜的奧數、編程等進階班(學霸另說)。

在一年級的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磨耳朵」,多看多聽,特別是要重點學習語文,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才不至於以後「讀不懂」題目。

另外一點就是,給孩子「立規矩」,每天要提前一點去學校,不要經常拖拉遲到,上課專心聽講,放學回家按時完成作業後再玩,臨睡前鞏固今天課堂所學知識或者預習新知識。

別小看這些學習的小習慣,很可能就是以後孩子與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

三年級:打好基礎,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據小學班主任透露,小學三年級是個關鍵節點,往上可成「學霸」,往下淪為「學渣」。

因為小學三年級以前,只是基礎的「啟蒙知識」,很多東西靠單純的背和記就能學好,但三年級以後,開始加入了需要靠閱讀理解和邏輯思維去解決的。

特別是數學這門學科,裡面的有些知識點可能並不是跟書本裡面完全一樣,需要變換公式才能解題。

如果單純只會記公式,邏輯思維能力不夠的小孩,往往就會在這個階段「掉隊」,成績開始下降。因此,父母需要在孩子三年級時多上心,平時多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六年級: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六年級的時候,孩子馬上要面臨「小升初」的考試,學習的知識點更多、更雜,壓力可能會增多,所以父母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 在這個階段,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因為進入初中以後,老師講課的速度會增加,再加上班級裡面的學生比較多,所以不會像小學一樣盯著他們去學習,更多的是靠自覺。

因此,不妨讓孩子提前適應一下這種學習節奏,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學會梳理每門學科的知識脈絡,這樣或許能更好地銜接「初中階段」。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是一個夯實基礎的關鍵期,父母和孩子都得重視起來,學習的道路雖然枯燥又痛苦,但「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d8ceb10ad75a0771aece862ebcb63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