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20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如此懷念張國榮?

2023-03-31     電影聚焦

原標題:整整20年了,我們為什麼還如此懷念張國榮?

20年前,張國榮從香港某酒店的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璀璨輝煌的一生。

無數曾被他照亮過的人,至今對他念念不忘……

01、幼年不得父母寵 少年留學被迫停

1956年,哥哥張國榮出生於香港九龍,是家中的第10個孩子。

其父張活海,憑著超群的商業頭腦和相應的好手藝,把裁縫店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是知名的「洋裝大王」!

從此,這一家子不僅人丁興旺,家境也十分殷實。

只是家大業大,也使得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的張活海夫婦整日裡忙的腳不著地,連孩子都沒空打理。

主外的不是應酬不斷喝得爛醉,就是和外面的女人在包廂里私會;主內的只管把丈夫的心操碎,卻顧不上把小孩兒們陪上一陪……

一共生了10個孩子,7個都是雇保姆帶大的,還有3個和他們今生緣淺,不幸夭折……

按理說,在有過喪子之痛後,夫妻二人應該喚回初心,對接下來的小孩倍加寵愛才對。

就算忙到沒空陪伴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們那份眼神里應有的珍視之情,總該是藏不住的吧?

沒有,尤其是對最小的張國榮完全沒有。

依舊是爭風吃醋,紙醉金迷……也許孩子在夫婦二人看來,只是妻子保住自身家庭地位的資本、只是丈夫一時興起的無心插柳柳成蔭,然後才想用來繼承家業的工具人罷了。

父母的疏離,加上和哥哥姐姐們的年齡存在很大差距,促使張國榮從小性情孤閉。

在父親把小妾接回家裡的那段日子裡,張國榮甚至還被所謂的「後媽」,潑了一身的尿來撒氣。

彼時的他,心裡唯一可以依賴的恐怕只有保姆「六姐」了。

於是,在他12、3歲時,父母提議將他送到英國去讀書之際,他便爽快地同意——而且是頭也不回的上了飛機,只因家裡沒有他渴望的親情和愛惜。

就連送別之際都無不是「逢場作戲」而已。

他在英國讀書期間,剛開始時也是水土不服、格格不入,但是慢慢也學會了照顧自己。

可惜沒過幾年好光景,剛剛熬過了中學時代並已適應英國的大學生活的張國榮卻被家裡告知,他的父親張活海因為酗酒得了中風(這說法已經很給老張面子了)。

這根往日一家人的經濟支柱,幾乎是在一夜間便成了一家人最大的包袱!這件事情的發生,致使他的學業和一家人的正常生活進程都隨之陷入了崩潰和停滯的泥潭,如同死水一般。

竟不知一世聰明、風流半生,此時已然了無生趣的張活海會不會把腸子都悔青了?

是先後悔自己不該做一盞熬盡了油的廢燈呢?還是自己這輩子不該做個這麼失格的丈夫和父親呢?

就這樣,無常的現實將張國榮和那片與他已經孕育出了希望種子的土壤強行分離,生生將他拽回了香港的那個淡漠寡情的家裡。

而回到家裡後的幾個月里,可能也是他一生中最清閒的時光了……雖然這種清閒也不可避免地包含著麻木與茫然。

02、成名後的他 提攜後輩 問心無愧

原本他並沒有想過自己要進娛樂圈,他一生中最想要的不過是父母的陪伴。

只是剛從英國回來的那段時間,有一位昔日好朋友的不斷慫恿他一起去參加歌唱比賽……

一向善解人意又愛成人之美的張國榮,如何架得住對方的軟磨硬泡呢?

只得答應和他一起報名參加當時的「亞洲業餘歌唱比賽」(香港賽區)……

他參加那次歌唱比賽的過程和結果,現在已經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經典橋段~——他的好友躊躇滿志地報名參賽,結果卻是有心栽花花不開……而他原本只是做著鬧著玩的打算,但奈何天縱奇才~

日後的張國榮,在他離世的那一天和當今的人們心中均已是全球著名的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和舞者。

他的藝術生涯正式開始的時間段應該是在1980年代,當時他不顧父親的反對(他也確實沒資格反對),毅然和公司簽約後便以歌手身份出道。

而後他的音樂作品逐步涉及流行、搖滾、電子、爵士等多種風格,不僅在香港和內地廣受歡迎,也在海外市場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他的歌曲充滿了多樣的風格和情感,從抒情的《一生何求》、到搖滾的《追》、電子的《Monica》、爵士的《風繼續吹》等等。

每一首歌曲都是他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表達。他憑藉著多首經典歌曲,在音樂界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被業內外一致譽為「音樂才子」!

而在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之後,他開始大著膽子涉足電影和電視劇領域,又逐漸成為了一位備受矚目的演員。

他在電影《倩女幽魂》《阿飛正傳》《霸王別姬》等多部作品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無數粉絲的心。

除了他個人的音樂和演藝事業,張國榮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他曾多次參加慈善演出,為慈善機構籌集資金。

而作為一位資深的藝術家,張國榮十分注重傳承和推廣藝術文化。因此便非常重視年輕藝術家的成長和發展,他經常給後輩提供機會和指導,幫助他們在藝術道路上更好地前行。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非常喜歡唱歌,於是就報名參加了選秀歌唱比賽,連他自己沒想到會被張國榮慧眼識珠,發現了自己的唱歌天賦。

而後,在私底下不僅請他吃飯,還教他如何在娛樂圈做人。之後還給他介紹了知名音樂家黃霑。而說的這個「他」,就是「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

還曾提攜過歌神張學友——彼時他們兩人在同家唱片公司工作,張學友比張國榮要小好幾歲,張國榮因此一直把張學友當成弟弟來照顧。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因年少無知進過監獄,引來不少風言風語不被人看好,張國榮面對媒體公開表示非常欣賞他!然後還把他推薦給很多知名導演。

這位年輕人後來不光成為了優秀的藝人,還一直低調的做著慈善。他就是曾經的白古靚仔,如今的黑古校長「楊過」~

幾乎每年都能在網上刷到他為全國各地貧困地區渴望知識的孩子們捐建學校的新聞報道,他多年如一日堅持,不斷從根本上增進和拓展著孩子們深層次的快樂,和將來高質量的生存空間。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還有很多很多……而這或許就是張國榮被親切地稱呼為「哥哥」的原因!

1993年,他還成立了「張國榮基金會」,致力於推廣音樂文化和藝術教育,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和享受藝術的魅力——基金會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平台,也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觸藝術和學習藝術的機會。

基金會的成立,讓張國榮的藝術精神得以延續和傳承,也讓更多的人受益於他為社會做出的卓越而深遠的貢獻。

03、是什麼原因使他了斷人生?

然而,他在2003年4月1日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事件震驚了全球。

在這個事件發生後,人們一直在探討「是什麼原因讓張國榮做出了這個決定?」

其一,曾經很多人都認為張國榮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是導致他選擇斷人生的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他在生前曾經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這些心理問題可能對他的決策和行為產生了影響。

抑鬱症和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它們會導致患者感到無助、絕望和沮喪,甚至會導致了斷人生。

其二,他生前曾經歷的最後一段感情,在當時乃至現今的社會環境下,都是非常敏感的話題。

因此,這段不被認可的感情給他帶來常人難以想像的精神壓力也極可能是導致他選擇了斷人生的原因之一。

然而以上兩種說法,卻都只屬於媒體和大眾的猜測。真正科學可信的還得是他的大姐張綠萍的說法。

據張綠萍所說,他得的並不是心理性抑鬱症,也就不是人們常說的「因為不開心而導致的抑鬱症」,而是生理性的抑鬱症——其原理是他的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分布不平衡了。

據他的身邊人透露,他生前在得了這種抑鬱症後,常常在夜裡被身上的痛感折磨地哭出聲來!

但他又是一個事業心極強的完美主義者,在他的認知里,不能容許自己在大眾和粉絲眼中的形象從一位佳作不斷的巨星,淪為倒在醫院裡病床上的重度抑鬱症患者!

另外,他雖然唱了很多歌、主演了很多影視劇集,但是他還有一個更大的導演夢尚未實現!

所以,他絕不容許自己停下……即使在他病情最嚴重的一年,他也沒有停止工作!

甚至在自身病重的同時,他不顧自身病情,還出演了《異度空間》中的心理醫生一角,目的是為了借這個角色之口,勸解更多像他一樣的病情的人。

他從未沒忘記過熱愛這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唯獨忘記了他自己……

故而,他更不可能擱置將要拍的電影《偷心》的籌備工作了……幾個月前才剛和張曼玉說好請她來演這部電影的女主角的……

他也是想戰勝病魔,繼續生活下去的!只是天不遂人願。

他的離去,讓無數粉絲和音樂界感到沉痛,也讓人們更加珍惜生命和藝術。

他的一生,既是一個充滿藝術和人文精神的傳奇故事,也是一段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世間再無程蝶衣,人間長嘆張國榮!(撰文:懿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bb0078c530b00bde17894a325b3c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