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於平城。——《答蘇武書》
曾經在中國存在了5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其實從歷史演變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階段,但是當這個階段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就形成了對於人民的荼毒和迫害,近代以來,我們國家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勇敢地走出了封建思想的桎梏,迎接了新思想,他們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終於將那個害人不淺的封建王朝推翻,建立起了一個民主的中國。
因為封建制度存在的時間太久,導致了一些人的觀念仍然存留在以前的階段,就有這樣的一個普通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了自己的祖上是慈禧太后,從此之後,他就如同變了一個人一樣,每天穿著清朝的服飾,留起了長辮子,讓每一個人叫自己八阿哥,他如此荒誕的行為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一次偶然突然發現自己的身世
赫慶鈴出生在大連,他是一個丟在人群當中,根本發現不了的普通人,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上著普通的學,成績很普通,上完高中之後就輟學開始打工,在一家汽修廠當中做學徒,原本赫慶鈴的生活應該一眼看得到盡頭,娶妻生子生老病死如此而已,但是他有一次在回家的時候,突然看到路旁有幾位村裡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得熱火朝天,他也愛湊熱鬧,就和老人們一起攀談。
在這些老人們交流的過程當中,赫慶鈴驚奇地發現,原來自己所生活的這個村子,在歷史上曾經都是清朝皇族們生活過的地方,因此,自己生活了這麼多年的村子當中,居住的都是清朝皇室的後代,這個消息讓赫慶鈴激動不已,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樣普通的一個人,竟然在歷史上還有著這麼厲害的祖宗,他激動不已的追問老人,是否知道自己的祖上是誰?老人們一看赫慶鈴這麼激動,就努力地回憶,最終收到了一個推測赫慶鈴的信。
可能是慈禧太后的後人,這個消息讓赫慶鈴簡直美得飛上了天,但是這麼大的事情還是需要再研究研究的,赫慶鈴回到家裡,翻箱倒櫃,想找一找自己祖宗的證據,你別說,還真讓他找到了,他在犄角旮旯里發現了自己家的族譜,沒想到他還真在祖父當中發現了慈禧太后的名字,這下赫慶鈴慈禧太后後人的身份坐實了,可是像這種事情也沒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日子,該過還得過,但是赫慶鈴可並不這樣認為。
從此之後改變巨大
他認為自己的祖宗曾經站在中國權力的巔峰,自己作為他的後代,自然也要受到萬人景仰。赫慶鈴可能沒有上過網,他不太清楚,大清已經亡了。從此之後,赫慶鈴就如同變了一個人一樣,他從以前那個默默無聞,平平凡凡的汽車修理工變得突然自信了起來,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自負,他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自己太后的後代的身份,見人就給別人看族譜,大家都把它當作一個異類來看待,他卻不以為意。
不僅如此,他覺得光給大家看族譜還不夠,他專門定做了幾身衣服,都是按照古籍當中,對於清朝皇室穿著打扮的記載所定製的,而且他還專門到理髮店當中給自己剃了個大光頭,接了一個長長的辮子,放到人群當中,非常的醒目,不認識的人都還以為他是剛剛拍完戲的群演。可他穿著如此的奇怪,汽修廠的老闆自然不願意讓他繼續在這裡干,怕會嚇跑顧客,而赫慶鈴也認為自己的身份如此的尊貴,給別人打工,怎麼能夠符合自己的身份呢。
上相親節目口出狂言
所以他還不等老闆說,他就自己辭職了。可是無論身份再尊貴,生活總是還要過的,赫慶鈴也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可是由於他在生活當中種種的怪異表現,以及他的穿著打扮根本沒有女人敢接近他。赫慶鈴對於此事也非常的著急,但是他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打扮,有一天他在家裡看相親節目的時候,突然想到了自己,為什麼不去參加相親節目呢?他通過報名參加了相親節目。
他在節目上依然保留了自己生活當中的打扮,穿著一身所謂的阿哥服,腦袋後面甩著長長的辮子,剛一出場就有好多女嘉賓把燈滅掉了,還有一些女嘉賓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把燈留著,而接下來赫慶鈴在聊天的過程當中言談舉止當中都透露出了自己的濃濃的優越感,兩句話就得提一句,自己是慈禧太后的後人,而主持人問他如何看待慈禧太后?這位歷史人物出現的時候,赫慶鈴可以說是交口稱讚。
說慈禧太后是因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人物,但是曾經慈禧太后所作所為帶給中國的影響是那麼的慘重,而如今這個所謂的後代,竟然在節目現場大放厥詞,這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場上有很多女嘉賓,直接反駁他,最終赫慶鈴牽手失敗,黯然離場,而在隨後接受採訪的時候,赫慶鈴表示,這些女嘉賓都配不上自己高貴的皇家身份。
可憐又可恨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北征》
對於赫慶齡這樣的人,其實又可恨又可憐也可悲,他之所以可恨,是因為他對待歷史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他忽略了慈禧太后曾經帶給中國的種種災難,而只是站在了一個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表一些讓民眾感到非常難以接受的言論,而他可憐是因為大清朝早已經忘了所謂的皇族後代。
只不過是這平凡生活當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人,無論他再怎麼努力地表現自己,仍然無力回天。說他可悲,是因為他的無知和他的狹隘,註定了他今後的人生道路會充滿坎坷,但是這些對於赫慶鈴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因為在他看來,外人的所有非議以及人們的指責,只不過是對於他的羨慕嫉妒恨罷了。
參考文獻:
《答蘇武書》
《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