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光緒帝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儀,說了2句讓人淚目的話

2024-05-15     胡月芳

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最後兩任皇帝分別是光緒帝載湉和宣統皇帝溥儀。

與歷史上大部分政權交接不同,溥儀並非光緒帝定下的繼承人,甚至在聽到溥儀要繼位時,還留下了兩句讓人聞之淚目的話。

悲慘一生的帝王

當時光緒留下的話很簡單。

一句是「為什麼不選一個大點的孩子?」

另外一句則是「誰敢違背太后的意思呢?」

而這兩句話,讓人聞之落淚,倍感辛酸。

溥儀在新中國建設時期,曾經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成為了一名政協委員,這說明溥儀很聰慧,那為什麼光緒會留下這樣兩句明顯不看好溥儀的話呢?

這跟光緒悲慘的一生有關係。

慈禧的兒子其實是同治帝,就是周星馳《九品芝麻官》中那個喜歡逛青樓的皇帝。

由於同治帝尋花問柳,不幸染上重病去世了,而他又是咸豐帝的唯一一個兒子,因此慈禧只能從諸多親戚家中挑選一個孩子來當皇帝。

為了自己可以更好地掌握權力,於是慈禧就選中了自己妹妹年僅4歲的兒子載湉,據說載湉的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後痛哭不止,卻絲毫沒辦法阻止這場悲劇。

載湉很快就登基稱帝,也就是光緒帝,慈禧繼續垂簾聽政,掌握著朝局,而光緒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慈禧要求才4歲的載湉聽朝臣關於政事的彙報,整個過程不僅不能亂動,而且還要保持嚴肅。

如果做不到,慈禧就會嚴厲斥責他,有時候他連口飯菜都沒得吃,常常挨餓受凍,甚至遭受宮人欺凌。

失敗的改革,失敗的一生

到了光緒可以親理朝政的年齡,慈禧依舊不肯放手朝政,她要求朝中一切事務必須向自己彙報,根據自己的意思去做,並且光緒每天必須向她請安。

但是這個時候的光緒是個有理想抱負的皇帝,他想要拯救這個即將滅亡的國家。

恰好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一大批有識之士進一步接受了西方思想,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代表人物的維新派很快進入了光緒帝的視野。

光緒大力支持康有為等人進行變法,頒布了「定國是詔」,拉開了百日維新的序幕,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開始了,這次變法涉及到了科教、經濟、文化、政治等諸多方面,而這自然也觸碰到了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利益。

雖然光緒和維新人士對變法的構想很好,卻低估了守舊派的頑固勢力,最關鍵的是他們手中沒有兵權,因此無法與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做鬥爭。

很快光緒帝就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譚嗣同等人也慘遭殺害,維新運動就此結束。

慈禧也因此事試圖廢掉光緒,另立皇帝,但民間卻不同意,甚至以罷市要挾,慈禧只能放棄這一想法。

新的傀儡

1908年,在慈禧多年的折磨和抑鬱不得志的處境中,光緒在這年冬天一病不起。

而慈禧關心光緒的死活,她需要的只是個傀儡而已,這個不能用了,就換一個。

慈禧很快就有了新的候選人,那就是年僅3歲的溥儀。

溥儀是醇賢親王奕譞的孫子、攝政王載灃的兒子,據說當時溥儀的祖母聽到這個消息後,直接暈厥過去了。

溥儀被選定為繼承人後,當年就被乳母抱著進宮了,就等著光緒一去世,立即登基稱帝。

光緒很快就聽說了這件事情,但他康健的時候尚且不能違抗慈禧的命令,更何況現在重病纏身。

對於這件事情,光緒流著淚對身邊人說了那兩句話,很明顯,光緒帝一眼就看到了溥儀的將來,勢必會和自己一樣,被慈禧牢牢掌握著,承受著巨大的精神折磨。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個時候的慈禧也病重了,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天,慈禧也死了。

雖然溥儀不像光緒擔心的那樣,被慈禧各種折磨,但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

溥儀在1908年10月21日繼位,但在1911年就爆發了辛亥革命,革命黨徹底推翻了封建帝制,溥儀隨後就被日軍操控著成為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行為舉止都要被日軍嚴密監控,比光緒更慘一點。

比光緒幸運的是,溥儀在有生之年迎來了新中國的解放,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禮,成為了一名合格的中國公民,不僅受到周總理的接見,還有了美滿幸福的婚姻。

而光緒則一生都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當初的那兩句話更充分體現了光緒一生的辛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aa604645ac2a54da31b7f171f03efa1.html